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优质课学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1-02-27 手机版


 一、重点

1. 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训练翻译能力。

2. 培养初步评价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 

3. 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 通过自主分析理解,对文中人物做出适当的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多元价值观念。 

二、难点

1. 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一、整体感知

1. 题目解说 

鸿门:即项羽率军屯兵的地点——新丰镇鸿门堡村(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部)。“鸿门宴”是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关于项羽、刘邦谁能夺得天下,这次宴会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 

2.背景资料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出身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10月,刘邦入关,降服了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3.课文概览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告密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课文所选内容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但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也可以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重点研读

重点一:疏通全文,识记重点文言知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重点二: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项羽和刘邦——典型性格,各有个性

(1)项羽 

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骄矜自负,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伯斡旋泄露军机,项羽麻痹不问,项伯说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又在“义”字上思虑不定。鸿门宴上刘邦一席花言巧语,竟使项羽不好意思,暴露了曹无伤,说明他无知而愚蠢。范增多次目示,举玦,“项王默然不应”,对“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翼蔽沛公”,听之任之,说明项羽不听人言,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樊哙闯宴,威慑项羽,慷慨陈词,指斥项羽,项羽沽名钓誉,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赞赏,赐坐。刘邦逃跑,项羽受璧,无可奈何,缺乏深谋远虑。 

听曹无伤言(大怒)决意伐刘——受项伯说(许诺)答应善遇——受刘谢罪(留饮)自愧设宴——见增举玦(默然)纵容刘邦——见伯护刘(不应)继续纵容——樊哙闯斥(称赞)赐坐赐酒——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点:唯我独尊,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仁义”皆施,直率鲁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不善用人。 

(2)刘邦 

出身农家,不务正业,贪财好色,一心称王。鲰生献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正中刘邦下怀,这样的重大事件,刘邦都没有告诉过谋士张良,真有心计。紧急关头,摇尾乞怜,又向张良求救,张良不计前嫌,连发数问,从实际出发,提出“沛公不敢背项王”的方针。刘邦首先怀疑张良与项伯的关系,既而心领神会,立刻接见项伯,说得天花乱坠,做得天衣无缝,机敏过人,贯彻执行张良的方针真叫漂亮!拉拢收买了项伯,通过项伯软化了项羽,在鸿门宴上受到项伯的“翼蔽”。 

刘邦鸿门宴上谢罪是迫不得已,但有胆量有气魄,而且又卑躬屈节,称项羽为“将军”,自称“臣”,奉承项羽,掩饰自己,拉旧关系,自己“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低三下四。 

刘邦进入咸阳,住在皇宫,尽享荣华富贵,不肯离开。樊哙与张良见状,质问刘邦:“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力劝刘邦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刘邦察纳雅言,“沛公军霸上”,项羽扬言要“击破沛公军”的时候,他听取了张良的意见;要逃跑的时候,又听取了樊哙的意见。总之,刘邦还是善听人言的。赔罪时,项羽暴露了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置若罔闻,密记在心;回军后,“立诛杀曹无伤”。刘邦多么有心计,处事多么果断! 

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拉拢项伯(谋)——谢罪项羽(奸)——脱身独去(识)——留良代谢(周) 

性格特点:生性懦弱,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变,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项羽和刘邦的共同点:胸怀大志:项羽“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大丈夫生当如此也!”

范增和张良——双方谋士,智囊团,事件演变的关键人物

(3)范增 

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玦示意击杀刘邦,项王不应。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了解。刘邦逃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尔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其后果就是被刘邦利用;他不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思想动态,一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项羽,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年龄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对时事的观察和对项羽的忠心。 

性格特点: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玦示意,出召项庄)

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4)张良 

对刘邦忠诚,“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前嫌。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张良的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性格特点:多谋善断(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出招樊哙)

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哙)

沉稳机智(张良留谢)

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

项伯和曹无伤——叛徒

(5)项伯 

讲哥们义气,为救朋友不顾失节。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这有什么不敢的呢,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这完全是替刘邦说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难怪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性格特点:周密,谋略(夜访张良,极力劝羽,翼蔽沛公,宴上东向坐) 

(6)曹无伤 

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投机未成丢了小命。 

性格特点:鲁莽,草率(使人告密,激化矛盾,宴后被诛)

(7)项庄 

性格特点: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有勇无谋,被动。 

(8)樊哙 

性格特点:忠诚(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勇武(“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难怪项王都得“按剑而跽”,惊呼:“壮士!”大斗饮酒,大块吃肉,粗犷,真乃英雄本色!能言善辩,慷慨陈词,痛责项王,说得头头是道。有勇有谋,骂得项羽“未有以应”,只好赐坐;(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主动请战)

一、知识清单

1. 通假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因击沛公于坐。

(8)啗—啖:拔剑切而啗之。

2. 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战国时泛称六国之地为山东。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   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3. 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4.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间行

(2)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5. 特殊句式

(1)数词作谓语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何为—为何 ) 

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3)介词结构后置

具告以事 

贪于财货 

(4)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卮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时(省略主语“项伯”)与臣游。

置之(省略“于”)坐。 

(6)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7. 固定句式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8. 成语 

(1)秋豪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不拘小节)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二、技巧总结

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具体分析如下:

人物结构: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项羽集团——项羽 范增 项伯 项庄 

刘邦集团——刘邦 张良 曹无伤 樊哙 

对比照应,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孰是孰非,孰胜孰负,不问自明。 

项羽在优势条件下恃勇骄横,缺乏远虑,用人唯亲,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轻敌麻痹,养奸贻患,内部不团结;刘邦则与之相反,虽处劣势,但能忍辱负重,虚心下问,善于机变,知人善任,使谋臣尽施其谋,将士尽效其力,并拉拢敌方部下,使之为自己效劳,及时清除内奸。刘,项在斗争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刘胜项负自成定局。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 沛公欲王关中         2.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旦日飨士卒             4. 妇女无所幸

5. 距关,毋内诸侯         6. 籍吏民,封府库

7. 至鸿门,谢曰           8.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9. 沛公起如厕             10. 会其怒,不敢献

11. 道芷阳间行            12.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二、为下列各题选出正确的答案。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请入,与之同命        则与一生彘肩  

B. 起,立而饮之           劳苦而功高如此

C.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  

D. 以待大王来             项王未有以应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乃令张良留谢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沛公安在                君安与项伯有故

3.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 亚父者,范增也。

4. 选出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    )

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 客何为者?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 大王来何操?

5. 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                   B. 竖子不足与(之)谋

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                 D. 沛公安在(军中)

三、翻译。

1.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3.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4.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5.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史记项羽本纪》

注:舣:yǐ使船靠岸。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父绐曰  哄骗,欺骗

B. 愿为诸君快战  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C. 期山东为三处  期望,要求

D. 汉军皆披靡  惊溃散乱

2. 下列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兵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②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⑤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⑥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⑦乃自刎而死

A. ①②⑤⑦        B. ①③⑤⑥        C. ②③⑤⑦        D. ②④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垓下被围,身陷绝境,一个原因就是轻信他人,他从来不相信有人会欺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遭遇让人同情,但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矜功伐之人。

B. 作者安排了三个细节描写:溃围、斩将、刈旗。尽显项羽的声威、力量,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瞬间的光辉与悲壮。

C. 文章扣住数字的变化写项羽的日暮穷途,敌我悬殊,项羽必定死于此。但项羽有船也不过江,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

D. 在文中项羽反复说“天之亡我”表明他认输而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也反映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征。

一、1. 称王/2. 使……称王/3. 用酒食犒赏/4. 封建社会指妇女受到帝王的宠爱/5.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6. 登记/7. 道歉/8. 料想/9. 去,往/10. 适逢/11. 取道;由小路走/12. 拜两次

二、1. D  解析:连词,来。A. 介词,和;动词,给。B.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C. 介词,替;动词,认为

2. B  解析:动词,去,往。A. 于是;趁机。C. 于是;才。D. 疑问代词,哪里;副词,表反问,怎么。

3. B  解析:陈述句,“者……也”用以加强语气,表肯定。A、C、D均为判断句。

4. A  解析:状语后置。例句和B、C、D项均为宾语前置。

5. D  解析:“安在”为宾语前置,不是省略句。

三、1. 秦朝时(他)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有急事,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2.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全部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3. 秦王有虎狼那样的心肠,杀人好像唯恐不能杀尽,对人用刑好像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人都反叛他。

4.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

5. 干大事不必顾及细小(的礼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四、1. C  解析:期:约定。

2. B  解析:A.亡:使动用法,使……灭亡;C.王:让……称王,名词的使动用法;D.德:给……恩德,名词作动词。

3. B  解析:结合译文可知,②④并非项羽兵败的原因。

4. C  解析:错在“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项羽在最后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更不存侥幸的心理,只图打个痛快仗,以确证“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参考译文:

于是项王上马(突围),部下壮士骑马随从的有八百多人,当夜冲破包围,向南飞驰而去。天亮,汉军才发觉,派骑兵将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赶项王。项王渡过淮水,能够跟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项王到阴陵,迷失了道路,询问一个种田的人,种田的人欺骗他说“往左”。项王往左去,结果陷入了一大片沼泽中。因此,汉军追上了项王。项王就又带兵向东,到了东城,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了。追赶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脱身了,对他的骑兵说:“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亲身打过七十多次仗,谁抵挡我,我就打垮谁,我攻击谁,谁就降服,未曾打过败仗,因而霸有天下。然而现在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今天固然要决心战死,愿意为各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定要三次取胜,为各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是上天灭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项王就把他的骑兵分为四队,面向四方。汉军把项王包围了好几层。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斩他一个将领。”项王命令骑兵四面疾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面会合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声呼喊着,飞奔直下,汉军惊惶溃乱,项王就斩了一个汉军将领。当时,赤泉侯做骑兵将领,追赶项王,项王怒目大吼,赤泉侯人马俱惊,倒退了好几里。项王和他的骑兵会合为三处。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就把军队分为三部分,又把项王包围起来。项王骑马冲驰,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了百十来人,再把他的骑兵集合起来,只丧失了两个骑兵。项王就对他的骑兵说:“怎么样?”骑兵都佩服地说:“正像大王所说的那样。”

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把船靠在岸边等待着项王。他对项王说:“江东虽小,地方也纵横上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以称王。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只,汉军来到这,没有船只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呢!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怜悯我,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不于心有愧吗?”(最后)项王对亭长说:“我知道你是个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天奔驰一千里,不忍心杀了它,把它送给你吧。”就叫骑兵都下马步行,短兵接战。单单项籍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他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背对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军用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来购买我的头,我给你们做件好事吧。”就自刎而死。王翳割了项王的头,其他骑兵自相蹂躏践踏,争夺项王的尸体,互相残杀了几十人。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自得到了项王的一段肢体。五个人把肢体合拢起来,都确实是项王的。所以把准备封赏的土地分为五部分: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死后,楚国各地都投降了汉军,只有鲁城不肯投降。汉王就带领天下士卒打算屠毁鲁城,因为他们坚守礼义,为主人以死守节,就拿项王的头给鲁城人看,鲁城父兄才投降了。最初,楚怀王曾封项籍为鲁公,等到项籍死了,鲁城又最后投降,所以用鲁公的礼仪把项王埋葬在谷城。汉王为项王举哀,哭了一场,然后离开了鲁城。

各支项氏宗族,汉王都不诛杀。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景侯、玄武侯都是项氏宗族,赐姓刘。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