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指导之“赏红楼诗词,探钗黛形象”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5-16 手机版 | ||||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诗词,并有选择性地读懂一些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吟诵、鉴赏诗词,进一步把握《红楼梦》中人物性格,提高古代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对比赏读钗黛诗词,体会诗作寄寓的不同思想情感,品味诗词中的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透过意象窥探背后的情感寄托,体会古代诗词优良传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 对比赏读钗黛诗词,体会诗作寄寓的不同思想情感,进一步把握《红楼梦》中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 学习透过意象窥探背后的情感寄托,体会《红楼梦》诗词中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底蕴。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境,在回忆诗词中感受诗才 课前播放音乐《葬花吟》,学生听音感受,教师做如下导入:我们课前聆听了一段歌曲,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葬花吟》(齐答)。教师点拨:《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全部哀音的代表。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这种处境中所受到的折磨、威胁和摧残,可以体会到这位叛逆者在预感到自己的爱情理想行将破灭时发出的花落人亡的悲痛和哀愁。那么关于《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家还能想到哪些?学生回忆,教师点拨:《枉凝眉》、《好了歌》、《终身误》等等,继续提问:擅于作诗的人能想到哪些?顺势引入:林黛玉、薛宝钗。那么,今天我们就借这两位才女的诗作对比赏读来进行一番研讨。 (二)感知诗作,初步体悟诗风差异 1.回忆诗词,思考其作用 通过刚刚的回忆,之前的专题接触过的歌谣、灯谜、判词等形式,思考《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异彩纷呈的诗词能否去掉? 学生思考,总结诗词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① 烘托意境、增添文化底蕴与古典文学魅力; ② 透过诗词看作者的创作心境,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性情与思想 ③ 诗词作为情感载体,能够表达人物观点,隐喻人物命运。 2.课前预习,明确阅读回目 学生回忆相关章节,温故知新,关注诗词,初步感知。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七 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3.透过诗社雅号初探诗风与气质 教师提问:在第三十七回中偶结海棠社,分别赋予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雅号,学生回忆作答:黛玉被称为:潇湘妃子;宝钗则以蘅芜君冠名。(齐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诗社雅号中思索“妃子”(多愁善感的柔美之风)与“君”(端庄大气的儒雅之风)称呼背后的寓意与象征,初探二人诗风的差异。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回忆所研讨的回目中着眼的三个意象:海棠、菊花、柳絮。 5.交流研讨,汇报交流 学生结合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组内进行交流研讨,时间5分钟,派代表汇报交流。 (二)研读交流,透过诗作看人物形象 1.共咏海棠诗,从诗风赏钗黛形象 《红楼梦》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诗词曲赋,如黛玉、宝钗等人写的一组“白海棠诗”,就显露出人物的情趣和性格。 (1)吟诵品诗韵 此番作诗“菱洲限韵,藕榭监场”,请学生尝试通过诵读吟咏体会韵律的巧妙与美感。 随机找学生诵读,请其同桌作点评,尝试诵读体会。 (2)对比赏诗风 李纨对钗黛二人的诗风各用四字作结,请从原著中找出,结合李纨的评价赏析诗歌。 林黛玉:风流别致;薛宝钗:含蓄浑厚 学生任选诗句或意象思考如何体现这一特点? 经过研讨,学生各抒己见。从炼字、意象、意境等角度进行鉴赏阐述。 参考:林黛玉:风流别致 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 ①看花人由白海棠的高洁白净想象到栽培它的该不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碾冰为土玉为盆”,从侧面烘染白海棠的冰清玉洁,想象别致。 ②海棠白净如梨蕊,突出了其高贵品格,其有梅的精魂与风韵。“偷来”、“借得”的说法,更增添了诗句的巧妙别致。 ③白海棠的这种精神品格,其实就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体现。众人看了,感受到的当然是“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 ④ 秋天萧瑟,又是深闺怨女,并且在“拭啼痕”,虽仍写海棠的高洁白净,带有愁戚伤感的感情色彩。这当然又是林黛玉的“别一样心肠”。 薛宝钗:含蓄浑厚 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①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大家闺秀的矜持心理。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②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 “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③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 ④“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端庄,“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2.同拟菊花题,从心境探钗黛形象 学生结合学案上第三十八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薛宝钗所做的《忆菊》、《画菊》,林黛玉所做的《咏菊》、《问菊》、《菊梦》五首诗,体会在相同的意象“菊花”背后寄寓的不同人物心境。 创设问题情境:此组菊花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托物言志,诗中的看花人都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请任选一首谈谈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充分放给学生选择的和发挥的空间,教师不做限制,只在学生发表见解时予以引导和点拨,从意象的选用、陶潜诗词的化用、典故的运用、首尾联的呼应、画面的描摹等多角度谈感受,若时间允许,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在交流碰撞中汲取思想的精华,各个视角捕捉人物的性情与心境。) 3.各展咏絮才,从志向悟钗黛形象 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二人借柳絮这一意象抒发心志,黛玉创作了《唐多令咏柳》,宝钗写就了《临江仙咏柳》,这二首词能够比较鲜明地体现二人的志向与追求,在教学中设置如下研讨问题: (1)“钗黛有其德,各展咏絮才。千秋自本色,高下凭君裁。”结合身世背景,试探究两首词中寄寓的钗黛二人思想志向的差异。 参考: 黛玉:从“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描写出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抒发年华易逝又感叹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 宝钗:从“均匀”、“蜂围蝶阵”、“修笑本无根”、“上青云”描绘出柳絮的轻柔美好、自如飞舞、乘风向上的特点,形象地表现了大观园中处事得体、深受众人喜欢的宝钗不会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而是要“凭借力”、“上青云”——踌躇满志,意欲攀登封建统治宝座的愿望。 (2)吟唱诗词,更添意趣。如若由你来为上述两首词谱曲,你会选择怎样风格的旋律呢?请结合原词加以说明。 由于两首词格调风格比较明显,因此化用古词新唱等形式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体会,打开审美的多维通道,学生自然联想到黛玉“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缠绵悱恻与婉转空灵,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坚定大气与高亢激昂。 (三)总结升华,从诗词中关照人生。 1.诗为心声,画乃心迹,通过对比总结差异。 通过钗黛组诗的对比,你能体味到二人的诗风有怎样的差异? 师生共同总结: 李纨认为宝钗是“含蓄浑厚”,黛玉是“风流别致”,脂砚斋认为“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一个是浑厚稳重,一个是多愁善感;一个是藏愚守拙,一个是锋芒毕露。 2.发掘隐喻,从诗词角度探究人生追求。 透过诗词的隐喻,作者的才情,你对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的性情与人生追求有哪些新的认识?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宦家遗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是率直重情的“泪美人”,一个是深沉理智的“冰美人”;一个是飘散着诗意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追求功利的现实主义者;一个冰雪聪明,一个博学多识,;一个孤芳自赏,一个广得人缘;一个成为叛逆者的榜样,一个是为人妻遵守“妇道”的榜样。 3.温故知新,从诗词角度关照人物命运。 回忆所学二人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进一步体会和把握其创作才华与悲剧命运的写照。 在之前的专题学习中,从情节中体会到爱情的不顺、命运的多舛,生活的不幸,感悟其悲剧人生,从本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领略其才华横溢却落得香消玉殒的命运结局,更增其悲。 4.拓展延伸:解读红楼梦中其他人物的悲剧意味 《红楼梦》中, 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 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 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从命; 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 最终都逃脱不掉悲剧的结局。 顺势回归第五回情节,促进学生理解谐音的意味和寓意。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师生共同总结:《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不单单是情节发展的点缀之笔,而是与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故事的发展与思想的呈递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四)小结作业,从诗词中读懂人物。 搜集《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品味诗词对人物心声传达的妙处,以《我读懂了XXX》为题写一篇小作文,400字左右,下节课汇报交流。 (五)板书设计 海棠 潇湘妃子 风流别致 菊花 蘅芜君 含蓄浑厚 柳絮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