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杭州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06-02 手机版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

近年来,具有“仪式感”的现象频繁活跃在大众视线中:

吃早餐,要精心搭配食物,拍照发朋友圈,配文“周末的第一顿早餐”。

学习前,要先制定“每背完100页就送自己小礼物”的奖励机制。

大扫除时,要先播放一首轻松悦耳的音乐,顺便泡上一杯喷香的清茶。

临睡前,必须撕下一页日历,不只为看日期,也为即将结束的一天画上句点。

有人认为,仪式感是明知生活的底色是黑白,偏要泼上油彩,制造快乐;但也有人认为仪式感常常为了追求形式,浪费了许多时间,实际上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

阅读完上述材料,你有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2)不少于600字。(3)文章不得出现考生真实信息。

【答案】例文

生活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似乎常常被人所提及,却极少有人真正去诠释它到底是什么,或是其中所蕴含的特殊意味。仪式感仿佛是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的一个模糊的感受,但又难以被看得真切。也许在每个人眼里,仪式感的含义各不相同,却又有所相通吧。

在我眼中,仪式感是理想境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沟通的媒介。仪式感让理想的曙光照亮生活,让平和的内心仰望未来。

我总喜欢在吃早饭前,先去一趟教室,空无一人的教室之中,四周的桌椅杂乱零散,我的心却异常得平静。在这个无人注视的地方,在这个略微昏暗的空间,抛去摆在他人眼前的姿态,自我地享受这专属的片刻安宁。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连这短暂的片刻清净都不懂珍视,不愿追求,更是将“仪式感”视为无用的负累,只想敬而远之。殊不知在这个空虚的社会中,只有这种带有轻微的盼望和真切的渴求的方式,才能在跨越所谓的理性,带来稍许来之不易的动容。

也许是现实与所思所想之间那不可逾越的偏差,使得大多数人甘于无奈而沉溺在绝望之中,将先前高唱的梦想深埋,将朝气蓬勃的自我遗忘。但亦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眼中光彩依旧,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桥梁,对于每一天的生活都有独特的品味和思考。而这道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正是这无处可寻或是无处不在的仪式感。

仪式感,是感性理性间的权衡。今人总是惊羡歌颂古人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待人处事时的洒脱逍遥,还是与山河比肩的豪迈肆意,抑或是痛哭朗笑的纯粹真情。殊不知生活中的我们也能够轻易做到,因为仪式感,也是一种对任何事物放下成见的回归本心。

时代的洪流里,仪式感正在消失,而面对正在消逝的仪式感,我们要去坚守的不是刻板的规章,而是一份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相信自我的信念。

【详解】

本题是材料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必须认真审读材料,本次作文材料的话题是“仪式感”。根据材料“有人认为,仪式感是明知生活的底色是黑白,偏要泼上油彩,制造快乐”和“也有人认为仪式感常常为了追求形式,浪费了许多时间,实际上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两种对立的观点分析,作文的立意首先应该对“需要”还是“不需要”仪式感进行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最恰当的立意是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一分为二看待“仪式感”问题,如“仪式感的取与舍”。也可以选择一方立意,如从“不需要”的角度,可立意为“别让仪式感成为形式”,“仪式感就是伪精致”等;从“需要”的角度,可立意为“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心中的圣火”等。但在论述中,要适当涉及另一方,使观点不至于以偏概全、走向片面。作文时主要文体为论述类文章,论述要结合当代实际。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2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担当,词典上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大至国家、至伟人,小至家庭、至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担当是责任,是一种情怀;担当是义务,是一种态度。有担当,敢作为,是我们的品格……

请以“担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范文

这就叫担当

初见他,白发苍苍,羸弱的身躯扛着小小的扁担,大大的担当。

——题记

从喧闹的商场中走出,面前是车水马龙,人流熙攘。

在这个钢筋混凝土包裹的城市里,我已被喧闹扼得喘不过气来。慌忙掏出耳机,准备如鲸向海、如鸟投林一般,沉溺于自己为自己搭建的一方世外桃源。

刚套上一只耳机,不知何处飘来一曲悠扬,握着耳机的手悬在半空中。那小曲儿清幽缈远,仿佛在我眼前绘下潺潺流水,月光被弯弯的枝叶儿剪碎,星星点点的撒在水面上,好一幅“静影沉璧,浮光跃金”。再听,声儿又近了些,曲儿由婉转转凄凉,脑中的镜头拉远,似望见傣家美丽的姑娘在高高的竹楼里,望着月亮,思着儿郎……

我再也忍不住了,匆匆拔下另外一只耳机。循着声音想要一探究竟,到底是谁,在这喧闹的城市另辟一方心灵的清净。

未寻见他时,我曾以为是一家有情调的花店,再不济,也应是一场街头表演。直到,拨开人群,我望见了他:

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青衣布褂隐约可见羸弱的身躯,佝偻着腰,肩上挑着长长的扁担。扁担下筐子里全是葫芦丝,刚刚的曲声大抵也是来自于此。

此刻的他,坐在路边长凳上,就着衣服蹭了蹭额头沁出的汗,我轻轻走向他。驻足在他面前,他抬起头,笑着问我:“小姑娘,买葫芦丝吗,可好听了。”

我轻笑着点点头,虽然内心自己知道,我并不会吹这乐器。我好奇的问爷爷,

“爷爷你为什么还在卖葫芦丝呀,这个不赚钱吧?”

爷爷叹了口气,苦笑道:“没办法呀,老伴儿腿脚不好使,想挣点铜板儿买个那种有轮的椅子推她出来看看,我也没什么能耐,就会做这葫芦吹吹,我年轻时候这东西可新奇了,但现在没有小姑娘小伙子喜欢喽!”

望着爷爷眼中的光逐渐暗淡,我的心仿佛也被揪着。

“那为什么不卖其他挣钱的东西呢?”

爷爷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傻姑娘,要是都去卖挣钱的东西,那这些老玩意儿不就都快没了吗,这样以后想听都听不到啦!”

我听着不禁打心底里敬佩爷爷,爷爷肩上担当,像山一样。

不知不觉的,夕阳落山了。

落日余晖洒在爷爷肩上的扁担上,金光闪闪,也许这就叫担当吧。

【详解】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题目中给出的话题是“担当”,这个话题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担当”和“感恩”的区别,两者有相似点,但也有不同,担当除了有感恩意思外,还有“勇气”“力量”“坚持”等实际行动,如果只是写如何感恩,就偏题了,所以考生要注意这点。内容上,考生既可以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经历去写,也可以写国内外各中事情,但是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好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以小见大,更容易出彩,最重要的是要有亮点,题材要“新”且“细”,有青春色彩,这样才能更好打动评卷老师。围绕“担当”如何选材?可以写自己的一次担当行为,也可以回溯历史,烛之武、触龙用智慧和巧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等。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3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

彼岸,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进步,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源于有所追求,都体现为通过行动,去努力达到所向往的境界。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一定有自己追逐的“彼岸”,你有怎样的经历?你对“彼岸”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彼岸并不遥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追逐“彼岸”的故事。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彼岸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范文一

彼岸并不遥远

梦想终会实现,彼岸并不遥远。

——题记

当你像鲁滨逊一样在海上漂泊流浪,那彼岸便是你唯一欣喜的方向。如果你面前也是一片浓浓重雾,请不要就此放弃,因为在浓浓重雾中定会有那美丽的彼岸在等待着你。

刚上初三的时候,我的脸上便充满了各种迷惑,心中没有梦想,没有方向。我好像一直在此岸徘徊,而彼岸从未出现。犹如《蒹葭》中的主人公,他在寻找美丽的女子,我在寻找真实的分数与梦想,但都是可望而不可即,心里甚是迷茫,便浑浑噩噩的过了月考、期中,直到有一天……

“看看你考的成绩,是不是暑假玩疯了!本来能上一高分数线,但现在连一高分配都快考不上了。你要是考不上对得起你自己和父母吗?”老师无奈地说到。我的心似乎颤动了,想起了含辛茹苦的父母,他们每天都忙到晚上十点、十一点,也尽量不让我帮忙,让我努力学习,我却一次次寒了他们的心,一次次降低了他们的期望,一次次让他们感到我前途堪忧。

“好好学吗?”老师再次问道。我坚定的说:“学!”

“可别光在口头上说,要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老师说。

那次思考之后,我决定不管前方有多么困难,我都要认真努力对待。于是多少个夜晚,我灯下苦读,一遍遍刷题,一遍遍背诵。当自己困倦时,用冷水洗脸,到屋外吹冷风使自己清醒。终于在期末考中,我的名次进入一高分数线。我迎来了初三的第一缕光。

明天总会来到,彼岸也总会来到。不要把它想象的有多么遥远,只要一步又一步坚定地前行,彼岸并不是像蒹葭中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及,它会慢慢的从浓雾中浮现出来,总有一天,我会成功到达彼岸。

我告诉自己,不要在此岸徘徊。要迈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理想的彼岸。它,并不遥远。

范文二

有坚心,方能到彼岸

彼岸遥远吗?并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彼岸如同那在水一方的伊人,也许寻找她时“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斯人于此,溯游之路总有尽头,但要有坚心,方能到彼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破浪击涛,先要有一艘坚固的航船,知识与经验便是成功的基础。鲍勃迪伦能在短短十五分钟创作出一篇诗歌,若无从年轻时便孜孜不倦、埋首文艺世界的积累,纵有天才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毛泽东虽出身农家,却对军事、政治兴趣浓厚,更是入城下乡,积累了许多实际经验,不然他当年如何成为中华民国的代理宣传部长,又如何发展出自己的思想理论,并被尊奉为一代伟人的呢?

“有志者,事竟成。”航行时除了外物,更重要的是一颗坚定不移的心。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代豪雄,却在鸿门宴时生骄心,在四面楚歌时生退却心,在乌江岸旁,与“子弟多才俊”的江东根基之地仅隔一线时生绝心,大好江山拱手让人。因此,要穿越无际汪洋,抵达彼岸,一颗坚定的心和一艘坚固的船皆不可少。如果没有坚船,雄心勃勃便变作好高骛远,理想的风帆还未扬起便已触礁,空怀热血却只能望洋兴叹;如果没有坚心,狂风暴雨会使你溃败,阴云迷雾会令你缴械,于是“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这便是苏东坡所言:“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千年前,楚国大夫屈原曾在湘水之畔抒怀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年后,同为湘江所哺育的儿女,让我们也在此申誓:“路也漫漫,水也遥遥,心之所向,虽远莫阻。”

我相信,有坚心,方能到彼岸。

【详解】本次作文二选一。全命题作文限定体裁为记叙文。审题。“彼岸并不遥远”,这里的“彼岸”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如理想或阶段目标,喜欢的自由生活,向往的理解宽容的相处方式等等。既然有“彼岸”,就有“此岸”,也就是自己现在的状态、境地、情感体验,二者是鲜明的对比,而“彼岸”是最终的目的地。“并不遥远”,是自己经过努力后即将接近的感受,是一种自信、乐观。在审题的基础上选材。写自己的成长经历,通过事件、片段等来表现追求“彼岸”的过程。如写自己向往理解宽容的相处方式。先写自己和父母相处的现状,缺少沟通,压抑痛苦。再写事件,考试考砸了,妈妈并没有过多责备,而是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打开心扉,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终于“我”感觉和妈妈的距离近了,被“理解宽容”的感觉真好,而自己向往的这种融洽的相处方式原来并不遥远,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会越来越近。注意行文中细节的描写、心情的渲染,要使作文有一定的感染力。

议论文,题目自拟。话题中的“彼岸”可以理解为理想、目标、信仰。对于这个话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如对“彼岸”的正确认识,虚无缥缈的“彼岸”只会让我们更迷茫,只有明确的、有意义的“彼岸”才值得我们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如对如何到达“彼岸”的认识。要拥有知识、坚定的信念、刻苦执着的精神等。行文时,要先确定鲜明的论点,再选择恰当而有说服力的事例进行论证。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4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

“长大后,你想成为谁?”这是斯坦福大学最火的“人生设计课”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请讲述你的人生见闻,分享你的思考感悟,写一篇600至 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例文

长大后,我想成为建筑师

想知道为什么我长大想当个建筑设计师吗?因为我对拼装乐高玩具特别感兴趣。乐高拼装可以拼出好多我喜欢的场景,几乎你能想到的,我都能拼出来,所以小朋友都喜欢玩。

我可以拼出宽大的广场,广场上面还有行人、汽车、房子、屋顶、直升机。爸爸妈妈说你这么喜欢拼这些东西,将来当个设计师吧,设计高楼大厦。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那我就往这个方面努力吧!

自从有这个念头后,我就特别爱了解一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筑,比如埃及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的埃菲尔大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英国的大本钟、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故宫……

外国的建筑中,我最喜欢的是法国巴黎的埃菲尔大铁塔。在电影里看到了好多次,感觉很高大。爸爸看我问过好几次关于大铁塔的问题,就特意找了一些关于埃菲尔大铁塔的相关知识和数据给我看。原来这个它是法国的最著名标志性建筑物,埃菲尔就是铁塔的设计师,铁塔正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这个铁塔于1889年建造成功,是上世纪30年代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设计师光草图就画了5300多张,全图也有1500多张。爸爸说要设计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建筑物就得花很多心血,得反复计算和用模型做实验,最后才能动工,一点点差错就会导致工程无法顺利完成,然后前功尽弃。所以不能光有理想和口号,现在就得学好知识打好基础。

中国的建筑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故宫,故宫的天安门城楼是这次国庆阅兵习主席站的地方,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北京去参观故宫。据资料显示,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外国人来中国几乎都要去故宫参观,都对规模庞大的故宫和建筑的精美绝伦赞叹不已,这个也是最令我感动自豪的地方。

所以,我决定长大当一个出色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建造出能够名扬世界的建筑是我的梦想。

【详解】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我们可以理解为写自己的理想。“谁”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知理解为“像某人一样的人”。写作前首先确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人,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写;主体部分要交代清楚如何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在此过程中有什么令人感动的故事。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点睛】材料作文一般都不提供范围和立脚点,而要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审题难度比传统的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都要大。而立意上,话题作文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够紧密,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也可以不用。而材料作文则不同,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5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

吉林长春有家 “阿甘餐厅”,餐厅服务员都是智障人士,老板是被称为“阿甘妈妈”的胡艳萍。20多年来,胡艳萍先后“收养”近百名智障人士。除了单纯供给他们吃、喝,为了让他们更快乐,胡艳萍和她的亲人朋友还经常组织这些人跳秧歌、唱二人转、做游戏,还教他们种小花小草、采摘果园水果,用简单劳动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她希望这些“孩子”能够自食其力,活得有尊严。

请根据上述真实的事例,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例文

自食其力得来的幸福

自食其力得来的幸福 我最喜欢看的童话书是《公主童话》其中有一篇文章《特洛依公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童话记叙了小公主海伦不肯让父亲安排她的终身大事,父亲因生气而把海伦赶出了王宫,还找了个跛腿老僧人让她照顾,刁难她。虽然如此,海伦却毫不屈服,自食其力,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的故事。作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靠自己自食其力,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是啊!在人生的道路上,虽有许多困难,但我们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你看,从小无忧无虑的海伦,现在她自己得自食其力,在小木屋里奋斗,要想找到属于她自己的幸福,不知要付出多少汗水与努力,何等的容易?然而海伦却没有向父亲低头,向困难屈服,因为她坚信只要靠自己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爬不上的山。面对现实生活中对她的种种挑战,不屈不挠,毫无退缩之意。自己织布,自己干家务活,自己照顾老僧人……美丽的特洛依公主不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步步顶上了幸福的“顶峰”吗?

陈忠实有句名言: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必动摇,不必辩解,走你自己的路吧!的确,如果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与委屈,不动摇,也不辩解,尽管走自己的路,那不正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吗?

我不由得想起了《假如给我三在光明》的作者:海伦。海伦阿姨身体高位截瘫,在轮椅这个小天地里奋斗要想取得成功,比正常人不知要付出多少倍的努力。可她却没有向不公平的命运低头,向困难屈服。她没因水深不过河,没因困难不进取。她坚信没有爬不上的山,过不去的河。面对重重困难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学完了中学的课程,刻苦自修外语,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而毅力惊人的海伦阿姨正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奋斗不懈,一步步登上了成功的“高山”。

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请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一个人,就应该让困难来征服自己!

【解析】材料作文。一定要分析好所给材料的关键句“她希望这些‘孩子’能够自食其力,活得有尊严”。这里的“孩子”是指那些智障人士。材料中这些智障人士“能够自食其力,活得有尊严”正是写作的最佳角度。我们对于那些身处逆境也要面带微笑积极跨越的挫败者,一定要给予尊重。而身处逆境者本人也要活出尊严。最好的财富不是金钱,其实只是一份自食其力、敢于担当的信念。所以可从“自食其力是一个人存活的尊严”的角度立意。

点睛:材料作文怎样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6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段对话引人关注。

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搬动它。”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答案】例文:

我命由我,不由天

太史元年,东土大陆,小道士陈长生与师傅师兄隐居在偏僻的山脚下。在十九岁那年得知自己六脉不通,命不过是二十岁,心中很是悲凄,或许是心中的那份倔强的驱使,他决定下山为自己的命运一搏。

他知道自己能活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洗髓,而前提是要进入学院念书。即使有人从中作梗,但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在妖族公主洛洛的帮助下终于如愿入学,特殊的体质要求他要比常人付出百倍的努力。有人劝他你的生死是上天注定的,为什么要和天作对呢?

“我们由我,不由天!”这是他说出的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陈长生的故事,是苦孩子、穷道士逆袭的老套路。他单纯而不愚蠢,善良却不窝囊,不谄媚不做作,待人平等有宽厚,始终不疾不徐,从容不迫。这是一种平静里的血性苏醒。

试想,如果陈长生得知自己命不过二十后,听天由命,痛苦地在山上度过自己的余生,那他一定会为自己的懦弱而悔恨,因自己的碌碌无为而自责。

幸好没有,正是凭着自己的一份坚持,“大道三千,我只修顺心意”的洒脱,才有了美好的结局。

玄幻的故事,神话般的人物,不存在的法力,这些看似娱乐,却让我懂得了许多。

“有时候,你所认为的结局,并不是真正的结局。”这句话用在我们身上也一样适用。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他们总是自作聪明,认为自己能预见未来。

朋友小A在一次月考中失利,一般人都会在心底给自己加油鼓劲,期待在下次一雪前耻。而小A做得却很极端,他认为凭自己的水平,在中考时一定会以失败告终,因此,他一直一蹶不振,成绩直线下滑,他却因此洋洋自得地和我们说:“你们看,我那时就说我不行吧,还真是!”

真是悲哀!

没有任何人可以万分确定我们的未来。那些挫折等阻碍我们成长的因素,并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而是我们的勋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唱响的奋斗之歌!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认真分析材料,从中得出写作的立意与方向是成功的关键与保证。本题给出的材料中引用了大热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两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经典赫然出现在河北省衡水中学校长的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是对这句话的肯定,强调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对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鼓励。申公豹的话强调的是如果人们对某人有了成见,改变这种成见是非常难的事情,进而就会影响人的命运与成功。强调的是“人和”的重要。对于成功,有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是对成功的较全面的认识,强调成功需要多种因素;有人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对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着眼,强调谋事尽己力的同时,还要知道成功与时运相关,要有对结果顺应接受的心态;也有人认为“善假于物,因人成事才是明智之举”,强调了借力的重要性。这是从不同角度得出的不同认识,认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写作时,选择自己认可的最有话说的一个角度即可。参考立意:①我命由我不由天,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②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④善假于物,因人成事才是明智之举。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7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

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选自周国平《童年的价值》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观点和见解。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2)不得抄袭、套作;(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答案】例文:

拒绝“为你好”

德国学前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一一人类的教育者。”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给予孩子的教导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会去强加一些孩子不喜欢的课程,剥夺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让他们每天都生活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句:“孩子,我都是为你好”。

“为你好”这个声音经常会在你我的耳边徘徊,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充满在我们生活,别人会为我们说我们也会为别人说。可“为你好”,真的是如此的“好”吗?我认真地思索了一下。

当我们对别人说“为你好”的时候,我们又是否问过别人的意愿呢?“为你好”的声音虽然出于爱心,但是却往往是一厢情愿,缺少考虑,导致“为你好”就成了好心办坏事,效果也适得其反。《揠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宋人急于求成,为“禾苗好”,于是揠苗助长。好心反而坏事,最终禾苗枯死了。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应试考试的大环境下,现在有不少家长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成为名副其实的“宋人”。

近日在网络上发布的文章《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思考和激烈讨论。这位家长打着为你好的口号,去剥夺了一个快乐的少年。在家长眼中大概是觉得快乐代表着无意义的玩耍,放纵与不思进取,而不快乐代表悬梁锥刺股的读书,熬夜学习,拒绝娱乐活动。但其实不是的,我认为快乐意义是获得更和谐温暖的亲子陪伴,更广阔的视野,积极的心态。快乐的少年才能成就快乐的成年。

不可否认,“为你好”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是一种真诚的关爱,更是一种热切的期盼,寄予着每一位父母的美好祝福。但是为了能更自由快乐的成长,我们应适当拒绝“为你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做一些自己的决定,去拥抱更“自主”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试题,读懂材料、审好题目是关键。材料中“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这句话鲜明地指出了现今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即父母长辈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过度操纵”。一方面,父母“为我们好”的初衷是容易理解的,要对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人心怀感激。另一方面,“为你好”却又成为了他们无视我们内心的真实欲求的“正义言词”,让我们无法拒绝,只能无奈地接受,按他们的意思去做,导致自主的缺失。因此此题可以写成记叙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抒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就沟通或理解的问题选择一点谈出自己的看法,注意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充分表达出对这一材料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思路。材料中所提到的问题,从根本上来看,是一个沟通和换位思考的问题,与人相处,要明白对方需要的是什么,如何给予对方实质性的帮助。与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不要用过激的语言去顶撞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事实去说服他们,给自己成长的空间和自由。同时也不要以“为你好”的立场去说服他人接纳自己观念和想法。例如写作议论文:开头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入题,引出对本文主题的论述;文中可以运用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论述对文章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在文章最后呼应开头,以起到令人深思,耐人寻味的作用。

第三,立意。好材料作文应注重审题立意,主题是文章的主旨,也是文章的灵魂。因此必须吃透材料,理解含义,做到立意准确、深刻。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可知,可以参考如下立意:从孩子角度:①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②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③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从父母角度:①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②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③要多考虑考虑他人的感受。材料作文的立意要有整体意识,注意紧扣材料行文,抒发真情实感。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