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高一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预习学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21-02-21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总体感知全文。 2.疏通文意,弄懂大意,学习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3.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 4.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重点难点】 1.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 2.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情景导学】 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这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二、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统一中原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了,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三、孟子思想 1、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四、《孟子》的时代意义 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孟子的追求是一种对社会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极高,作为文化精粹,我们当然有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必要。 五、“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了解一下前318年的齐宣王: 齐宣王档案 姓名:田辟彊,前319—前301任齐国君王 偶像:齐桓、晋文 嗜好: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梦想:王天下 探究案 【思考探究】 1.面对不同一般的对象和谈论话题,孟子如何让齐宣王心悦诚服的呢? 2.明确孟子的论辩思路: 3.孟子在本文的论辩有何特点呢? 4.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训练案 1.下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褊(biǎn)小无以,则王(wàng)庖厨(páo)罔(wǎng)民 B.忖度(dù) 彼恶(wū)知之吾惛(hūn)衅(xìn)钟 C.便嬖(bì) 商贾(gǔ)庠(xiáng)序 鸡豚(tún) D.赴恕(sù) 不赡(shàn) 孝悌(tì) 莅(lì)中国 2.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说道) 保民而王(安、安抚) 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伤痛、哀怜) C.明啼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情况) D.天下之类欲疾君者(憎恨)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聪慧、通达) 3.下列句子中,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 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无以,则王乎 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以君子远庖厨 D.从而刑之欲辟土地,朝秦楚 4.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B.吾力足以举百钧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D.而功不至于百姓者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天下可运于掌 5.下列名问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B.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C.何由知吾可也? D.然则废衅钟与? 侯晓旭 |
闂傚倷绀侀幉锛勬暜濡ゅ啯宕查柍褜鍓涚槐鎺楀籍閳ь剟骞愰崘鑼殾闁靛鍎洪崥瀣煕濞戝崬鐏i柟灞傚劦閺岋綁鎮╂潏鈺佸閻熸粍婢橀崯鎾箖閵夆晜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绀侀幉锛勬暜濡ゅ啯宕查柍褜鍓涚槐鎺楀Ω閵忊剝鐝氶悗瑙勬磸閸庨亶顢樻總绋垮窛妞ゆ牗绮嶉崯锝夋⒑閼姐倕小闁绘帪绠掗妵鎰板礃椤旇棄浜梺璺ㄥ櫐閹凤拷 闂傚倷绀侀幉锛勬暜濡ゅ啯宕查柍褜鍓涚槐鎺戭渻閸撗呯崲閻庤娲橀〃濠冧繆濮濆矈妾ㄥ┑鐐跺亹婵挳鈥︾捄銊﹀磯闁惧繐澧i敍鍕<闁宠棄鎳忕€氾拷 婵犲痉鏉库偓鏇㈠磹閸︻厽绠掔紓鍌欑劍濮婂綊骞愰崘鑼殾闁靛鍎洪崥瀣煕濞戝崬鐏i柟灞傚劦閺岋綁鎮╂潏鈺佸閻熸粍婢橀崯鎾箖閵夆晜鏅搁柨鐕傛嫹 婵犲痉鏉库偓鏇㈠磹閸︻厽绠掔紓鍌欓檷閸斿寮查悩鑼殾闁靛鍎洪崥瀣煕濞戝崬鐏i柟灞傚劦閺岋綁鎮╂潏鈺佸閻熸粍婢橀崯鎾箖閵夆晜鏅搁柨鐕傛嫹 婵犲痉鏉库偓鏇㈠磹鐟欏嫮浠氶梻渚€鈧偛鑻晶顕€鏌涢悤浣镐喊鐎规洩缍€缁犳盯寮撮悩鐢靛帬闂備胶鎳撻悺銊ф崲閸屾粍宕插〒姘e亾闁哄本鐩浠嬪垂椤愩埄浼�
·语文课件下载
| |||
![]() (可直接打印)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