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名师教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3-09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作品。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3.体会本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词,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吟咏,体会本词的音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送出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 重点 体味《黍离之悲》感情,了解本词最突出的手法特点。 难点 体味《黍离之悲》感情,了解本词最突出的手法特点。 导入新课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一、文化常识 最爱是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作者简介: 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一生过着清客生活。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解题: 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被歌声。”应勘注曰:“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为歌诗声也。”苟悦注曰:“被声,能播乐也。刀臣喷注臼:“度曲,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度曲。 二、诵读诗词,理解词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三、文白对译 原文: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译文: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原文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四、新知讲解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如何理解小序中的“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知人论世: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 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找出使用的典故?作用? 竹西佳处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作用: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找出典故?作用? 春风十里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 作用: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联想: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用典: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出处: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 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找出词中的所有典故,并概括其作用?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作用: 1.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 2.以昔日的繁华来反衬今日的荒凉,使词更加沉郁,内容 更加丰厚。有力的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无限感伤。 四、合作探究: 词 作 小 结 上片全写眼前实景,写出劫后扬州长期以来的萧条景象。 下片怀古伤今,抒发了诗人的“《黍离》之辈”。 词作主旨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五、课堂练习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1)荠麦( jì ) (2)戍角( shù ) (3)黍离( shǔ ) (4)豆蔻( kòu )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荠麦弥望 弥:满。 B.自度此曲 度:构思。 C.豆蔻词工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这里指杜牧写诗的技巧和才情。 D.难赋深情 赋:写作。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六、拓展提高 《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和《扬州慢》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特点: 风格不同,意境大迥 辛词: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 姜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辛词: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姜词: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辛词: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姜词: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七、作业布置 上网查找宋词发展之史,认识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特点,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一千字。 你能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吗?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