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教材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名师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5-2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演讲词的相关知识,学习本文善用比喻、典故来说理的演讲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语言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4.文化理解与传承:在新形势下正确把握这篇演讲词的内涵,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和意义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2.在新形势下正确把握这篇演讲词的内涵。

学情及授课内容

概要    本课是一篇演讲词,也是高中阶段学生第一次集中学习的应用文体。1856年,马克思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了为《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利用这一机会,他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演讲。对学生来说,文章内容离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有一定距离,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

教学方式、资源 以讲授,讨论交流、自主表达等方式为主的课堂教学,也适用一对一教学。资源方面运用一体机、交互式白板等多媒体教学效果更佳。

【单元梳理】本单元所选作品,或剖析社会矛盾,宣示历史使命;或概括伟人贡献,致以崇敬之情;或是上书言事;或为临终绝笔。学习这些作品时,我们既要把握文体特征,掌握相关应用文的特征与写法,也要理解内容,感受仁人志士们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在学习和研讨中,加深对“抱负与使命”认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量变引起质变” “一切事物都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很难想象,这些在当代社会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和认同的经济或者哲学理论,是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被人发现并总结出来的。而提出它们的人,有一个让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那就是卡尔马克思。这个被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的伟大智者,如古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一般,用他睿智的头脑洞悉了太多社会的奥秘,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人类思想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人这样总结说:马克思之前的历史,都是通向马克思;马克思之后的历史,都是从马克思重新再出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马克思的即兴演说,尝试从小小的“一孔”之中,窥见浩瀚汪洋的一隅。

【关键词】马克思  演说词

【马克思】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是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1、初步介绍:“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流亡日本,作为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并谈到马克思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到马克思著作。麦喀士(即马克思),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4年的《中国之社会主义》一文开始联系中国社会的实际,成为中国最早专门介绍社会主义的文字,梁启超也因此成为在其论著中最早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中国人。

2、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系统的传播主要是三个路径,一是陈独秀、李大钊、李汉俊、李达、陈望道、董必武、周恩来、澎湃、施存统等人曾在日本留学,将日本流传的社会主义著作翻译并介绍到中国。二是蔡和森、李富春、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聂荣臻、邓小平等人去欧洲勤工俭学,从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带回的马克思主义。三是瞿秋白、任弼时、沈志远等人赴苏联留学,从社会主义老大哥那里取的经。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艾思奇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的命题。在六届六中全会中,毛泽东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说法,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创作背景】《人民报》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

《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这篇演说。

【文体知识】演说词,也叫演讲稿,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关键词】字音

卑劣(liè)   毋(wú)庸置疑    狡狯(kuài)    雇佣(yōnɡ)

卑劣(liè)   毋(wú)庸置疑    狡狯(kuài)    雇佣(yōnɡ)。

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衰颓:衰落颓败。也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毋庸争辩: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

狡狯:诡诈。也指机灵。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关键词】结构思路,内容分析

(快读浏览文章,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的表格)

快读浏览文章,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的表格

演说时间 1856.4.14

演说场合 《人民版》创刊纪念会

演说对象 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演说背景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尖锐对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全新的强大的革命力量

演说主题 无产阶级革命与解放

演说逻辑 提出论点——分析现实——剖析原因——得出结论

(细读文本,分析演说特色这一重点内容)

【合作探究】作为一篇号召革命的演讲词,作者是如何将革命的主张与信念传递给听众,并产生让他们信服的感染力?请和小组的同学一起阅读文章,采用勾画批注的方式,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可考虑从内容、语言风格、遣词造句、手法技巧等角度进行分析)

【演说特色】1、逻辑严密,条理清晰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以此来对照反衬由它“宣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接着,马克思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最后,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2、以事明理、以理服人。在阐述自己的理论时,作者注意运用典型的贴合生产和革命实践的事实进行论证,使得演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示例①: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赏析:“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是当时无产阶级熟悉的生产资料,而“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是刚过去不久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作者在对比中,表明现在的无产阶级是更有力量的革命者。

示例2: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赏析:用大量人们日常能够感受到的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而这样尖锐的对抗,就是预示着改变(革命)的必然到来。

3、善用修辞,深入浅出。作者在演说用运用比喻、类比、用典等多种修辞,使得抽象深刻的理论浅显易懂,便于听众接受与理解

示例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赏析 :他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示例②: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赏析:用生活中想见的科学现象类比,表现了革命气氛的普遍存在,以此证明无产阶级的巨大力量,具有令人信服的效果。

4、化用典故,隽永深沉。在演说时,作者将文学的文学和历史的典故巧妙地化入言语中,“经典”和“文化”的融合,为演讲增加了文学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

示例①: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

示例②: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赏析:运用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经典著作中的知名人物来比喻革命,机智而有趣,使得革命一词充满乐观精神和鲜活气息;而德国中世纪的“菲默法庭”,“审判官”和“执刑者”的典故,则让革命一词富有正义的力量和历史的厚重之感,也能极大地鼓舞无产阶级的革命斗志和革命信心。

5、善于抓住听众。在演讲的各个部分,始终注意用富有鼓动性或引导性的句子和内容,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示例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对革命的评价与听众的心理认知形成巨大的落差,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

示例②: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用“秘密”一词抓住听众的好奇心)

示例③: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肯定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引导无产阶级认识并正视自己在时代中的力量)

示例④: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文章末句,简短有力,内容富有鼓动性,又有强大的气势和力量。)

【全文总结】

(结合现实)

【思考】马克思在文章中提到,“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这段话说的是当时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但当我们审视自身,却不得不承认,在当下这个科技愈来愈发达的时代里,这些句子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请你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谈一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表达,各抒己见即可,或者将其当成课外的表达练习,要求学生进行练笔亦可)

【点拨】①技术进步时社会发展的必然,技术进步创造出大量的难以计算的社会财富,但每一次的技术进步,又伴随着旧有生活方式、文化传统、老旧行业的衰落甚至消失,甚至会因此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②当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以后,人类又会反思自身,去弥补和修复自己走过的歧途,让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为人们的福祉与社会的和谐助力;

③科学技术本身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物质的繁荣也确实能让人类生存得更好。对于人类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文价值,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有前瞻性和长远眼光,不被眼前一时的繁冗与利益迷惑,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双赢。

(言之成理即可,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

(马克思经典语录选摘)

61557;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61557; 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61557;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我是个人,凡是合乎人性的东西,我都觉得亲切。

(  回首千里暮云平)    

一、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文体知识】演讲稿的知识要点

【能力】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再努力,试着自己总结一下?

二、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三、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板书设计

教学感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 叶芝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