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押题:文化基因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05-17 手机版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色小说再版,红色电影热播,红色旅游兴起,红色歌谣传唱,红色经典进入教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唤醒了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红色文化热”满足了大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期盼和精神寄托,使不同年龄的人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就是红色文化超越时空的魅力所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杂志为了纪念建党100周年,特开设“红色文化大家谈”栏目,确定了投稿主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涵育人格品行。

请你根据投稿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给“红色文化大家谈”栏目投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红色文化铸就理想信念之塔

《红色文化大家谈》:

下面是我为贵栏目投的稿,主题是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涵育人格品行。我投稿的题目是“红色文化铸就理想信念之塔”。

从小我就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家里有本《红岩》小说,早就磨破了书皮,甚至有些脏兮兮的;但对我来说却是无价之宝。早晨躲在被窝里看,中午边吃饭边阅读,晚上在煤油灯下津津有味地看,江姐的形象、许云峰的形象、小萝卜头的形象慢慢浸入我的脑海之中,除了敬仰这些英雄外,年幼的我还还懵懵懂懂问爸爸:他们这些人为何不怕死啊?那时爸爸总是摸着我的头说:你还小,等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是啊,后来我又陆续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乌龙山剿匪记》、《高山下的花环》等小说,还看了《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电影,还观看了《红色娘子军》等舞蹈,渐渐地有些明白了:这些英雄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舍生忘死,舍身取义,是他们的理想追求!于是,刚进初中的我,就找到班主任,要求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班主任笑着问我:“为何那么着急要加入共青团呢?”年少的我铿锵有力回答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班主任连连点头称赞!

再就是进入高中,接触的红色文化更多了。听说前些时候高考题考查的是《赵一曼女士》,我连忙从网上找来,仔仔细细阅读一遍,特别是读了英雄母亲赵一曼给孩子留下的遗书,我双眼模糊了,是啊,赵一曼也是人啊,也是女人啊,也是母亲啊,也是妻子啊,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宁肯抛头颅撒热血,舍弃生之留恋,何等伟大与何其壮哉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念叨着这两句名言,我不禁泪流满面!这是灵魂的洗礼!这是心灵的震撼!这是精神的洗涤!

于是乎,向往红色文化,我便提前把部编新教材中的有关红色文化的内容部分找出来,细细读了。红军长征会师的胜利,让我心潮澎湃;聂荣臻元帅对日本小女孩的人道主义,触动了我最柔软的内心部分;水生嫂的深明大义,让我心生敬佩之意;还有刘和珍君的伟岸、白莽的革命激情、柔石的硬气……千古英雄气,凛然照史册!要写一点东西啊,否则怎样安置胸中的纵横驰骋的情怀啊?于是我便吟出如下诗篇:红色文化英雄气,我辈自当勉励之;人生纵横多驰骋,坚守丹心天地间。

红色文化蕴涵伟大力量。不是吗?最近,共和国时代楷模张桂梅在学校最艰难的时刻,带领六个党员教师面对党旗发誓,要把学校办下去。她说:当年只要有一名党员,阵地就不会丢;现在我们有七名党员,怎能把党交给我们的学校办不下去呢?张桂梅也是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了精气神,坚定了自己理想追求,终于成就了一所女子学校的风采!面对张桂梅接受采访的镜头,我不禁又一次泪流满面!

即将高中毕业的我,深受红色文化养育,在毕业前,我还会做件大事,您能猜出我会做一件怎样的事情来报答红色文化的涵育呢?我不说,您猜猜看!

【审题】

审题要点:本次作文的主题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注意材料“红色文化热满足了大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期盼和精神寄托,使不同年龄的人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就是红色文化超越时空的魅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一些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许多人看腻了“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言情剧,厌烦了“虚无缥缈”的武侠剧和“兄弟反目、父子相残”充满血腥味的宫廷戏,转而开始羡慕那些有理想、有信仰和富有献身精神的人,渴望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革命旧址、遗物展现的震撼心魄的场景,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后来人的最佳题材。小说《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电影《红色娘子军》《英雄儿女》等红色作品塑造和展现了在一个特殊的国度和社会时期里,民族和个人如何为生存和理想苦苦寻找解放道路的斗争精神,揭示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对幸福的向往和为理想而献身的气概,其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在人们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正是这一特定时代勇于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以及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更增添了一份无法复制的本色魅力,使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人在品味这些作品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这就是红色经典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激励后来者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动力与源泉。

文体要求:注意本次作文的情境是为某杂志“红色文化大家谈”栏目投稿,注意文体。文章主题为“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涵育人格品行”,考生可以写红色文化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舍生忘死等品性,也可以写红色文化激励后来者追求理想和信仰。

【立意】

1.红色文化铸就理想信念之塔。

2.红色文化永留传。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红色文化。

5.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

【素材】

1.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是党、国家和军队的“DNA”。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南昌城头的红旗;从瑞金的“红井水”,到长征路上的“红军被”;从延安的“红色窑洞”,到西柏坡的“红色指挥所”;从战火中诞生的红色根据地,到战士鲜血换来的红色江山……正是有了红色基因的赓续,我们才有了前赴后继的勇气、开天辟地的志气、制胜未来的底气。红色基因承载着党的性质、宗旨和本色,蕴含着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对于确保我们党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2.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青年一代处于社会责任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积极培育和践行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帮助其实现人生理想,才能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处于社会责任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培育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涵育青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红色资源的重要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育、打造红色教育第二课堂、构建红色旅游线路等路径可使得青年群体近距离接近红色文化,为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3.从前的红色基因给予我们前行的动力,新时代的我们,应传承红色基因,加入属于新时代的新鲜力量。敢担当,有作为,再创新。勇于担起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一番自己的作为,不断创新,展现新时代的我们应有的精神风貌,成为一名优秀的时代新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祖国欣欣向荣,高速发展的时刻,我们要刻苦学习,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幸福不会空降,梦想需要奋斗,把握新时代的新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走在新的征途,不忘峥嵘岁月,争做时代新人。历史的车轮从未停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来自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正是这种底蕴,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是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媒介,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先生说,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有人说:汉字如诗,方块中寓无限真情;汉字如乐,横竖间奏美妙华章;汉字如图,间架里绘斑斓画卷。

请以“汉字之美与文化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用汉字之美抒写文化自信

汉字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谱系,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不同书体形式的变化,有着独特的美感,其中蕴含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华文化的脉络。当下,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文化旅游不断融合,“发现汉字之美”为人们行走天下,增添了魅力。

每一个汉字书写的演变,都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缩影。一撇一捺、一转一折间,可以让人看到中华文明的绚丽光芒。汉字,早已超越了书写记录的基本作用,成为文化的结晶、民族的符号,并以此衍生出中国书法这种全球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从国内到海外,喜爱汉字、书写汉字的人比比皆是,又为其增添了文化桥梁这一重要属性。

汉字之美,美不胜收。我们在尽心感受汉字魅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当前在汉字书写、汉字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现象加剧,对汉字含义的理解不如以往深刻,对汉字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价值观和文化脉络变得没那么清晰。长此以往,汉字的历史文化内涵就会逐渐淡去,直至成为单纯的书写工具,那就不仅仅是汉字价值的缺失,也会给中华文化的传承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失。

喜爱汉字,就更要保护汉字。我们不但要把汉字写准确、读准确,更要把汉字的历史文化内涵学明白、传下去。要了解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演变历程,并弄懂其背后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脉络。要用心去认识每一个汉字背后所蕴含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典章制度等蕴意,将汉字的文化魅力充分打开,让人们不仅知其形,更能晓其意,把博大精深的文化变得通俗易懂。

对汉字的讲解要跳出课堂教学之外,让每个人即便离开了学校,依然有很多机会去获得汉字教育。可以举办以汉字为主题的展览,制播以汉字为主题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展以汉字为主题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以及加强书法艺术教育、开发汉字类文创产品等等,都可以扩大汉字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人有机会去了解和接触汉字深层次的文化魅力,如此坚持下来,汉字的群众基础就会更牢固,汉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就能够扎根于更丰沃的土壤。

爱汉字就是爱中华文化。古籍里的汉字都要“活起来”,那么,当下的汉字呢?当然是必须活得更好。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伟大基石,必须要不断强化、不断巩固。我们要让汉字融入高科技,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号召国人爱汉字、学汉字、把书写在古籍里的汉字打出来,要成为时尚,要成为全民的基本涵养和情操,以此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迎接汉字的春天,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给材料的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解答此题,读懂材料是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理清关系,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审题:本题对考生的思维力、表达力有较高要求,既考查考生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等价值观,又考查其理性思维能力。材料共分四段,第一段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阐释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关键句有“文化自信,来自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正是这种底蕴,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强调的是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民族文化,才能奠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第二段是对“汉字”的解读,强调的是汉字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第三段是鲁迅先生对汉字“三美”的阐释。第四段是对“汉字之美”的诗意解读。题目要求以“汉字之美与文化自信”为话题,意思就是体现“汉字之美”与“文化自信”的关系,立意角度的选取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就材料的整体谈自己对于文明传承与文字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可以就汉字的现状阐释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性,还可以借汉字表达自己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自豪感。题目给了考生展示自己的较大空间。它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我们要珍视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努力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学好汉字,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滋养我们的精神,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立意:(1)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密码(2)以字为媒,传播中国文化(3)横竖撇捺,尽抒文化自信(4)民族的自信源于文化的自信

参考素材:

(1)近年来,“汉学热”在海内外不断升温。和其他众多国家一样,圭亚那目前也建立了一所孔子学院,并开始教授中文课程。“日本的汉字博物馆开馆1年来参观者达14万人次。”日本京都大学教授阿辻哲次退休后到汉字博物馆工作,他说,现在博物馆的参观者并非专门研究汉字的专家,而是汉字爱好者。“中日韩三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在数千年的汉字文化历史长河中,通过汉字沟通交流,互学互鉴,构筑了深厚的东亚文化底蕴。”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韩梅说,首部中日韩公用汉字词典已完成词条确认和释义整合,这将不断促进汉字的发展,加深三国相互理解。

(2)其实,汉字作为中华明的载体,在历史上曾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汉字文化圈。“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也在积极地把汉字介绍给世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说。

(3)近年来,全面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历程的《汉字》国际展,在世界各地进行展演,受到巡展国家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热烈反响。汉字正逐渐成为巡展国家人民开启中华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成为促进中外民间友好交流的使者。柔美的柳体,不羁的狂草,端正的楷书……汉字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4)近年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走红,作为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的汉字,魅力不断彰显。

(5)汉字印刷字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其视觉的审美品质也在不断提高。王敏说,5年前我们只有大约400款字体,寥寥几家字体公司。如今,汉字已经有3412款字体。原本鲜见与字体相关的活动,这几年也逐渐成为常态,关注者甚多。

(6)汉字是记录中华文化的符号系统,几千年来还发展出了一门独特的书法艺术,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写道:“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从一笔一画到结构章法,无不流露出书法家的情感与个性。或直或曲,或浓或淡,或实或虚,或舒展或凝重,或气势宏大,或朴拙雄浑,千变万化,奥妙无穷。每一个字、每一幅书法作品,都寄托着不同时代、不同书法家的情感诉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大特色。

结构示例:《汉字之美抒写文化自信》,议论文文体。开篇从汉字的美感价值引入话题,首先分析发现汉字之美,以及传承文化的作用;再抒写现实,谈汉字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如何传承与保护汉字,爱汉字就是爱中华文化,就是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结尾发出呼吁,号召国人爱汉字、学汉字,迎接汉字的春天,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它们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又产生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看了以上材料,你对其有怎样的感悟和体验?请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例文】

树文化自信,成大美中国

岁月变迁,朝代更迭,而今高楼林立。中国这条龙腾飞万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铸就了此刻空间的辉煌,树立起别样的文化自信,成就了如此美丽的中国!厉害了!我的国!

树立文化自信,成大美中国,郁达夫曾言,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我说,我大中国人才济济英雄辈出,是可尊可敬之大民族,不惜生命,三次入火,二十余位邻居无一伤亡。那五十余朱雪地上留下的血脚印刻画的乃是美丽中国伟大蓝图,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英勇的国民,正是这些平凡的英雄们谱写了美好的篇章,为我们树立文化自信,为我们成就大美中国。

树立文化自信,成大美中国。而今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带一路,造福周边国家。中国之伟大地位不可否认,百年沙漠变绿洲,贫民区人民奔小康,中国再也不是多年前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小“弱”国了。而今,中国树立文化自信,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对于中国的发展,我们骄傲自豪,作为一个自强自信的中国人,亦是骄傲自豪,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然而,在中国树立文化自信,敢于直面历史悲痛的教训,缅怀先烈与同胞时,那些扭曲如蛀虫的日本人又在做什么!拒绝承认南京大屠杀,拒绝处理我们中国同胞的上诉,失去了文化自信的日本政府迟迟不给我们一个回复。在历史的大河中,他们中是失败者,终究是不敢直面过去,没有文化自信的“蛀虫”。与之相反,我大美中国弘扬文化自信不忘历史敢于正视,乃坦坦荡荡的君子,乃是当今时代的领导者。

耳朵可善意,多可悲,这是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大凉山假行善被直播,企业造假卖假无所不用及其,幼儿园也不再是孩子最无忧无虑,快乐安全的场所……此类事件仍接连发生,如寄生虫一样啃食着我们的文化自信,玷污着我美丽中国。

如同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所言,你所在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树立文化自信,成大美中国”。这句话不是随口说说,而是要求我们每个人付诸实际行动,在十九大精神的召唤下,唱响时代最强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话题作文,首先要解读话题,把握立意的方向。本次作文的话题是“文化自信”,何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自信”?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题干用两段文字说明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材料第一段展示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材料第二段展示了我们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可以来谈文化自信与正视问题,可以阐发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结合现状谈文化自信的价值。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但要做到文体清晰。从行文构思来看,如果写作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借助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借以展示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最后回扣论点并总结全文。安排结构的时候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参考立意:树文化自信,成大美中国;文化自信与担当;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的基础;提高文化软实力,践行文化自信。

素材:

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首先,要知晓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现在,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家底还知之不深。举一个例子来说,许多人从课本和老师那里知道了安徽省全椒县有个吴敬梓,却不知道全椒县还有个薛时雨。吴敬梓因为创作了《儒林外史》而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但薛时雨的作品因为没有进入课本和课堂而不为人知。薛时雨既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诗人,写了不少诗词,有《藤花馆诗删》留存于世。类似薛时雨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留存的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盘点。事实上,还有很多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其次,要挖掘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2008年,云南就发现了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将其翻译成汉语后发现,它在情节上与汉语唱本有一定区别,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最后,要研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树立文化自信。(举例论证,要树立文化自信还要研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

文化自信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

今天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说到底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在民族遭遇危机时,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支撑。提倡文化自信决不是搞文化民粹主义,它的立足点是促进中华民族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化是一种正能量。现在对文化的使用相当泛化,官场有官场文化、商业有商业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学校有校园文化。可以说,社会种种行为都贴上了文化标签,几乎有什么活动就有什么文化,把文化、亚文化、反文化都塞进一般文化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正确理解文化的本质,区分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

文化是一个整体,是一条长河。这个整体的构成是可变的,否则就不是有机整体;长河是流动的,有河源有河流,有源无流就会干涸。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我们在研究中国文化时,应重视处理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否定传统和凝固传统都是错误的。没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就会干涸断流。

传统文化之所以不可能全盘继承,正是由于文化自身的有机性。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应区分智慧力量、生活方式、道德与风俗习惯,它们在文化整体中的可变性是各不相同的。智慧力量是超越时代的,具有永恒性和传世性。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经典著作中的智慧都具有超越性,可以反复为后人提供智慧力量。而生活方式会随着生产方式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文化中,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也是多变的。没有不变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但在变化中又有不变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

继承传统文化应提倡中国的传统节日,沉迷于西方的节日是不可取的,因为节日是民族特性的象征。比如,水是人的生命之源,因而才有泼水节,云南的傣族和缅甸的傣族都有泼水节。又如,火是相当重要的,不仅西方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中国的彝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都有火把节。体现民族特性和民族认同的节日,应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留和爱护;但不能提倡陈风陋俗,如古代的葬礼、婚礼以及相关观念都需要除旧布新。

提倡文化自信应重视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今世界,文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文化是国家和民族认同的精神黏合剂,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国家和民族认同,就不可能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文化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上没有话语权,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是承载民族精神的载体,没有优秀文化支撑,就不可能具备由优秀文化传统所凝聚的民族精神;文化是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最重要的途径,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必然走向没落。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视自己的民族精神并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培育自己的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就是强化民族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文化认同感强的民族,往往能够抵御外来侵略,保持民族和国家团结,不容易被外来势力所分裂。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一直维持团结统一,靠的就是由文化认同而产生的伟大民族精神。有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即使有分裂也是暂时的。移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心向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也是这种以文化为纽带的民族精神作用的结果。

当代世界的矛盾和战争并不是产生于文化差异,而是根源于霸权和利益的对抗。历史证明,相同文明的国家可能发生战争,而不同文明的国家也可以结盟。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当代现实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巴黎当地时间4月15日,塞纳河畔辉煌雄伟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其标志性尖顶被烧断并坍塌。无数法国市民为这一有着近800年历史的文化瑰宝惨遭不幸而痛哭流涕。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摘自十九大报告

材料三:我们需要文化,就像需要空气一样。——前苏联政治家加里宁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

那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着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题记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楚楚动人;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历史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在一页页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蕴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守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上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却忘了重视审视自己的文化……于是,我们随着历史的脚步逐渐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我们又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憾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识,不能用迷信取代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着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我们终于冲破了对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的目光变得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还要将中华文化的精华发扬广大!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洋节的霓虹灯里时。可别忘了,你更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的历史,永远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审题:

作文由三则材料构成,材料一写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无数法国市民痛哭流涕。材料二写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材料三前苏联政治家加里宁的话说明文化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三则材料的共性是关于“文化”的,写作时要抓住这一中心,谈自己对文化的认识。

参考立意:

1.文化对国家的重要性;

2.每个人都要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3.保护文化遗产;

4.热爱自己国家的文化;

素材:

1.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2.《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非国学经典,应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剔除。

3.正如梁思成所说:“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想到国人的苦难,我是恨不得炸日本人,然而,一种职业与历史责任感,让我冷静下来,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晶。像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梁思成一向以保护人类所共用的文明财富为己任,对比侵华日寇践踏人类文明的兽行,梁思成是何等的伟大!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将对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制度的痛恨具体地发泄到了城市的古老建筑形态上,控诉前门牌楼是如何“夺去”劳动人民的宝贵生命、众人齐心协力拆毁“封建城墙”并希冀着借以敞开人民北京的胸怀去迎接美好新生活的未来。在这种民众情绪下的北京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将涤荡“封建制度”的城市空间形态作为追求进步与建设理想生活的行为标识。梁先生关于《北京———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的建议最终被当时的人们误读为对封建城市建筑形态的顽固。他成为舆论的焦点,成为人们批判的靶子,成为“落后文化”的活道具。

4.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5.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我国文化贸易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分别增长了2.8倍和8.7倍,2010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43.9亿美元,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领域和渠道大为扩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文化贸易,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同时,文化产品和服务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此,推动我国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还起着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