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2021-05-07 手机版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6、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7、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8、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其势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转折的连词]胜之之势。

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承接连词]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惜其[代词,它,代赵国]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之:1、子孙视之[代词,它,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3、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

4、苟以天下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或:1、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与:1、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介词,,跟,和]秦相较,或未易量。

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丧失,丢失,动词)者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向:1、向(先前,以前)使三国各爱其地

2、并力西向(朝着,动词)

犹:1、以地事秦,犹 (动词,好象)抱薪救火

2、良将犹(副词,还)在

始:1、燕赵之君,始(起初,副词)有远略

2、始(才,副词)速祸焉

终:1、终(终于,副词)继五国迁灭

2、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动词)也。

兵:1、斯用兵(军事行动,名词)之效也.

2、非兵(兵器,名词).不利

3、起视四境,而秦兵(军队,名词)又至矣.

得: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获得)城

2、此言得(适宜、得当,符合)之

五、文言句式

1、被动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洎牧以谗诛  

2、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3、省略句:较秦之(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    

(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

4、状语后置句:赵尝五战于秦 (赵尝于秦五战)

5、定语后置句: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洎(jí)牧以谗诛    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mí)繁

B.弊在赂(lù)秦     弃之如草芥(jiè)    率(lǜ)赂秦耶

C.暴(bào)霜露     革灭殆(dài)尽之际    小则获邑(yì)

D.胜负之数(shǔ)   思厥(jué)先祖父   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

2.下面每项中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 学而不厌   ②不爱珍器重宝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④革灭殆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或曰:六国互丧 或未易量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 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 ③④⑤

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可谓智力孤危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

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⑥⑦⑧   D.①⑤⑨

6.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邯郸为郡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

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7.下列各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

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下列各句中“与”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B.与嬴而不助王国也

C.则与斗卮酒                      D.失其所与,不知

9.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选择义项

①“暴”的常用义:

a.凶暴,暴虐  b.损害,糟蹋  c.显露,暴露  d.晒

A.暴霜露,斩荆棘(    )           B.暴秦之欲无厌(    )

C.暴殄天物(    )                 D.虽有校暴,不复挺者(    )

②“或”的常用义:a.或者  b.有的,有的人也许,或许  d.若,倘若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C.或此或彼,必居其一(    )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10.下列加粗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C.孔子登泰山而小鲁             D.项伯杀人,臣活之

11.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3.下列句子默写无误的一项是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得城,大则获邑。

B.齐人未尝赂秦,而终继王国迁灭,何哉?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D.五国既丧,齐亦不免也。

14.揭示赂秦实质的最重要语句是(   )

A.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B.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C.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15.“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秦国想吞并六国也吞并不了。     

B.秦人最担心六国团结起来对付秦。

C.六国的势力也不弱。

16.《六国论》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他的儿子________、________也以文学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                  ”。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      ___,两个分论点是:

一、                             ;二、                             。

18.作者从六国破灭而总结出的历史教训是:                                。

19.翻译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译: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译:                                                                     

20.分别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② 思厥先祖父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③ 至于颠覆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④ 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⑤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21.中国文学史上往往有作家并称的现象,如“三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宋八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苏”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曲四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22-25题: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③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⑤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⑧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⑨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⑩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22.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以攻取之外                  B。与战胜而得者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与战败而亡者

C.犹抱薪救火                    D。然后得一夕安寝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23.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理”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C.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D.我知种树而已,理, 非吾业也

24.本段层次切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5.对本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D.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