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欣赏 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3-09 手机版 | ||||
杜甫诗三首 学 科 语文 年 级 高二 班 级 13/14班 授课教师 李金霞 章 节 第二单元 课题名称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阁夜》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代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广阔胸襟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 1. 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 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 1. 鉴赏诗歌意境,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 2. 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能准确把握诗歌所绘之景及所抒之情。 教学方法 引导法、 点拨法、辩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 课 引 入 在必修教材中,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 好,在《登高》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风”“天”“猿”等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雄浑壮阔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而又忧国伤时的情感。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佳作——《登岳阳楼》。 自学交流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环 节 一、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称杜工部,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在唐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他却只能在漂泊困顿中度过了自己的大部分人生。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登高》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风沉郁顿挫,诗艺精湛,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史”。 我们学过杜甫的诗歌《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五)、《登高》、《蜀相》等。 2.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时年57岁的杜甫携家眷出三峡,漂泊在今天湖南湖北一带。这时距杜甫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他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完全靠饮药维持生命。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今湖南岳阳市)寓居。一天,杜甫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二、欣赏诗歌 1、朗读诗歌(先自由诵读,再学生个人朗读,小组齐读) 2、再读诗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四、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是怎么表达的呢?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字?请赏析其妙处。 (3)分析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蕴含的复杂感情。 五、迁移运用 按照我们刚才鉴赏《登岳阳楼》的方法分组学习《旅夜书怀》和《阁夜》: 可以任选一种方式:可赏景,可品情; 可以任选范围:可分析全诗,可品析一字或一联。 结合资料介绍作者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感情 思考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组内交流,然后推举一名同学发言 课 堂 小 结 诗人登上岳阳楼,抚今追昔,包吴楚、越关山,吐纳天地,营造了一个雄浑壮阔的意境,抒发了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也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年老孤愁而又心系国家的老者的深沉的伤时忧世之情。 课 后 作 业 将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两首诗同时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李金霞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