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特级教师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4-22 手机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辞的体裁常识;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背诵全文;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情景关系,探究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疏通课文大意,积累文言重要词句。

通过理解情与景的关系来把握陶渊明归隐的思想感情。

一、对话作者

1.导入:有人曾这样评价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此文只写田园可乐,不露外迹,极有含蓄,真有道之言。”清代学者吴梯也赞赏其:“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他们都对《归去来兮辞》的景物描写和其中蕴涵的情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确实,“ 一切景语皆情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经典美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陶渊明的自然世界,去体悟他对田园的喜爱和他的归隐情怀。

2.回顾作者: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二、对话文体

1.读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研读标题。

归去来兮辞:归去,回去;来兮,语气助词;辞,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兼具诗歌的韵律和散文的抒情。

2.辞赋: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

3.播放多媒体朗读,感悟文体特点。

4.朗读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属“辞”体,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按三拍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第一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志的诀绝,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种悔悟和庆幸溢于言外。“悟、知、远、觉”应重读。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该读得“气满声高”。在每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5.自由朗读感悟。

6.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跟读。

三、对话文本

1.研读序文

齐读序文。

小组合作互译序文,并勾画出疑难字词句。

提出疑难问题,其他小组的同学答疑,教师点评并补充。

归纳序文内容:序文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交代了写作的原由。

思考: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已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结合全文看,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另外三点才是根本原因。

2.研读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

小组探究互译、质疑、答疑。

小组讨论归纳第一段内容:归隐之因、归途之乐。

3.研读二、三段。 

自由读第二、三段,小组探究互译、质疑、答疑。 

小组讨论归纳第二、三段的内容:抵家之乐、居家之乐、田园之乐、出游之乐。  

4.研读第四段。

自由读第四段,小组探究互译,针对难点字词句随机提问。 

归纳本段内容:乐天安命。  

5.全文小结:《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四、对话生生

1.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探究文中描绘的三幅画面:归家图 、居家图、  田园图。

2.任务分配:

第一幅幅图景中有哪些词语用的好?好在哪里?(第一组)

如果你是一个导演, 要根据文章第二段拍一段MV,那你会关注哪几个场景?为什么?(第二、三组)

请用自己的语言全面地描绘出第三幅图景(第三、四段),并概括其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第四组)

3.归家图探究要点。

问题:这幅图景中有哪些词语用的好?好在哪里?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图景:远离官场、如释重负;昼夜兼程、归心似箭。

情感:辞官后的轻松,归家的急切,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技巧:寓情于景。

4.居家图探究要点。

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导演, 要根据文章第二段拍一段MV, 那你会关注哪几个场景?为什么?

示范:我会选择“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和“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样的场景。因为这个场景描绘出了一个和乐温馨,其乐融融的共享天伦的画面;它不仅写了家人迎接主人的热情,主仆同心,长幼一致的和谐家居生活,尤有情味的是“有酒盈樽”,虽只字是谁准备的酒,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妻子看似没出场,但她比谁都盛情,满满的酒杯里盛着的不仅有美酒, 更有妻子对丈夫浓浓的爱意。

每个小组选择两句诗探究并行诸文字,小组长汇报。

师生一起小结。

图景:主仆俱迎,妻子皆乐;时而倚窗,时而流憩,白云出岫,飞鸟归林。 

情感:居家享天伦,游园觉自由。

技巧: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5.田园图探究要点。

问题:请用自己的语言全面地描绘出这幅图景并概括其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分小组讨论后用文字将讨论结果表达出来,小组长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

图景:充满诗情画意的劳作和出游的田园。

感情:悠游自在、恬淡安乐。

技巧: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五、对话师生

1.探究景中情: 魏晋时期的农耕生活真的如同陶渊明笔下所写的那么美好吗?这么写有何深意?

明确:小序中“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瓶无储粟;未见其术;饥冻虽切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也,可见归隐后的生活并不如文章中写的那么美好。

诗词补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有会而作》

诗人归隐后躬耕田园,劳作不可谓不辛苦,生活不可闻不艰难。披星戴月,却时常忍饥挨饿,可见生活并不如所写那么美好。

前人评价: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筹’、‘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喻矣。”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认为本文自“舟遥遥以轻飏”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经”,其谋篇机杼与《诗经东山》写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状相类。题目“归去来兮辞”意思是归去吧!全篇都在在呼唤“归去来兮”可以看出是虚写,是想象之景。

小结:人未归,情先有,诗人有意将田园生活美化,诗意化,更能凸显出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的喜爱之情。

2.探究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内涵:有人认为这篇文章集中表现作者回归田园之 “乐”,有人认为其“乐中有悲”,你认同哪一种说法?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知识积累,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依据文本:耕植不足以自给;瓶无储粟;未见其术;饥冻虽切;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乐琴书以消忧;感吾生之行休;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生活困苦、人生短暂。

乐中有悲:生活贫苦之悲,人生短暂之悲,济世不得之悲,理想破灭之悲。

补充材料:“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       

陶渊明直到29岁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还要苟合取容,身心交病。隐居乡村、贫贱终身,是为了维护自身尊严、保持人格独立。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挣扎,更是一种悲号!这是理想破灭、济世不得之悲。

3.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中的“乐天安命”是积极的,也有人认为是消极的,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谈一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积极:忠于自己内心;真诚直率;对理想的执着的追求;是经历过风雨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消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现实的逃避;谋事在人;胆小懦弱8222; 

补充:寻找依据。“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

《易传》: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庄子》: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老师观点:我认为“乐天安命”是积极的。这句话典出《易传》:“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意思是:普遍而不流于常态, 乐观地对待自然变化而知道命运规律,所以能没有忧愁苦闷。陶渊明在诗篇中直率地表达“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中可以看出作者真心享受田园生活;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能看出作者虽然辛苦劳作于田间 ,但内心是愉悦快乐的。所以我认为,作者只有投身自然才可以享受到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是他历经人生曲折之后最真实的快乐,也是最本真的达观,不只是表层的快乐,还有深层理性的达观。  

4.师生共同总结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内涵:悲、苦、达观。

六、对话生活

1.对于陶渊明,人们对他有不同评价,有人赞赏他的高洁傲岸,“出淤泥而不染”;有人批评他孤芳自赏,逃避现实,你怎么看待?请结合本文阐释理由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加以说明。

2.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