2021年七月浙江省高二学考复习:课内文言文字词翻译(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2021-06-09 手机版


五、《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兵器)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有的人)曰:六国互(交互)丧,率( 都,皆 )赂秦耶?曰:不赂者以( 因为 )赂者丧。盖(表示原因 )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介词, 用)攻取之外,小(小的方面 )则获邑,大( 大的方面 )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本来 )不在战矣。思厥(他们的 )先祖父(祖辈与父辈 ),暴( 冒着 )霜露,斩荆棘,以( 而 )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 代指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军队 )又至矣。然则(既然如此,那么)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决定)矣。至于(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这样)。古人云:“以( 用)地事(侍奉)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结交,亲附)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已经 )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 名词作状语,坚持正义 )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这 )用兵之效也。至丹以( 用)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表并列)三胜。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使…退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 )也。且燕、赵处秦革(改革,除去)灭殆(将要,几乎 )尽之际,可谓智力( 智慧,力量 )孤危,战败而亡,诚(实在)不得已。向使(以前假使 )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不去刺秦),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 运数,命运),存亡之理( 理数,命运),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介词,用 )赂秦之地封( 封赏 )天下之谋臣,以事( 侍奉)秦之心礼(礼遇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 与“所 ”连用表被动)秦人积威之所劫,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削月(名词作状语,每月)割,以(而 )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介词,比 )秦,而犹有可以(能够凭借)不赂而胜之(  代秦国 )之势。苟以天下之(定于后置标志 )大,下(名词活用做动词,自取下策)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成例 ),是又在六国下矣。

重点句子翻译: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翻译:六国(由于贿赂秦国而)失去的地盘,比他们由于战败而失去的地盘,它的实际数目也要多到百倍。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翻译:想想他们的祖先,暴身于霜露之中,披荆斩棘,才得到很少的土地。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被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如果以偌大的天下,而采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那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5.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没有贿赂的国家)由于失去强大的援助,不能单独保存自己。

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tǎ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翻译:假使当初三国能够爱惜各自的国土,齐人不归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起身赴秦,赵国的良将仍然健在,那么,谁胜谁负的命运,谁存谁亡的道理,(从六国方面来说)应当能够与秦国相抗衡,(结局)或许不是轻易可以确定的。

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译文:等到李牧由于谗言而被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郡邑,可惜它使用武力却没能坚持到最后。

8.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翻译:等到燕太子丹以荆轲(行刺)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加速了祸患的来临。

9.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击溃秦军。

10.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逐渐征伐(天下)将近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了,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六、《五人墓碑记》

一、解释标有序号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每空1分,共计42分)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1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2于(介词,向)当道,即3除(清理)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4以(连词,表目的)5旌(表扬)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6去(距离)今7之( 取独)8墓(名作动,筑墓)而葬9焉(兼词,于之),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10疾病(名作动,生重病)11而(连词,表修饰)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12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何也?

予犹记周公13之(取独)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14行为(品行成为)士15先(形作名,榜样)16者(的人),为之声义,敛17赀(同“资”,钱财)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18而(连词,表修饰)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19而(连词,表承接)仆之。是时20以( 介词,凭借身份)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21私人(心腹)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22痛心(痛恨)23焉(代词,他),于是乘其厉声24以(相当于“而”,表修饰)呵,则噪25而(连词,表修饰)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26以(介词,用)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27傫然(并合在一起的样子)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28詈(斥骂)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29颜色(脸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30者(定后标志),四海31之(定后标志)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32以(介词,因为)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33逡巡(迟疑不决的样子)畏义,34非常(非同寻常)之谋难于35猝(立刻)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36远近(形作名,远近的人),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37视(比较)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8是以(因此)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39者(的人),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40户牖(门、窗,指家中)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41隶(名作状,像对待奴隶一样)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42于(介词,对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翻译: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成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为他送行,哭声震天动地。

2.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翻译:叫着中丞的名字痛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头颅放在城墙上示众,面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翻译:但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翻译:又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逃避追究),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他们可耻的人格。下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分)

翻译:在魏忠贤乱政的时候,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这么大的天下(全国范围内),有几个人呢?

6.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4分)

翻译: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做奴仆来使唤,又怎么能够(像这样)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哭泣,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

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4分)

翻译:终于因为我们苏州民众的愤怒一击,不敢再有牵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七、《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1以(连词,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句式:状语后置】。晋2军(名作动,驻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3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4已(同“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5是(这)寡人之过也【句式:判断句。标志: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6而(连词,表修饰)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7以(介词,拿)烦执事。越国8以(相当于“而”,表承接)9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10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君知其难也。11焉(哪里,怎么)用亡郑12以(连词,表目的)13陪(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14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15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或活动的主办方},16行李{古:也作“行理”,外交使节;今:指外出之人携带的物品} 之往来,17共(同“供”供给)其18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且君尝19为(给予)晋君20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17济(渡河)18而(连词,表承接)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19厌(同“餍”,满足)之有?【句式:宾语前置;标志:之】既东20封(名词作动词,成为疆界)郑,又欲21肆(延伸,扩张)其西封,不22阙(侵损)秦,将23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晋,24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君图之。”秦伯25说(同“悦”,高兴),与郑人26盟(名词作动词,结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27夫人{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之力不及此。28因(依靠)人之力而29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30与(结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26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亦去之。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翻译: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翻译: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翻译: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翻译: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却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八、《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取独)于(对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句末语气词连用)。河内(黄河北岸)凶(收成不好,荒年),则移其民于(到)河东(黄河以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这样)。察(观察)邻国之(的)政,无如寡人之(主谓)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孟子对曰:“王好(喜欢)战,请以(用)战喻。填然鼓(击鼓)之(音节助词),兵(兵器)刃(刀锋)既(已经)接(接触),弃甲曳兵而(表修饰)走(跑)。或(有的人)百步而(表承接)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只是)不百步耳,是(这)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主谓之间)多于(比)邻国也。不违(违背)农时,谷不可胜(尽)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洿(池塘)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根据)时(季节)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这)使民养(供养)生(活着的人)丧(为……办丧事)死无憾(遗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开始)也。五亩之宅,树之(音节助词,无义)以桑,五十者可以衣(穿)帛矣。鸡豚狗彘之畜(畜养),无失(错过)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耽误)其时(播种时节),数口之家可以饥矣。谨(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之教(教育),申(反复陈述)之以(用)孝(孝顺父母)悌(尊敬兄长)之义(道理),颁(通“斑”)白者不负(背负)戴(顶在头上)于(在)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这样)而(却)不王(称王)者,未之有(句式:宾语前置)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收敛,约束),涂(通“途”)有饿莩(饿死的人)而不知发(打开粮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年成)也。是(这)何异于(与……有什么不同)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怪罪)岁,斯(那么)天下之民至焉(这里)。”

翻译

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翻译:细密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翻译: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注重乡校的教育,宣扬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斑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

4.狗彘食人食而不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翻译: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

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不曾有过。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