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节选)》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4-15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一、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二、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三、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剧本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着:这是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就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 《茶馆》的结构较之其他话剧比较独特,它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统一的情节线索,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分析课文时,不能硬性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这就是学习课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3) 老舍先生的《茶馆》,以旧北京城中的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画面,诅咒了这三个黑暗年代,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今天,让我们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4---5)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17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员等职。“五四”运动后开始文学创作。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数量也很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说《月牙儿》等。话剧有《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三、写作背景(幻灯片6---7) 在我国五十年代的首都话剧舞台上,老舍是一位十分活跃的戏剧家,他从解放初期创作的《方珍珠》、《龙须沟》,到大跃进时期创作的《女店员》、《全家福》等,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写出了半个多世纪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翻身解放的欢乐之歌,也是作者对党和新中国的赞美之歌。在这些颂歌里,有一曲悠远低沉的带笑的旧时代的葬歌,恰似华美乐章的主旋律的一段变奏,它从另一个角度和侧面,深挚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这就是老舍于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茶馆》。 老舍先生自己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全剧贯穿半个世纪的三个时代,是旧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渐深入、中国由封建的老大帝国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老舍把三个时代发生的种种事件以及生活着的种种人物,通过茶馆,通过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王利发,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写出这些人物在不同时代中的不同命运,从而揭示出旧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暗示了促使旧时代灭亡的新的潜在力量。 四、剧情介绍(幻灯片8---10) 《茶馆》全剧共三幕,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一八九八年,满清王朝崩溃前夕,在北京裕泰茶馆里,茶客满堂。这里有好抱不平的常四爷,踌躇满志于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相看老婆的庞太监,贩卖人口的刘麻子……真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有。精明强干的茶馆掌柜王利发,细心的照料着,对谁都是笑脸相迎。随着岁月的流逝,满清灭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利发对茶馆进行改良,安上了留声机,把后院改成了公寓,准备重新开张。结果,钱被大兵抢走,侦缉队又来敲诈,王利发悲愤交加,感到前途渺茫生死难卜,但他仍在拼命支撑着这个老字号茶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给人民带来新的灾难,王利发苦心经营,大半生的茶馆也被特务霸占了去。绝望之余,他和两个老头以撒纸钱自悼,终于结束了自己饱经沧桑的一生。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老舍先生选取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的三个历史阶段,透过茶馆这一窗口,呈现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生死沉浮,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变迁;描绘了一幅近半个世纪旧时代的历史画卷。 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是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辛亥革命后。社会依然黑暗,帝国主义入侵,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 第三幕是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是一个生与死、新与旧、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代。美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狼狈为奸,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幸存的裕泰茶馆,终于在恶势力压迫下倒闭了。 五、字词检测(幻灯片11) 趿tā拉 珍馐xiū 兵荒马乱 文绉绉zhòu 说媒拉纤qiàn 绫罗绸缎chóu duàn 六、课文分析(幻灯片12---16) 1.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剧情,试着理出主要事件和人物。 ① 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至可分为哪两大类? 明确: 课本节选的《茶馆》第一幕,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这一幕出场的人物很多,但是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 第一幕的人物,大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前者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后者如王利发、秦仲义、唐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 ② 在第一幕写了哪几件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明确: 写到的事件主要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现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 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荒淫、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2.分角色初读剧本。(课文较长,人物众多,选取片段,读出其中的京味儿) 七、布置作业:(幻灯片17)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的反应,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 第三课时 八、精读课文(幻灯片18---33)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的反应,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 明确: 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不同的反应。王利发是漠不关心,连茶客们议论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终抱着“莫谈国事”的态度。茶客们对戊戌变法非但不了解,甚至加以指责,说康有为“心眼多毒”。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对戊戌变法根本不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变法长不了。封建王朝的宫廷太监对戊戌变法则是又怕又恨,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庞太监的气焰更加嚣张,直言:“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与历史学家不同,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从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显示了一个文学家、剧作家对于历史事件的时代发展所做的高度而形象的艺术概括。 2.整体把握第一幕的主旨,理解潜台词的含义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明确: 课文结尾“茶客甲”说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人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3.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茶馆》第一幕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出场人物仅有名有姓的就多达2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的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几位。 ① 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一副买卖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 “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 ------表面谦卑顺从、实则绕弯拖延。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奉承、巧妙周旋。 “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对了!谁也管不了!” ------不满现实、明哲保身。 小结: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王利发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旧社会中小商人、小资产者的艺术典型。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② 人物形象之二:常四爷 “唉!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痛心洋货倾销、国家银子外流,对清朝的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明里讽刺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 “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 ------强烈的爱国意识。 “甭锁,我跑不了!宋恩子:量你也跑不了!(对松二爷)你也走一趟,到堂上实话实说,没你的事!” ------临危不惧、性格刚强。 小结: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然而,这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终变得穷困潦倒,他一生的美好愿望与顽强奋斗都成为泡影。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社会,理想遭践踏,美好被毁灭。剧本通过常四爷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事实。 ③ 人物形象之三:秦仲义 秦仲义与庞太监的对话片段: 庞太监:哟!秦二爷! 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我早就知道! 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 小结: 秦仲义是在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他和庞太监的对话交锋,实际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与行将就木的封建王朝势力的对垒。这个二十几岁就雄心勃勃地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的人物,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 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引日中国灭亡的命运。 ④ 其他人物形象: 宋恩子、吴祥子: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刘麻子、唐铁嘴等: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松二爷: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 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 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4.第一幕中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些冲突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 第一幕中,从头至尾展现的都是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一方面是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另一方面却是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一方面是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娶妻,另一方面却是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人民群众对黑暗现实有任何不满,都会招致锒铛入狱。马五爷大施威风,让人们看到这个“吃洋饭”的神秘人物的特殊地位,看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常四爷大骂洋货,表现出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秦仲义和庞太监唇枪舌剑,反映了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茶客们对维新运动的冷漠指责,说明戊戌变化严重脱离群众。 剧中所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矛盾事件,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暴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朽,难怪作者要借下棋茶客的话,语意双关地宣告清政府的彻底垮台,宣告这个时代的必然终结。老舍用“将!你完啦!”这句话作为第一幕的结束,就把第一幕所提出和展开的人民与旧时代的尖锐冲突,推到了顶峰。 九、布置作业:(幻灯片34)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我看王利发。 第四课时 十、精读课文(幻灯片35---40) 1.请表演最出色的小组分角色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并通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形象地表现出来(可以由“将!你完了!”这一双关潜台词作启发) 秦仲义与庞太监的对话片段: 庞太监:哟!秦二爷! 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我早就知道! 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 明确: 老舍的戏剧语言讲究含蓄深刻,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对话莫过于秦仲义与庞太监的交锋了,表面看似乎只是两人之间偶然见面时的一次简短问候,但却意味深长,丰富的潜台词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反映出时代的面貌。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是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得以“安顿”。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人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最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这样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对话,含义可谓丰富、深刻。 2.《茶馆》的语言有些什么特点? 明确: 精炼而有个性化的语言,是老舍戏剧语言的突出特点。 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个性化语言。 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圆滑得体、机敏善变,与各种人物应酬从容自如,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侠气,并且毫不忌讳他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思想性格。 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 这些人物的语言真正做到了“闻其声知其人”。 十一、课堂总结:(幻灯片41)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人物命运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政局动荡、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 十二、反馈练习:(幻灯片42---48) 1.给生字注音: 趿(tā)拉 珍馐(xiū) 兵荒马乱 文绉绉(zhòu) 说媒拉纤(qiàn) 绫罗绸缎(chóu duàn) 2.填空题: ①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②《茶馆》共三章,依次截取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的横截面,采用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人物的生活的变迁,反映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 3.阅读选文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们。 小 妞:(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 [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对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乡 妇: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常四爷: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李 三:是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乡 妇:(立起,抹泪往外走,好像忘了孩子;走了两步,又转回身来,搂住小妞吻她)宝贝!宝贝! 王利发: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 王利发:(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对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情节的内容。 康六卖女 ②这一现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民不聊生,表明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③文中人物对待母女俩的不同态度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秦仲义:王掌柜的房东,民族资本家,看不起穷人,霸道。 常四爷:顾客,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 李 三:裕泰茶馆的跑堂的,勤恳,心眼好。 4.简答下列问题: ① 课文最后写茶客的一句话“将!你完啦!”有何含义? 明确: 作者借下棋茶客的话,语意双关地宣告清政府的彻底垮台,宣告这个时代的必然终结。老舍用“将!你完啦!”这句话作为第一幕的结束,就把第一幕所提出和展开的人民与旧时代的尖锐冲突,推到了顶峰。 ②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第一幕中的戏剧冲突是什么?主题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第一幕中,从头至尾展现的都是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 剧中所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矛盾事件,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暴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朽,难怪作者要借下棋茶客的话,语意双关地宣告清政府的彻底垮台,宣告这个时代的必然终结。老舍用“将!你完啦!”这句话作为第一幕的结束,就把第一幕所提出和展开的人民与旧时代的尖锐冲突,推到了顶峰。 十三、课文助读:(幻灯片49---56) 文学常识: 1.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我们说的“戏剧”实指剧本(戏剧文学),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2.戏剧种类: ①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 ②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③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④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喜剧、悲剧、正剧等。 3.剧本的特点:(它是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①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的变换。 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的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③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4.舞台说明: 写在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上下场等。 5.人物语言: 包括独白、旁白、对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老舍谈《茶馆》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事。我采用了四个办法: (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此剧的写法是以人物带动故事,近似活报剧,又不是活报剧。此剧以人为主,而一般的活报剧往往以事为主。 (二)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 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联续。这是一种手法,不是在理论上有何根据。在生活中,儿子不必继承父业;可是在舞台上,父子由同一演员扮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事是联贯下来的,虽然一幕与一幕之间相隔许多年。 (三)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 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了,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事。同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这样的人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交代了他们的命运。 (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