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鸿门宴》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2-25 手机版


 【教材分析】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如何通过本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核心素养】

 (1)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词句知识,学习创造性阅读。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审美鉴赏与创造: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①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②认识项羽悲剧的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重难点】

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学法指导】

  1、纸上得来终觉浅,圈点、勾画、批注法,学好文言基本功。

2、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脑手并用,破疑解难在其中。

3、提要勾玄法,复述故事情节,把握人物主要性格。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气氛,课堂导语安排:

  先请学生欣赏两首关于主人公的诗 

垓下歌    项 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 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

  提示(一):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提示(二):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自主学习

1、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知人论事

  鉴于学生已在初中接触了司马迁作品,本课由学生先行总结,教者最后明确和深化,讲析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人格特征。在陈涉、吴广起义和楚汉相争图片后,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创设课文学习情境。  

2、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文中课下注释,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让学生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课文,并以六字短语形式来概括从开端至结局的情节,短语的主语一定要是文中出现的人物。这样,时刻突出人物形象、情节进程和性格冲突。  

示例:本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 

序幕--曹无伤告密 

开端--范增献计 

发展--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谢罪 

高潮--范增举玉,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 

结局--刘邦脱逃,张良留谢 

尾声--刘邦诛曹  

二、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人物形象分析) 

  因为本单元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是:走进小说人物,所以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围绕四个问题:

  问题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

  问题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解析提示: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可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问题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他还会有后来气势恢宏,慷慨悲壮的《大风歌》吗?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他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真的就能衣锦还乡吗?

  解析提示: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问题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三、分角色朗读

  选六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中选两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项羽、刘邦,其他四个学生分别担任范增、项伯、张良、樊哙,由担任项伯的学生读叙述文字。 

  教师指导: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朗读应注意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情节发展的张弛有效。 

  正如我们上面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样,项羽一听到刘邦欲王关中的消息,立刻大怒,应读出其怒不可遏的情状来;第二天刘邦赴宴一段谦词卑礼的请罪,他又显得洋洋自得,失口将曹无伤告密一事和盘托出。应读得“得意忘形”。刘邦,赴鸿门假意屈从,言辞中用透出谦卑、伪饰。另外,老谋深算、正直不阿的范增,老练透辟的张良,豪壮威严的樊哙,都应在朗读中使其栩栩如生,让人物自己开口说话,如在眼前。至于情节,在矛盾的展开中,时松时紧,应学会动用朗读渲染气氛,使听者身临其境。 

四、课堂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 

附板书设计 

无伤叛主告密 

     (鸿门宴由来)    范增力主进攻  

鸿          开 端          项伯夜访张良

                    刘邦拉拢项伯

刘邦卑词“谢罪” 

门          发 展           范增蓄杀刘邦

(鸿门宴斗争)    项庄奉命舞剑 

高 潮           项伯翼蔽沛公

      樊哙闯帐护主 

宴                             

           (宴后余事)    刘邦逃席至军

结 局        张良留谢项王

刘邦被诛无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