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戴建业先生上诗歌欣赏课有感(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2021-03-11 手机版


 最近,学校教师大会,学校领导给我们放了一段名师戴建业先生给大学生上诗歌欣赏课的视频,校领导说,这视频早前给她教的初三毕业班孩子们放过,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下课了,还倒回去看,然后问会场里的语文老师有什么观感。

我也是在场的语文老师,也有自己的感受,不妨跟对大家分享一下。

敝人认为,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喜欢他这样上诗歌欣赏课,无非是他很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很会揣摩诗人写诗的心理,又善用网络上流行的语汇、音效、视频、表情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它们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说话相当口语化,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非正统、非主流的语文教学用语,很契合时下学生们的听说看的趣味,于是彼此有了共鸣,赢得了大量粉丝。

不过往深里一想,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因为,这样的讲课方式在中学语文课行不通,最终是要栽跟头的。因为,大学比中学,老师自由开放多了,中学则没有这样的教学环境。

大学老师怎么自由开放,我这里不多说。反正我知道,通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中学老师上课的内容、进度、练习、测试有了基本的统一,老师个人取舍、增删的空间不大;另外,虽然看同一出《王子复仇记》,一百个观众可以看出一百个哈姆雷特,但老师作为其中一个哈姆雷特,讲课时,对课文所做的讲述、解释、演绎、评价必须跟教参的口径一致,比如对诗歌作者的介绍,对诗句的翻译、对诗歌词语的解释,对诗歌主题、意境的阐释,都得参照教参和课本的提法,老师的个人理解若有不同,一般不能诉诸于学生,万一学生受你影响,用你的说法、观点来做题、答题,测试时就会出问题,因为,在改卷的老师的意识里,教参、课本的说法才是最权威的,最标准的。举个例子,《马说》里有这么一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按我个人理解,策意为用鞭子驱赶,食意为饲养、喂养,鸣意为使……鸣叫,使动用法,因为这是排比句,排比句各分句结构一致,就是说,策之、食之和鸣之一样,都是动宾结构,这种情况下,本不带宾语的鸣,就得带宾语了,亦即变成了使动用法;之就译作它,指千里马。而教参、课本的解释是:鸣,鸣叫;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老师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兜售自己的解释,就等于误导了学生。大学老师,似乎可以旗帜鲜明地说出自己的理解、解释。

我们读师范中文系,诗文教学,选用什么教材,选教哪些篇目,考到什么程度,考哪些内容,授课老师说了算,而中学是校、区、市级的统测、统改,天渊地别。

天马行空,信马由缰,岂不快哉!虽然戴老先生的课还不至于像特朗普那么信口开河,但起码是收放自如吧,大学生焉能不喜欢?我们中学老师可没这福分。

再从另一个角度讲,戴老先生用网络上流行的语汇、音效、视频、表情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它们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说话相当口语化,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非正统、非主流的语文教学用语,插科打诨,眉飞色舞,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可没有这样恣意的胆量。因为,正统的、主流的语文教学体系一概不容许。比如“‘一夜看尽长安花’这是每个男人的生活理想。”“这混蛋(指孟郊)一转身就……”对已成年的大学生说可以,对未成年的中学生说,绝对不行,那不成了诲淫诲盗了吗?为老不尊教坏儿孙哟!

 

梁永坚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