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押题必背范文:劳动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05-20 手机版


 (篇一)用奋斗诠释劳动精神

“什么叫作不简单,什么叫作不容易,就是要长时期甚至用几十年的时间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容易。”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周家荣动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周家荣等先进模范用拼搏奋斗实现人生梦想,以爱岗敬业弘扬劳动精神。

(引用周家荣的话点明文章主旨:用拼搏奋斗实现人生梦想,用爱岗敬业弘扬劳动精神。)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

(从劳动是什么的角度,用排比句诠释诚劳动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的方式在发生变化,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始终是不变的人生哲理。回首历史,从“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到“当代雷锋”郭明义,从“铁路小巨人”巨晓林到“金牌焊工”高凤林,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用对事业的“痴”、对岗位的“爱”、对工作的“狂”,垒筑起共和国的巍峨大厦,标注了建设者们的奋斗底色。个人向上,国家向前,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个人成长,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

(从社会层面,用从古至今人们热爱劳动的事例点明分论点:劳动方式发生变化,但是“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始终是不变的人生哲理。)

“一勤天下无难事。”有人曾问齐白石,画画秘诀是什么?他笑答:“要每日作画,不叫一日闲过!”他曾在一首诗中如此描写自己的艺术劳动:“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肯花气力、肯下苦功、肯去钻研,方换来“功夫深处见天然”的精湛画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创造生活。

(从怎样做的角度,用齐白石画画的秘诀点明分论点:“一勤天下无难事”,说明只有肯学肯干肯钻研才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职业版图在不断拓展,人们的职业选择日益多元。大家的职业或许不同、岗位或许有别,但自己的双手、智慧和汗水,始终是美好生活最坚实、最可靠的依托。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赢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从怎样做的角度,通过如今人们多元的职业选择点明分论点:只有不懈奋斗精神,才能赢得不平凡的人生。)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新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无比广阔的人生舞台,呼唤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光荣必将属于我们,幸福必将属于我们。

(总结全文,运用多个四字词语回扣文章主旨,颇具文采。)

◎点评

文章通过阐释劳动是什么、怎样劳动等,提出了通过奋奋斗来诠释劳动精神:其中多处引用了名言诗句,进行举例论证,使文章更具有时政性与说服力。分论点采用并列式结构,说明劳动的重要性:论证过程兼顾多个维度,可谓文质兼美,有深度,有温度。

(篇二)在劳动中铸就心的历史伟业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劳动是理想基石和事业根基。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崇尚劳动、善于创造、敢于奋斗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儿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用劳动书写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用辛勤劳动、不懈奋斗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开门见山,四期川史传统后直接点明中心论点。)

树榜样、学先进,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劳动者用辛勤汗水和非凡智慧为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们身上承载和彰显的劳模精神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勇敢前进、不懈奋斗。新时代新使命更需呼唤劳模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学先进赶先进,时刻用劳动模范的高尚品格不断鞭策自己,为建功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劳动光荣、劳动幸福的价值引领。

(从怎么做的角度,分析发扬劳动精神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并从历史发展的眼光论证学习劳模的重要性。)

知历史、强观念,要开展劳动宣传教育。“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古人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无论是唐代诗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的尊重劳动成果,还是宋代文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中描绘的小孩在桑树下学种瓜,抑或是清代《弟子规》所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倡导劳动、尊重劳动,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显著标志。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要面向全体抓贯通,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建立系统科学的教育体系,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植入心灵最深处。

(承接上一段,从怎么做的角度,结合诗词名句分析发扬劳动精神要开展宣传教育。)

强本领、重激励,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经过7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神舟、天宫、嫦娥、墨子展望星空,到北斗、天眼、高铁、5G傲立全球,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面对我国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等变化,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更显突出。我们要积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实施劳动者素质提升工程,让政策里的“真金白银”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广大劳动者要立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努力提升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勇于创新和实干实绩不断擦亮新时代劳动者的“高素质”新名片。

(延续上文形式,从怎么做角度,分析发扬劳动精神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站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历史关头,只要我们勤劳勇敢、顽强奋斗,永远保持斗志昂扬的气势、务实肯干的劲头、勇于创新的姿态,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更加光辉的未来。

()强调劳动对幸福的强化作用,立足当今时代特色,重申论点。)

◎点评

本文从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出发,从“劳模”“教育”“劳动者”三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其可行性与必要性,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三个并列的分论点之间层层深入,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精练有力,大量的对仗、排比,增强了气势,丰富了论证内容。

(篇三) 为工匠精神点赞

运用手腕控制焊条摆动来保证焊接的质量和美观、平滑,又能做得一手好菜,闫师傅的电焊技艺和烹饪手艺有关联吗?从专业的角度考虑,当然没有联系,但是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这就共同地通向一种时代精神,工匠精神。

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自己中升华的过程。他们像闫师傅那样,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工匠精神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时代精神。目前,中国正在腾飞,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经济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只有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当然,工匠精神并不限于制造行业,对于不同的人,“工匠精神”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百年前的《申报》创始人史量才,今天的媒体人程益中,为弱势群体坚守,为大众利益代言,为社会公平守望,不让扭曲事实的新闻报道流于世,这是新闻媒体人的工匠精神。于漪老师一生秉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身为教师,只为教书育人这一事,且专注地做好这一件事,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近几年,工匠精神成为热议的话题。大国工匠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学历,也不一定懂得多少复杂的逻辑,拥有怎样最好的头脑,但是只要有敬业专业、精益求精的精神,练出一手绝活,同样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脊梁,赢得社会的尊重。现代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欲望膨胀,喜新厌旧,浮于表面,半途而废,这山望着那山高,已经成为年轻人的通病。工匠精神更应当成为年轻人人生的一种精神坐标。

选择何种职业是个人的自由,你完全可以不必像闫师傅那样,去当电焊工,当厨师,但是闫师傅那种钻研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无论干哪一行,都能像闫师傅那样,练得一两手“绝活”,你就是时代最需要的人。

◎点评

文章先针对命题的发问“你觉得闫师傅的电焊技艺和烹饪手艺有关联吗?”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工匠精神”的话题,然后按照“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工匠精神的广泛含义→工匠精神应当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坐标”展开逐层深入的阐述,最后回扣材料,概括中心。全文紧扣命题材料,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层层深入,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篇四)敬业精神的新表达

敬业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 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国学大师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提出了敬业的内涵在于“责任心”,他认为这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古人在敬业方面有许多典范,比如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他周游列国归来,头已白,发已苍,但是仍然手不释卷、“韦编三绝”,用“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笃学精神严格要求,这可以说是一代学人敬业的典范。

提到敬业,许多人脑海中涌现出的是一副苦大仇深的形象,动辄头悬梁锥刺股,或者卧薪尝胆,如果剧情不狗血,不用点苦肉计,不重口味,就不能刺激人们的神经。有一篇网文《请远离你身边这样勤奋的人》颇为流行,里面的人们要么就是无休止的加班,在鸡汤、鸡血文的怂恿下,不切实际,不顾自身条件,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加班、熬夜、饿饭,以为这样就是敬业。这种敬业走上了极端,泯灭了人性的根本,摧毁了年轻的身体,摧残了青春的朝气,是为练神功、挥刀自宫的表现,是当今社会浮躁风气的折射,并不是真正的敬业。

真正的敬业,必须尊重工作的规律性,必定是建立在对工作热爱的基础上的,是在“乐业”心绪下的对职业的最佳心态,是从知之到好之到乐之的涟漪泛起在心湖。如同胡歌,即使遭遇车祸,腿上留下醒目伤疤,也无怨无悔地把工作做好,在做到行业顶尖之后,选择沉淀自己、丰富自己,淡泊名利,只为取悦自己的发自灵魂的热爱。

真正的敬业,必须尊重自己的生物钟,不是无所谓地糟蹋自己的身体,而是劳逸结合,既要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又要听从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年轻人要少熬夜”,不把自己当机器,也不把自己当螺丝钉,而是创造性地工作,在工作找到乐趣,获得激情。是甘心情愿地为工作燃烧自己,如同山谷中的野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雨露的滋润下幸福生长,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显摆自己多么忙碌,来抵消自己内心的巨大空虚,抑或掩饰苍白的无聊。

新时代的敬业,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更有新的表达,新的解说。它是忙碌一天以后,冲泡一杯香浓咖啡看日落之美的浪漫诗意。它是辛苦了很久之后,擦干脸上的汗水,面带微笑,给路旁的小狗一块小饼干的轻松自在。让我们的敬业,带着朝气、带着情愿,带着幸福的憧憬吧。

◎点评

文章以“敬业精神的新表达”为题,开篇用古代的敬业事例、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接着立足当下的现实,用对比的手法,借助灵活多变的句式,用颇带调侃语气的句子,揶揄了那些盲目加班的人们,接着正面提出真正的敬业,有新的形式,那就是在尊重生命,在获得乐趣,在拥有幸福的基础上,有激情,有创造力地敬业。是尊重工作的规律,尊重自己生物钟,在自尊自爱基础上的敬业。结尾用诗意、想象结尾,号召大家新的敬业方式。

(篇五)用劳动创造幸福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懂得幸福的真蒂。古今中外,多少古圣先贤都曾有过精彩的论述,纷繁复杂的文化酝酿出各种各样的幸福观,人们都把幸福之树种在了各自的心田上。但是,不管是顺应自然的知足常乐,还是勇于进取的不知足常乐,无论是明智通达的与民同乐,还是极端自私的独自行乐,说到底,幸福卸了装就是物质与精神两种满足。

幸福仅仅是物质满足吗?幸福不是可供挥霍的美元英镑,不是可以炫耀的锦衣华服,也不是遮掩空虚佯装潇洒的人前风光,更不是天天买醉,夜夜笙歌。拥有财富未必一定幸福,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无法与幸福画上等号。因此,单纯的物质满足不是真正的幸福。

于是,人们把幸福的天平倾向于精神的满足。孔夫子见“有朋自远方来”便“不亦乐乎”;五柳先生爱读书,“每有会意則欣然忘食”;醉翁饮酒而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因此,人们便普遍认为幸福就是精神的满足。这固然是不错的,但是仔细一想,总觉得精神满足说也存在缺陷,有时甚至显得苍白无力,你能埋怨寒风中孤苦伶仃的乞讨者不会精神享受吗?

其实,我以为真正的幸福在于自我价值的发现和展示。有一位老教师,退休后每天起早睡晚,写稿不辍,每年稿费上万。他的一位学生闻讯找上门来,请他到自己公司挂个名,每月开他5000元工资。他向学生坦承,无功受禄心里不踏实,谢绝了学生的好意,继续爬格子工程。为赚稿费写稿,可有比稿费更高的收入却不感兴趣,何以如此?用他的话说,无功受禄心里不踏实。所谓不踏实,其实就是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难有心理上的自豪和满足。可见,幸福跟自我价值能否实现有关,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便幸福,反之则没有幸福。一句话,幸福源于自我创造,源于自己的劳动。

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消毒剂,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劳动创造财富,也成全自我,在辛勤的劳动中,我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人生的价值也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物质和精神是幸福的双翼,单翅难飞,双翼同时煽动才能自由翱翔,劳动正是促使双翼同时扑动的有效途径。让我们用劳动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

◎点评

文章先概括先人关于幸福的论述,指出“幸福卸了装就是物质与精神两种满足”;然后指出两种幸福观点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真正的幸福在于自我价值的发现和展示”“幸福源于自我创造,源于自己的劳动”的观点,并从事实和理论两方面加以阐述;最后以号召作结,指出要用劳动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文章先破后立,层层深入,观点独特,论述有力。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