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参赛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3-27 手机版 | ||||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重要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对古代的书信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镁鉴赏与创造: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文化传承与理解:以情激情,用烈士对妻子和民族的真情来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25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2、写作背景 1.黄花岗起义:1910年 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 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3、作者介绍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4 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宜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3.书信是一种常用的文体,以抒情、说理为主,抒情要情真意切,说理要令人信服。书信有固定的格式,开头要有称谓,中间是正文,结尾要有落款(包括祝福语、时间、写信人)。. “与妻书”,“与”的意思是“给”,“书”的意思是"信”,这是林觉民给妻子的一.封遗书,表现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拳举深情。 5、层次结构 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3、4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 的心情和道理。 第2段开头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是全文的纲。烈士在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 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第3段,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三件事情都反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第4段,开头用“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作为过渡,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妆而死”的说理。先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说明延缓此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死;次讲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生离”较“死别”更为痛苦;再说“天下人”生死离别的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从而得出要“就死而不顾汝”的道理。最后写对妻子的叮嘱,把磁头后人的任务托给妻子。第三部分(5、6、7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第5段开头一句“吾今与汝与无言矣”,似乎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很自然地又写出自己死后的愿望:灵魂永远陪伴妻子-一 以此进一 步表达“吾至爱汝”的衷情。 第6段再一-次申述自发--前“未尝以吾所志”告诉妻子的原因,并慨叹夫妻二人的“幸”与“不幸”,从“幸”与“不幸”的角度,再次抒发“吾至爱汝”、“忍舍汝而死”的思想感情。 第7段是希望妻子读懂遗书,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6、全文分析 1.林觉民在起义前夕在绢帛上留下了一封《与妻书》,留给妻子的,这是一封情书。还是一封遗书呢? 2.林觉民写下这封《与妻书》的用意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②恐汝不察吾衷一忍悲为汝言吾衷 3.林觉民说深怕妻子不能体会“吾衷”,吾衷即我的心意,林觉民有怎样的吾衷呢?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4.这个说法不是自相矛盾吗?既然“至爱汝”,又为什么能“勇于就死”呢?既然“至爱汝”,又为什么舍得“勇于就死”呢?我们来看看林觉民是怎么解释的?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说因为我深深地爱着你,所以我以这份心去爱天下人,我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帮天下人谋幸福。就是将爱妻之情与报国之志统一起来,即舍小我以成大我。 5.林觉民的小我,也就是对妻子的深爱之情,即“至爱汝”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四五年前某夕关于谁先死的谈话,围绕与妻子有关的日常生活,直说对妻子的深挚爱恋。以上均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深情和不忍离别的内心痛苦。离别前,切切叮嘱妻子抚养孩子,子承父志。甚至,死后,他也愿意一愿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是实。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林觉民是真爱他的妻子,这份爱刻入了他的骨血之中,让他肝肠寸断。 7、写作特点 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1.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通览全文,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 2.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 3.烈士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览全信可知,一、五段基本上属于抒情,第三段基本上是记叙,二、四、六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僧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星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说:....第以今日事势观...吾能之平?亦汝能之乎?..”作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本文语言也非常好。首先是因为这些话都是烈士从肺腑中倾泻出来的,情真意切。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国悲不哀,强怒者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普希金说:“如果你的语言不是出自你的内心,你就不能打动别人的内心。” 正因为这封信里都是剖肝沥胆的话语,所以那样地扣人心弦。其次,也由于烈士平索的语言修养高。烈土生前对语言文字是很注意学习、钻研的,有多种译著。这封信语言浅近平易,使用的是杂有白话成分的通俗文言。如“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泪珠与笔墨齐下”、“吾心不忍”“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妆死”、“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等,都同白话很接近。信中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等,但都融入通俗的语言之中,既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又没有冗赘艰深的毛病。如果不指出来(共有十处),一-般人还不觉得有不少典故。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90页学习提示第三段问题。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