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学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1-02-27 手机版


 【文本解读】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历史,集中展现了司马迁的史识和文学才能。《鸿门宴》的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正如清人郭嵩焘所说:“鸿门之宴写得子房如龙,樊哙如虎,是史公极得意文字。”除了主要人物,项伯、范增等人也都个性鲜明。阅读时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人物关系、人物言行与事件发展之间的联系。

【素养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3.分析情节,体会情节的波澜。

4.鉴赏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并通过项羽与刘邦性格的比较,一分为二认识“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以及理解性格与命运的联系

【学习方法】

点拨法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      ,西汉著名       、      、     。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2.了解《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1557; 补充:

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相关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4.解题

①鸿门,           

②宴,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飨(    )  鲰(    )  卮(    )  玦(    )  瞋(    )  

戮(    )  哙(    )  戟(    )  眦(    )  跽(    )   

彘(    )  啖(    )  俎(    )  芷(    )

三、文本研究

【思考1】鉴赏第一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①旦日飨士卒:                         

②范增说项羽曰:           

③沛公军霸上:           

④为击破沛公军:           

活动2:解读内容

1.第一段记叙了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什么作用?

2. 文章开头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

【思考2】鉴赏第二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                                             

②亡去不义:                       

③足以当项王乎:                              

④固不如也:                        

⑤秦时与臣游:                                        

⑥蚤自来谢项王:           

⑦不如因善遇之:                                       

⑧且为之奈何:                          

⑨距关,毋内诸侯:                        

⑩要项伯:                    

活动2:解读内容

1.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思考3】鉴赏第三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①戮力攻秦:                          

②范增数目项王:                          

③因击沛公于坐:                                

④故遣将守关者:                              

⑤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⑥若入前为寿: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           

活动2:解读内容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

2.“项庄舞剑”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思考4】鉴赏第四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①而听细说:                          

②坐须臾:                    

③臣死且不避: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⑤头发上指:           

⑥刑人如恐不胜:           

活动2:解读内容

1.第四段一共写了哪几件事?

2.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4.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思考5】鉴赏第五段至七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           

②乃令张良留谢:           

③大王来何操?:           

④四人持剑盾步走:           

⑤道芷阳间行:           

⑥沛公则置车骑:           

⑦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⑧再拜献大王足下:           

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拔剑撞而破之:           

9322;沛公安在?:           

932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活动2:解读内容

1.刘邦在脱逃之前做了哪些部署?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3.“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思考6】划分层次

【思考7】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

【思考8】总结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刘邦 项羽

性格



有所忍



有所不忍



【思考9】总结文章中次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思考10】分析并概括文章艺术特色

四、明晰主旨

五、拓展阅读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作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然后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

六、素材积累—《史记》名句

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3.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4.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5.唇亡则齿寒。

6.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7.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8.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9.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10.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七、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答案

一、1.子长,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纪传体

4.解题

①鸿门,地名,在新丰

②宴,宴会。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飨(xiǎng)  鲰(zōu)    卮(zhī)  玦(jué)   瞋(chēn)  

戮(lù)     哙(kuài)   戟(jǐ)   眦(zì)    跽(jì)   

彘(zhì)    啖(dàn)    俎(zǔ)     芷(zhǐ)

三、文本研究

【思考1】鉴赏第一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①旦日飨士卒:犒劳                   

②范增说项羽曰:劝说 

③沛公军霸上:动词,驻扎;

④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活动2:解读内容

1.明确   共记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第二件事是范增说羽。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明确   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率真、火爆的汉子!

【思考2】鉴赏第二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动词,跟随,跟从;                                   

②亡去不义:动词,逃亡,逃离;                  

③足以当项王乎:动词,抵挡,抵抗;                       

④固不如也:副词,本来;              

⑤秦时与臣游:动词,交游,交往;                                  

⑥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

⑦不如因善遇之:趁机,借此机会;                               

⑧且为之奈何:副词,将                  

⑨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⑩要项伯:通“邀”          

活动2:解读内容

1.明确   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张良,使紧张的形势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是张良献计。这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被拉过去,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张本,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第三件事是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思考3】鉴赏第三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①戮力攻秦:合力;                 

②范增数目项王:屡次以目示意                    

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④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⑤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带领                

⑥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保护,掩护

活动2:解读内容

1.明确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子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长东向,幼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以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2.明确   项羽“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将故事推向高潮。

【思考4】鉴赏第四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①而听细说:指小人的谗言                  

②坐须臾:一会儿,形容时间很短                

③臣死且不避:尚且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               

⑤头发上指:名作状,向上

⑥刑人如恐不胜:名作动,施加肉刑

活动2:解读内容

1.明确   樊哙闯帐,樊哙义责项羽。

2.明确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座,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3.明确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4.明确   

三起:①“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

②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

③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三落:①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

②项羽赐樊哙酒肉,赐座。

③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跑。

【思考5】鉴赏第五段至七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是

②乃令张良留谢:道歉

③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④四人持剑盾步走:逃跑

⑤道芷阳间行:名词动用,取道

⑥沛公则置车骑:于是

⑦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估计

⑧再拜献大王足下:两次

⑨吾属今为之虏矣:被  

⑩拔剑撞而破之:表顺承关系

9322;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932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于是

活动2:解读内容

1.明确   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

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从小路 走;

三是 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

2.明确   项羽:“受璧,置之坐上”; 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 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

3.明确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貌似不经意,实则字字千钧。他既照应了开头,又在对比中凸显刘邦、项羽的性格特色。项羽全无心肝,出卖了曹无伤,刘邦却不动声色,密记在心。回军后,“立诛曹无伤”。刘邦心机之深,处事之果断于此可见一斑!

【思考6】明确   第一部分(1-2):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3-4):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5-7):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思考7】明确   首先,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项羽在鸿门宴中的语言动作并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征。项羽听到曹无伤的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击破沛公军”,充分体现了其纠纠武夫的直率性格。可是当他听到项伯所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时,又立即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并且告诉刘邦“此曹无伤言”,以至后来樊哙闯帐,礼遇有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其沽名钓誉、寡谋轻信,在虚伪的“仁义”幌子下轻易妥协的软弱性格。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视若无睹。到樊哙闯帐,怒目而视,他不但没有暴跳如雷,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生彘肩,赐坐。这又充分展现了他优柔寡断的性格。

其次,出色的细节描写。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表现了项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弱点。古人言:骄兵必败。果然,鸿门宴上刘邦的一席谎言,竟使得他洋洋得意,失去了杀刘邦的最好时机。

此外,鲜明的对比描写。一方面表现在项羽在杀不杀刘邦这件事前后不一的态度上,反映了他的有勇无谋和优柔寡断;另一方面是项羽与刘邦的对比,反映了项羽的盲目自尊和夜郎自大的心理;再次是项羽与范增的对比,如结尾对刘邦所送礼物的不同表现:项羽安然收下,范增摔在地上,并用剑剁碎。范增的坚决果断,反衬了项羽的优柔寡断、自命不凡;范增老谋深算,更体现出项羽的幼稚轻率、不善权谋。

【思考8】明确 

刘邦 项羽

性格 工于心计、知人善任、能屈能伸、心狠手辣 意气用事、骄傲自大、沽名钓誉、优柔寡断

有所忍 财物无所,妇女无所幸;且为之奈何?固不如也;臣;北向坐;白壁、玉斗 闯帐、 默然、 翼蔽、 受壁

有所不忍 立诛杀曹无伤 大怒;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座次

【思考9】明确  张良:深谋远虑、处事谨慎、忠心耿耿

樊哙:豪爽勇敢、英武过人、善言应变、有勇有智         

范增:老谋深算、主观武断、急躁骄横

项伯:重义气,无政治头脑

【思考10】明确   ①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②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③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人物。

四、明确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