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无字之书育少年——《社戏》中少年群像解读(作品赏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2021-03-02 手机版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具体指向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自颁布之日起,就成为检视当代中小学生发展的试金石和推动器。那么在核心素养之前,甚至在没有学校教学和文字覆盖的时空,青少年们的核心素养就是一片空白呢?鲁迅的《社戏》给出了答案——不是。

《社戏》中“我”介绍平桥村的人时,说他们“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这个群体自然包括那些少年们。然而通过看戏前前后后的细节,读者从他们身上看到的,却是一个个全面发展的人的模样!他们朴实善良,他们勤劳能干,他们积极阳光,他们善于思考,有思维上的独创性……

所以,从精神层面来看,我们大可不必鄙薄在特定背景、特定时空读书少的人。有时候,有字之书所孕育和涵养的素质和德行,社会生活这本无字之书也可以做到。请看鲁迅笔下那些不大识字的少年们。

一、人文情怀

所谓人文情怀,是指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这一思想意识,是指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和维护,是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观照。这个概念,《社戏》中的小伙伴们必定不知,但它却氤氲在每个人的心中,释放暖彻人心的光芒。这种人文情怀,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同理心。同理心,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也就是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觉知、把握和理解。小朋友们看戏归来,聚拢到“我”外祖母家高高兴兴地讲戏,希望能弥补我没能看戏的遗憾。然而见“我”一直没有开口,他们意识到我的失落,便不再讲戏,而“都叹息且表同情”了。这群可爱的少年们,没有因为自己享受了大城市来的孩子没有享受到的新鲜经历而自豪,而是收起自己的兴奋,站在“我”一边,陪“我”一起消化失落和遗憾,消解我的孤独和失望感,这是怎样真挚的同理心!

理解和陪伴。因为有了远客,小朋友们便会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少年大多存在自我中心,可能他正在家睡大觉,可能他正骑在牛背上享受快乐,但只要“我”一来,他们便弱化了自我,众星拱月般来陪“我”玩。在他们的心里,远客的感受就是自己所要去顺应的,“我”快乐,他们才快乐。

这种情怀还表现在,虽然白天看过戏了,为了实现我的愿望,小伙伴们还是决定陪我一起去。对于一群少年来说,夜晚的赵庄无异于一个“路阻且长”的所在,但他们毫不犹豫。就连那些年幼些的,那些本应在浓浓乡村夜色中早早入睡的孩子也一同陪“我”前去,这自然远远高出个人需求了。然而这在他们看来却是平常,或者说理所应当,因为这就是他们所应当谨奉的“待客之道”。

尊重和成全。陪伴需要高质量,同理心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唯有让“我”看到戏才能消解所有不安。双喜“忽然间”大悟似的提议可以用八叔的航船,这个“忽然”不是无意间,而是一直苦苦思索的结果。朋友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去帮助解决,这是一种关照他人的情怀,也是富有智慧的体现。

就这样,一条白色航船在朦胧的月色中驶向赵庄,驶向“我”心心念念的戏台,驾船的和陪同的,是一群已经领略过精彩好戏的少年们。如果说白日之行他们是奔着好戏而去,那么夜晚再去,则是对“我”这个客人的迁就和成全。“我”因即将看到好戏而兴奋,他们则因“我”的兴奋而兴奋。

人文情怀是一种尊重人,承认人,成全人,以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容忍为基础的情怀,这种情怀在对待“我”的态度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平桥村的少年们没有读过书,无从于书本处得知儒家文化的倡导,但却通过农村风物的滋养,通过纯朴民风的浸染,自然而然习得了这一高贵的素养。

二、责任担当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始终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担当思想,崇尚担当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气质和精神底色。孔子主张“当仁不让”,孟子期许“舍我其谁”,荀子相信“人定胜天”……读书人对担当的理解和遵行大多源自书本的浸润,而平桥村的这帮少年是远离诗书的,不然“我”也不至于为了躲避背诵《诗经》而庆幸。然而在他们的身上,分明表现出了令人惊异的责任担当,在这一点上,即便“我”这个来自大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也望尘莫及。

在鲁迅建构的儿童世界中,没有成人的管教,没有礼法的约束,甚至没有处于支配地位的“孩子王”,有的只是一种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自然秩序,这种秩序的核心就是,在共同协作时,把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当成一种责任。

当月下那艘白蓬的航船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没有开会分配驾船的具体工作,没有争议和争吵,“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大家自发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安安静静,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可见,虽然这是一群在乡野长大的少年,但并不是顽劣散漫的少年,在需要分工协作时,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担当起一份责任。

这份责任心,可能因为年岁的缘故,在双喜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主动站出来为一次次困局出谋划策,比如没有船只的问题,他想到八公公的航船,且跟大人“打包票”,保证“我”的安全;戏很无聊乏味,每个人都在忍着陪我硬撑,双喜提出不如走的好;担心动用船上盐和柴会被八公公骂,他发起会议解决问题……然而也只是承担自己因年长些本该担起的责任而已,双喜并没有颐指气使地指使和支配他人,这份朴实和厚道给勇担责任镶上了温暖的光辉。

勇担责任,还表现在桂生买豆浆。给远客买到豆浆,这就是小小桂生感受到的沉甸甸的责任,他“去了一刻”才回来禀报“没有”,可以想象他四下里寻找和打听,直到确认卖豆浆的聋子回去了才罢休。然而不止于此,他又主动提出去舀一瓢水给“我”喝,希望弥补“我”没能喝上豆浆,也弥补自己没能完成任务的遗憾。此外,阿发摸豆以判断偷谁家的细节也表现出了一种责任心。

孩子们没有读过有字之书,但圣人先贤的教诲通过祖祖辈辈的血液,流淌在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一言一行。可能江南水乡就是一本大书,乡村原野就是排列文字的诗行,奔跑着,玩闹着,那份美好的品性和德行就自然涵养起来了。

三、健康生活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极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平桥村的少年们之所以打动人心,就在于他们顺应大自然的意愿,活得“像儿童的样子”,他们做着儿童的游戏,也体验着小大人的成就感;他们快乐着儿童的快乐,也感伤着儿童的感伤,然而终究是快乐的。

“在风日里长养着”的少年,身体是健康的。平桥村距离赵庄想来是有一定距离的,不然不至于撑船的孩子们“一里一换”。但他们通过默契的合作,通过娴熟的驾船技术,顺利抵达赵庄。

不仅如此,因为戏的无聊,少年们看戏不多久就颓然折返,夜晚是疲惫爬上身体每一根神经的时候,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这群少年依然一路说笑一路飞驰,“如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实在是体力惊人!他们每个人还都是游泳的好手,甚至是弄潮儿的好手。这不仅是体格的训练,更是当今生命教育命题下对胆识和生存技能的占有。

他们的体格不只是在玩耍中完成,更是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自然养成。“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可见平日里他们是随同父母参与农活的。从阿发借朦胧月色靠“摸”的方式判断罗汉豆是否可吃也能够看出,他富有生产和生活经验,这个经验也是在日常劳动中自然形成的。

这群少年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保有最自由最纯真的天性,每日所做的事情,极难用一个概念来界定,比如掘蚯蚓钓虾,比如放牛,比如驾船,到底是玩耍是学习还是劳动?面对城里来的同伴,他们没有自卑;面对困境,他们积极思考;面对来自大人的权威质问,他们没有妥协示弱;面对败兴而归,他们没有指责和抱怨……这些美好的心理状态和品质到底从何而来?我想用今天社会上流行的现代儿童心理健康和教育理念对其加以解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里面的“学会生活”“自主自助能力”都离不开劳动。

心理学家贝克提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构建三大关系: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劳动可以帮助孩子发现世界、探索世界,可以引导他们与他人建立互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锤炼意志。

阿德勒也在其名作《自卑与超越》中明确指出,儿童如果没有与人合作的实践,会大大提高长大患神经症的风险。可见劳动本身就是好的锻炼方式,也是合作互动的好机会。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乡村少年们融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于一体,亦玩耍亦锻炼亦劳动亦学习,难怪外表皮实,心理阳光!

周恩来总理青年时曾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习近平也号召大家,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就是要从大自然处阅读,从社会生活中阅读,从你所邂逅的千千万万人中阅读。

迅哥儿看戏归来,回味好景、好豆和好戏是一种滋养,乡村少年们陪玩驾船,于疲乏劳顿时吃了点心,及早进入黑甜梦想,又何尝不是一种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滋养?

最是无字之书育少年。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