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单元《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备课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2021-05-22 手机版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安谧(mì)    槃(pán)    滂沲(tuó)

周髀算经(bì)   四 (tuí)   晷(guǐ)影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模模型(mó)模子(mú)     (2)重重差(chóng)重量 (zhòng)

2.语境辨析法

(1)上校(xiào)到校(jiào)场找人校(jiào)对材料。

(2)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二、写对字形

(1)wéi(帷)幕wéi(维)和 zhuī(锥)子   (2)破zhàn (绽)积diàn (淀)dìng(锭)子

(3)zhuàn(撰)写酒zhuàn(馔)   (4)无法biàn(辩)解biàn(辨)别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逐渐逐步

“逐步”侧重于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计划的努力。

“逐渐”则只用于事物的变化。

2.明确词义

(1)波澜起伏: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后多指文艺作品情节曲折。

(2)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3)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4)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5)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6)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7)赫赫有名:形容声名非常显赫。

(8)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1)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盖天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意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

(2)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穿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guī  niè)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儿辩日”问题,在浑盖之争过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2)穿—串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从对科学发展的作用来说,该学说只是一种初级的宇宙理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话,________,这决定了它在天文学界必然要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①不能用以编制历法 ②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 

③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 ④没有与数学结合

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B [根据句式特点,三个“不能”句要连在一起,故选B。]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键在于其符合实际情况”与“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一面不能和两面搭配,应改为“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资料链接]

关增建,1956年生,科学史博士,1984年入中国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毕业后入郑州大学工作,1995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同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调入上海交大,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严重。浑天说与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文本鉴赏]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浑盖之争,分析了这场论争的影响、意义、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科学原则,表达了对古人的智慧和探究精神的赞美之情。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盖天说 ②浑盖之争秉持的原则

任务一 概括文本内容要点

1.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

[答案] ①西汉扬雄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做了批驳。其中盖天说认为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因为太阳太高了,人产生了错觉。对此,扬雄做了实验,到高山顶上取一水平面,验证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往上传播的,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②王充认为,太阳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浑天说者的态度是,只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太阳是从地平线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线下,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何妨?何承天对太阳在水中出没的问题辩解说:太阳入水把水烤干,是百川之水的入注,才得以补充。③葛洪认为按照盖天说的观点,太阳落山时应该呈现“竖破镜”状态,但实际观测到的情况是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横破镜”的状态,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④朱熹认为,到底盖天说正确还是浑天说正确,可以通过制作仪器来验证。根据盖天说无法做出仪器,根据浑天说可以做出浑天仪,证明浑天说可信。

任务二 分析概括文中作者观点

2.“浑盖之争”被称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它有什么意义和影响?这场论争体现了怎样的科学原则?

[答案](1)①这场论争有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浑盖之争引起了高度关注。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浑盖之争持续时间很长,从公元前2世纪,持续到了公元12世纪,前后达一千三四百年。②成果丰富。这场论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我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如《太初历》,“小儿辩日”问题的解决,勾股定理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天文仪器的发展等。

(2)科学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学说是否正确取决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浑盖之争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 浑盖之争是指盖天说和浑天说之间的论争,实质是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论证。

任务三 梳理文章思路

4.阅读全文,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思路。

[答案] 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先提出我国历史上的浑盖之争,总领全文,然后分别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四种天文学说,既而解说盖天说和浑天说之间的论争,最后对这场论争进行评析,分析了这场论争的影响、特点、秉持的原则等。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行文过渡自然

本文衔接自然,行文中用了恰当的过渡句,使文章结构紧密。如第2、3自然段之间,用“替代‘天圆地方’说的是宣夜说”一句进行过渡;第7、8段之间,用“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一句过渡;第12段开头句“浑盖双方的激烈争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句由综述浑盖之争过渡到评析这场论争。

2.写法指导

行文过渡“三注意”

(1)词语过渡。我们根据上下文意思,用一些关联词衔接上下文,常见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以及、但是、可是、固然、其实等。我们也可以用与后文描写相关的词语过渡。

(2)句子过渡。根据文章表达的主题,在一个段落的末尾,或者下一段开头,用一个句子把两个段落衔接起来,让文章不生硬。

(3)段落过渡。文章描写两个方面的东西,甚至没有什么相同点,必须有一个段落进行过渡。

3.迁移运用

在下面两段话之间添加一个过渡段。要求:上下文连贯,语言表达简明。

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是为饥饿驱使,也为新的生机驱使。他们漫天遍野地跑着,寻视着,欢笑并打闹,追赶和竞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童年,虽然也常有兵荒马乱,究竟还没有遇到大灾荒,像我后来从历史书上知道的那样。

[答案] (示例)为衣食奔波,而不大感到愁苦的,只有童年。(起到承接作用即可)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这场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盖天说”和“浑天说”的旷世学术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在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有力地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始终坚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尊重客观事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应用角度】 “科学求实精神”“执着追求”“探求真理”“实事求是”等。

2.素材应用

脚踏实地的态度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理想并最终得以实现,因为明天其实就在脚下。放眼历史长河,能够有所作为的人们从来不吝惜自己梦想的能力,而真正成就他们的,则是梦想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务实态度。青年陈胜曾勇敢挑战封建等级制度,大声呼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但在梦想背后,若没有他为人奴役仍然坚持为农民阶级争取利益的毅力,若没有他日复一日自我修养与完善的恒心,或许日后风生水起的农民起义将不过是他梦中一个美丽的场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千年学术之争——浑盖之争,如果没有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们对梦想的执着探索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或许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可能只是一场空想。

[先贤语录]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选自《论语述而》)

[古文今译]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籍文献,勤奋钻研,敏捷地去获取知识的人。”

[知行启迪]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但是,他小时候天赋并不高。有一天深夜,他还在读书,不停地朗读着一篇文章,但始终没背下来。这时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下来偷东西。贼趴在墙上等啊等,可是曾国藩依旧没有背下来。等来等去,小偷不耐烦了,跳下来说:“你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啊?”然后把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会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閻犲洤澧介埢濂稿触瀹ュ泦鐐烘晬閿燂拷濡ゅ倹眉閼垫垹鎷嬮娆惧晥闁哄倸娲ら崯鎾存媴濠婂啰纰嶉柛鎺擃殔鐎垫煡寮▎鎴旀煠闁挎稑鐗嗛懖顔碱潩韫囨挸褰勬繛鍫滅祷椤旀垿鏁嶉敓锟�
閻犲洤澧介埢鑹般亹閵忕姷纭€闁挎冻鎷�35濞戞挾宕刼rd闁哄倸娲﹂妴鍌炲箥閹惧啿鐦�
闁哄嫷鍨伴幆渚€寮ㄩ幆鏉跨€柨娑欑閺佸湱鎷归敓锟�
闁哄牆顦靛〒鍓佹啺娴g儤鐣遍柨娑樼焷椤曨剙菐鐠囨彃顫i悘蹇曨攰閳ь兛绀佺粭鈧€甸偊鍠曟穱锟�

闁哄牜鍓涢悵顖炲箥鐎n偅绨氶柣妤€鐗忕紞澶愬锤閳ь剟鏁嶉敓锟�http://wap.yinruiwen.net  闁规鍋呭鍧楀嫉椤掑倻褰茬€甸偊鍠曟穱濠冪瀹€鈧ǎ顕€鎯嶆笟濠勭闁告瑯鍨抽悵娑㈠础鐎圭姴绠悹褏濮村畷鍕▔椤忓洨銈繝褎鍔掔粭鍛姜閻e苯浠柡浣稿簻缁辨繈鎮欑憴鍕靛妰濞存粌妫滆閻犲浄闄勯崕锟�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