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导学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1-05-13 手机版


 【文本解读】

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因高衙内图谋霸占其妻,而被设计陷害。起初,林冲一忍再忍,委曲求全,直到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终于迸发出激烈的反抗。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阅读时,要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体会林冲是怎样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的。注意小说如何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感受和理解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作用。

【素养目标】

1.了解施耐庵和《水浒传》,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林冲思想性格变化的过程,探寻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

3.分析总结文中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4.思考课文主题“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探寻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施耐庵(约1296—约1370),祖籍苏州,后迁居兴化白驹镇。元末明初杰出      。元至顺年间,施耐庵考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专心著述。传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在张士诚起义失败后,逃回兴化,隐居著书。著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相传《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他的弟子。

2.相关背景

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代,即宣和年间(1119—1125)。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宋徽宗贪图享受,滥用奸臣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水浒传》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民起义。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聚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

3.了解《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关于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的,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尾。它反映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

4.了解章回体小说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时,说话人不可能把一段历史有头有尾地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所说的一回。在每次讲说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提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宋、元两代的长期孕育,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话和戏曲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它们比起“讲史”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是历史的,但更多内容是后人(包括作家)创造的。到了明中叶后,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一定联系,只是在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5.了解课文

课文节选自《水浒传》(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与课文前后相关的情节如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课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6.了解林冲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7.解题

①林教头,              

②风雪,              

③山神庙,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恁地(    )    仓廒(    )    搠倒(    )   髭须(    )

庇祐(    )    掇将(     )     酒馔(     )    肐察(     )   

赍发(    )      迤逦(       )   玷辱(    )     央浼(    )

2.解释词语

①赍发:              

②迤逦:              

③玷辱:              

④央浼:              

⑤不尴尬:              

⑥昭然:              

⑦交头接耳:              

⑧彤云密:              

⑨碎琼乱玉:              

⑩纷纷扬扬:              

三、文本研究

【思考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线索

1.林冲刺配沧州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2.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形式,试分析两条线索,并梳理概括文章情节。

【思考2】鉴赏情节

1.金圣叹说《水浒传》“看不厌”,原因在于其情节精彩。请根据提示的角度,体会本文的情节艺术。

角度 情节艺术

精彩在曲折

精彩在线索

精彩在悬念

精彩在伏笔

精彩在合理

【思考3】分析景物描写

1.“风雪”是本文主要的景物描写,请结合相关文字分析其描写技巧。

2.小说中对“风雪”的直接描写主要有三处,请分别写出其作用。

明确 

直接描写 作用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3.“风雪”是怎样推动小说情节一步步发展的?请简要分析说明。

【思考4】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思考5】把握林冲性格及其意义

1.请结合文内文外内容,填写林冲档案。

明确 

籍贯 职务 绰号 兵器 父亲、岳父职务 犯罪原因

       

2.林冲的性格在山神庙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之前是“忍”,之后是“狠”。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表现及形成原因。

3.林冲的主要性格是“忍”与“狠”,他的其他性格也很丰富。如果再用两个字概括其性格中的两个侧面,该用哪两个字?为什么?

4.林冲是一个善良、循规蹈矩、有着光明前途的人,却在没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最终被逼上梁山、家破人亡。这一巨大悲剧有何意义?

【思考6】赏析精彩语言

1.“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句中两个“闪”字有何妙处?

2.“(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那雪正下得紧。”金圣叹评点加点词道:“人看至此句,虽极英灵者,只谓手冷故用枪挑耳,岂知顷间之用之?”这里的“英灵”是何意?“用之”应如何理解?

3.“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鲁迅赞美“紧”字用得极富神韵,请谈谈你的理解。

【思考7】对比阅读

柴庄主厚待林教头

施耐庵

行到晌午,早望见官道上一座酒店,三个人到里面来,林冲请两个公人上首坐了。

坐了半个时辰酒保并不来问。林冲等得不耐烦,把桌子敲着,说道:"你这店主人好欺客,见我是个犯人,便不来睬着!我须不白吃你的!是甚道理?”主人说道:“你这人原来不知我的好意。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负他。专一招集天下往来的好汉养在家中。常常嘱咐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我如今卖酒肉与你吃得面皮红了,他道你自有盘缠,便不助你。我是好意。”林冲听了,对两个公人道:“我在东京教军时常常听得军中人传说柴大官人名字,却原来在这里。我们何不同去投奔他?”店主人道:"只在前面,约过三二里路,大石桥边,转湾抹角,那个大庄院便是。”

林冲等谢了店主人出门,走了三二里,过得桥来,一条平坦大路,早望见绿柳阴中显出那座庄院。三个人来到桥边,与庄客施礼罢,林冲说道:"相烦大哥报与大官人知道,京师有个犯人送配牢城,姓林的求见。”庄客齐道:“你没福!若是大官人在家时,有酒食钱财与你,今早出猎去了。”林冲道:“如此是我没福,不得相遇,我们去罢。”

别了众庄客,和两个公人再回旧路,肚里好生愁闷。行了半里多路,只见远远的从林子深处,一簇人马奔庄上来,中间捧着一位官人,骑一匹雪白卷毛马。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齿皓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带一张弓,括一壶箭,引领从人,都到庄上来。林冲看了寻思道:“敢是柴大官人么? ”又不敦问他,只肚里踌躇。

只见那马上的官人纵马前来问道:“这位带枷的是甚人?”林冲慌忙躬身答道:“小人是东京禁军教头,姓林,名冲。为因恶了高太尉,寻事发下开封府,问罪断遣刺配此沧州。闻得前面酒店里说,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因此特来相投。不期缘浅, 不得相遇。"那官人滚鞍下马,飞奔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林冲连忙答礼。柴进说道:“小可久闻教头大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 林冲答道:"微贱林冲,闻大人名传播海宇,谁人不敬!不想今日因得罪犯,流配来此,得识尊颜,宿生万幸!”那官人携住林冲的手,同行到庄上来,不移时,只见数个庄客托出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著十贯钱,都一发将出来。柴进见了道:“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地轻意!唗,快将进去!先把果盒酒来,随即杀羊相待。快去整治!"

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肩下,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当。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 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

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教厚礼管待配军? ”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教头道: "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来投庄上诱得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便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 ”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

(选自《水浒传》,有删改,题弓为编者所加。)

问题:柴进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这一回中作者对他的描写颇用笔墨,金圣叹点评道: “写柴进亦是写林冲。”试就这种说法进行分析。

四、明晰主旨

五、拓展阅读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它的语言的地域色彩与其他名著不同。它不像《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那样,是以一种地方话作为基础方言,形成全书的语言色彩,而是既有大量的山东话,又有大量的江浙话。两种方言构成了全书语言的地域色彩。

《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与《水浒传》成书之前说话艺术发展的历史、与宋代“靖康之变”后 南北文化交流、其中包括说话艺术中心南移这两个因素直接相关。我国的说话艺术源远流长。大约在中唐时期,说话就成为一个面向社会大众的独立的艺术品种,到北宋时期,说话进一步发展,分为小说、说铁骑儿、说参请、讲史四家,还有了专题说话艺人、献艺的固定场地。当时的汴京成为全国的文化也包括说话艺术的中心。靖康之变后,杭州成为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北方官话作为一种强势方言,集中、成片地进入汪洋大海般的吴语区。同时,杭州原居民使用的吴语方言,因为有周围广大吴语区为依托,也不会被北方官话代替。两种方言在并存并行的局面中,经过长时期的交流、碰撞、磨合,就形成了以两种方言为基础的混合型的方言。《水浒传》的语言就是在这种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近代以来,学术界公认《水浒传》是在宋元说话艺术的基础上成书的。南末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的《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这四种话本的名目,应当是最平出现的小本水浒故事。最早讲说这些水浒故事的,是南宋初年南移入杭州的鲁西南籍山东人。他们以山东人用浓厚的山东乡音讲说发生在山东的英雄好汉的故事,受到新移居杭州的广大北方市民和北方士兵的热烈欢迎。但是,他们毕竟生活在杭州,他们的受众必然也有或多或少的杭州原居民,因此他们在讲说时也就不能不注意适当吸取一些吴语词汇,以吸引原居民。同时,他们的行业晚辈承传人,这些自幼生长在杭州的年青一代,在严格遵循父老、师尊的说话家数、规矩和口耳相传的水浒故事内容的同时,在讲说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掺入了更多吴语方言词汇和句式。而且年代越久,承传的辈分越多,故事中的吴语方言色彩越重,以至达到了并存并行的程度。经过几代说话艺人淘沙取 金、删芜存精般的千锤百炼,水浒故事发展到南宋后期的《宣和遗事》具有整体框架的三十六人的大故事,最后到思想、艺术俱臻成熟的元代后期的“施耐庵的本”,水浒故事的基本内容、篇章结构、语言风格终于定型化,再也容不得后辈艺人随意作出改动了。直到元末明初经罗贯中最后“编次”成为定本的百回《水浒传》,罗贯中虽然作了一些加工和增益,但对我们前面指出的那些基本部分, 并未触动。

总之,《水浒传》语言以江渐吴语方言和山东方言为基础方言构成的双重地域色彩,是在南北宋交替之后,在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出现的现象;是当时文化中心南移,大批北方包括山东籍说话艺人移入杭州,说话艺术在一个南北两方的人们群居共处、两种方言并存并行的特殊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产物。这种双重语言成分,由于经过几代艺人千锤百炼的功夫,它们和谐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放射出强烈的艺术魅力,显示出有别于其他长篇名著的独特风格。

(摘编自李永祜《<水游传>语言的地域色彩与南北文化融合》

六、素材积累—施耐庵名句

1.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2.不怕官,只怕管。

3.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4.民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

5.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6.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7.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8.身在山东心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9.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

10.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11.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七、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答案

一、1.小说家。

7.解题

①林教头,指林冲

②风雪,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

③山神庙,地点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恁地(nèn)   仓廒(áo)    搠倒(shuò)   髭须(zī)

庇祐(bì)    掇将(duō)     酒馔(zhuàn)    肐察(ɡē)   

赍发(jī)      迤逦(yǐ lǐ)   玷辱(diàn)     央浼(měi)

2.解释词语

①赍发:资助。

②迤逦:缓慢前行,文中有颠沛流离的意思。

③玷辱:使蒙受耻辱。

④央浼:恳求,请托。

⑤不尴尬:鬼鬼祟祟,行为、态度不正常。

⑥昭然:很明显的样子。

⑦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⑧彤云密:形容下雪前天空浓云密布的样子。

⑨碎琼乱玉:比喻地上的雪。琼,美玉。

⑩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三、文本研究

【思考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线索

1.明确   高俅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妻子,多次调戏遭拒,于是高俅设计陷害林冲,让林冲手执利刃进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然后让开封府将他刺配沧州。林冲在鲁智深的保护下来到沧州。

2.明确   明线是林冲被逼上梁山,暗线是陆虞候设计陷害林冲。

序幕(第一段):林教头沧州遇故知,陆虞侯奉命来沧州

开端(2-6段):林教头买刀寻仇敌,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7-9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陆虞侯严冬施阴谋

高潮(10-12段):林教头杀敌奔梁山,陆虞候观火说真相

【思考2】鉴赏情节

1.明确  

角度 情节艺术

精彩在曲折 林冲买刀寻陆谦等人,“寻”而“寻不见”,再由“寻不见”而冥冥中“撞见”,情节安排错落有致,波澜起伏。

精彩在线索 小说采用双线结合形式,较好地展现了“好人在明处,坏人在暗处”的合理性,使读者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林冲的命运。

精彩在悬念 小二妻的偷听未听尽固然是悬念,但从林冲的反应来看,小二妻的偷听至少是部分了解了“疑”,只不过这个悬念的“核心疑问”——陆谦等人到底会采取何种手段、方式谋害林冲——并没有解开。小说在十分巧妙地“吊”起读者的胃口后,让读者得到了一个阅读心理的喘息空间,然后又被此悬念吸引至小说的最后,才全部“释悬”,从而让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精彩在伏笔 伏笔妙在一个“伏”字,潜伏得无影无踪,丝毫不露痕迹。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其实暗藏玄机。如第1段,李小二对林冲说“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营前”二字看似信笔拈来,实则有意设伏,初读以为闲笔,再读令人惊叹不已。写李小二在“营(林冲驻地)前”开了茶酒店,暗示茶酒店离林冲的驻地很近,这为林冲与李小二密切来往埋下了伏笔。交往中双方情深意切,旧恩新知,无比亲热,这是李小二为林冲报信的原因;二则,茶酒店开在营前,准备加害林冲之人选取此处与营内之人接头,李小二能够得知阴谋,才不显突兀。这样写收到了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艺术效果。这样的伏笔有很多,如“火”“刀”“庙”等,这也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笔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精彩在合理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会“掇”块大石头“靠了门”,而正是这块只有一身好武艺的林冲“掇”得起的大石头,为下文陆谦等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使得林冲躲在庙内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思考3】分析景物描写

1.明确   (1)善抓景物特征,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相结合。

善抓特征,如形容雪花是“碎琼乱玉”,不仅写出了形色,似乎还写出了光影。林冲在草料场大厅,“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是定点观察;在买酒路上写雪景,是移步换景。

(2)正侧结合。正面写风急、雪紧、雪大,侧面写草料场的草厅被风“摇振得动”,被雪“压倒了”,写林冲向火还是感到“身上寒冷”,到山神庙用巨石挡门。

(3)巧用修辞,精选词语。写雪是“碎琼乱玉”,用“纷纷扬扬”“卷”来形容风猛雪大。

2.明确 

直接描写 作用

第一处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①为高潮的出现勾画了气象森寒的情景;②“卷”为下文写雪压倒房屋做了铺垫。

第二处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不仅突出了风猛雪大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

第三处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浓烈的气氛,一场冲突即将拉开帷幕。

3.明确   (1)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想喝酒驱寒才会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2)因为下雪,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3)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等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4)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才直奔庙里,紧贴庙门说出放火始末,使林冲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思考4】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1.明确   ①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对草料场的细节描写;对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②作用: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透视出人物形象的心理;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特征;环境的细节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性格及命运 

【思考5】把握林冲性格及其意义

1.明确 

籍贯 职务 绰号 兵器 父亲、岳父职务 犯罪原因

东京 教头 豹子头 花枪 提辖、教头 被上司高俅陷害,无罪而刺配沧州

2.明确   (1)“忍”的表现及原因:

①“忍”就是忍辱负重,随遇而安。林冲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与李小二说到此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到了官司。而后管营让他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但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做了长久打算。他看到草料场里的草屋四下里崩坏了时,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说明在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薄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②原因:这固然有林冲性格懦弱的一面,更主要的是为了说明他对生活十分渴望,渴望与妻子一起过安稳、幸福的生活;对司法、对体制尚存一丝幻想,幻想未来刑满释放,与妻子团圆,重获生路。

(2)“狠”的表现及原因:

①“狠”表现在他杀三人的动作与语言中。

②原因:忍无可忍,愤怒到极点才爆发。

3.明确    (1)“善”,极其善良。如对李小二的救助,为李小二考虑等。

(2)“细”,极其谨慎细心。如他离开草料场,担心有“火炭延烧起来”,他的动作先是“搬”,再“探”,后“摸”,表现了他的细心。

4.明确  (1)突显出社会黑暗,官逼民反。

(2)在专制统治下,底层百姓诉求无门,要么做顺民,有时连顺民都无法做,只得变成暴民,变成打家劫舍的“好汉”。

(3)启人深思:为什么那个社会让好人变坏,善人变黑。

【思考6】赏析精彩语言

1.明确   动词“闪”字用得极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不将两人合在一处写,而用反复的手法写成“一个人”“又一人”次第“闪”入,足见来人行动极欲掩人耳目,秘不可宣。这种诡秘的行动不能不引起旁观者的注意,使故事在平静中陡然掀起波澜,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2.明确   ①“英灵”是说这一动作显得极其“英灵”,一个魁伟的汉子用花枪挑一酒葫芦,在白皑皑的雪里行走,给人英武俊爽之感。

②“用之”是就情节发展而言的,“花枪”与“酒葫芦”的出现为后文买酒御寒、躲过屋塌、血染古庙的情节做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一说:林冲已充分意识到迫害将随时发生,不得不高度戒备……他知道,离开了花枪,只有挨打的份儿。)

3.明确   “紧”字意蕴丰富:①表明雪下得大而急促,写出了大雪纷飞的气势;②大雪铺天盖地的气势,烘托出林冲这位落难英雄的困窘;③“紧”字最易使人联想到陆谦等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暗中策划,形势越来越紧,林冲的命运到了紧要关头。

【思考7】明确   侧面描写,不直接描写林冲,而是通过柴进的一言一行,来烘托林冲。柴进一听是林冲,立刻“滚”下马,“飞奔”前来,说明他对“豹子头”林冲闻名已久;柴进是“就草地上便拜”,拉着林冲的手朝庄里面去,柴进对林冲如此亲厚,兄弟长兄弟短的,摆酒侍候,态度恭敬,从侧面表现了林冲的武艺高强、重情义。

四、明确   故事情节以高俅之子高衙内意图强霸林冲之妻,设计陷害林冲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