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流大学”梦想 中国大学迷失了什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作文素材 手机版 | ||||
中国青年报 据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4日开幕以来,耶鲁、剑桥、哥伦比亚等世界一流大学的领导者纷纷登台讲演,请来这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听他们的治学与治校理念,是因为我们民族有个梦想:我们要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梦想总是令人激越,但,梦想有时也会让人迷失。 在论坛之外,新一轮高考已经结束,各个高校即将以一个新的学年开始自己的发展历程,更有一批有志于一流的大学启动恢弘的建设工程。这同时,我们耳边也轰鸣着一个又一个“大学城”的圈地声、一些高校时常爆出的招生与学术丑闻,不禁驻足凝思:面对一流的梦想,我们到底迷失了什么?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绝非一蹴而就 2003年底,教育部公布了列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即“985工程”)名单,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在内的34所高校榜上有名。 事实上,通过“211工程”,特别是“985工程”的建设,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我国大学的差距又是十分明显的。 一般认为,我们的大学与世界一流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研究水平,二是师资队伍水平,三是大学管理水平。与耶鲁、剑桥相比,中国高校在原创性成果、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方面,都与世界一流大学有着一定差距。2002年3月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当时的北大和清华总体上处在世界大学体系的百名之外,而其他若干所名牌大学则差距更远,差距除了硬件外,更有软环境的建设、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的落后。 为了赶超这些差距,我们的一些高校提出了用20年左右时间跻身世界一流的口号。但是,20年时间真的能够建成世界一流吗?世界上的一流大学一般都拥有一批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如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分别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63位和35位),一批位于世界前列的学科和实验室、研究中心,高强度的经费投入,为综合国力的提高、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这是记者在会场内外听到的最多的话语。 “大学城”堆不出一流大学 其令人忧虑的是,时下一些高校和地方政府为了追求“一流”的目标,仅仅把目光盯在了大学的扩招、扩建以及所谓“大学城”的建设上。 在一些地方,“大学城”的建设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有50多个,争先恐后做“大”文章,圈占了大量良田。针对这种现象,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校发展既不能盲目膨胀,也不能千篇一律,关键在于内涵的优化,办出个性特色,才能共同营造出良性发展的高等教育‘生态圈’。以创办一流大学为己任的名校,更不应该为这种‘圈地热’推波助澜。” 早有有识之士指出:现在高等教育界有一种贪大求全的不好风气,理工科大学要办文科,文科性大学又要办理科,似乎只有办成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才能成为一流;内涵扩充了,外延就要随之扩大,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原先的校园不堪重负,于是圈地建大学城,动辄几千亩地,似乎数量和规模的迅猛发展就是一流。这是对一流大学的误解,这是在“一流”下的迷失。 总有人说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就是“大学城”,所以我们建一两个也不为过。但实际上,那里的大学城是自然形成的,有高层建筑,更多的是陈旧的低层房屋,这并不妨碍它们作为世界顶尖的一流大学的声誉。牛津和剑桥等国际一流大学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充规模上,而是以人为本,想方设法吸引一流人才,尤其是顶尖的一流人才,学校的层次和实力自然就能快速提升。 令人困惑的是,近年来国家勒紧裤腰带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可一些学校钱多了,就忙着去圈地、盖大楼,或者新办自身空白的专业,一味往大而全的路子上走,这其实等于把大量的钱投入到自己的弱项上,重复建设了可能别的高校已经比较成熟的专业。 “大学建设也要有科学发展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沈晓明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必须是软件重于硬件,质量重于数量,精重于全。现在国内有地方搞大学城,动辄5000、6000亩,但它们离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却越来越远。” 这次与会的外国代表中就有伦敦经济学院的院长,那是一所只有不到7000人的小学校,但它有5名诺贝尔奖得主,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所以一味求大并无必要,要防止大学建设中的‘政绩炒作’。”沈晓明说。 用科学发展观来成就一流 面对“一流”的诱惑,同时也面对迷失的危险,有专家指出:大学校长一定要冷静思考,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应该盲目跟风,违背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国家把很多的钱投入到高等教育上,一些学校没有把它花在刀刃上,而是用在圈地、盖楼、铺草皮上了,用在搞重复建设上了,实在是不应该。 “国内的一流大学尤其应该带好这个头。”朱清时说:“不能受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政绩观的误导,偏离高等教育自身建设发展的规律。”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也强调:“正如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所说,现代大学的校长不能再把眼光仅仅盯在日常事务上,而要在更高层面上做好资源的调配者、制度的设计者。”复旦的任务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很明确,“我们是要做强,而不仅仅是量的堆积”。因此,复旦已经出台了“五大战略”,以学科发展、人才强校、国际化、服务上海、品牌战略为突破口,抓住战略机遇期,以最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许多国内大学的校长在讨论时也认为,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观正确与否很重要,否则有再多的钱,也是高能耗低产出。还要通过合理的人事制度改革,把教师科研人员的投入度大大增加,必须增加人人搞科研、人人出成果的激励机制。 对于中国大学的快速发展以及急切的对“一流”的渴望,国外一流大学的校长也提出了善意的建议。 耶鲁大学校长莱温认为,中国大学的合并、扩招在某种程度上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能更好发展。但他同时指出,“大规模”不应成为大学追求的目标。如果以规模论,耶鲁是个小学校———它只有1.1万名学生。他指出,世界上许多一流大学的规模都不很大。比如,剑桥大学仅有1.5万名学生,但研究生就占五分之一。 相关链接:作文素材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