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引用之“化用”精采片断三(高中习作)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高中习作 2021-02-10 手机版


 文/瑞安十中2020(10)彭潇雨

余秋雨曾言:“万里江山可以易主,文化经典不可再造。”文化虽不能即时果腹,却是精神的生命源泉。疏离文化之人,无法追寻灵魂的喜悦;忽视文化之民族,难以自尊、自信、自强;失去文化的社会,是灰暗的、死寂的、病态的,即使表面繁华美丽,也终究是没有根的浮木。莫放修芦碍月生,月的银辉从不允许任何阴翳的遮挡,亦如文化的传承,也应爱惜羽毛、留存华夏的独特印记。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一颗螺丝钉可以带动机器的运转。尽管世间繁华万千,但依然可以发现:其实,平凡也美丽,芸芸众生中的你,也可以变成精彩而有个性的你。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天下最大的烈火,总是由最小的草梗点燃。”细小的泥沙常被忽视,但它是新陆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水滴之于汪洋,细胞之于躯干,众生之于寰宇。浊骨凡胎或许没有什么高远的抱负,或许难以描绘宏伟的蓝图,或许无法成就伟大的功勋,但他们从来都是社会有机体最稳固的根基。

正如余秋雨曾言:“有时候,我们感觉走到了尽头,其实只是心走到了尽头。再深的绝望,都是一个过程,总有结束的时候,回避始终不是办法。鼓起勇气昂然向前,或许机遇就在下一秒。”机遇就埋藏在我们前进的路上,而勇气则是让我们拉进与机遇之间的距离的一大利器。有了勇气人才能变得勇敢,勇气往往能成就事业。如果勇敢地正视困难,困难就会消失。谁若是有那一刹那的勇气,说不定便抓住了机遇在这一刹那对他伸出的香饽。

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猛烈燃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从这场“火灾”中抢点什么出来。生存依赖于我们得到什么,生活依赖于我们付出什么。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就如余秋雨曾言:“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那些循规蹈矩地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孟子曾言:“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也如余秋雨所言:“一切无序的行为至多得利一时,不能立业于长久。” 文有定法,律有常规,规则构成了世界。在自然界,“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是遵循四季更替的规则;大江东去、星汉西流亦遵循着天文地理的变化规则。在人类社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遵循着社会发展的规则;生活中的有形法律、无形道德亦是支撑社会运行的规则。是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他们真正诠释了余秋雨所言的那句话:“因尊严,万事万物才默然自主,悄然而立;因自立琳琅世界才有迹可循,有序可寻,没有尊严,世间便是一个烂泥塘。”

平淡与简洁使我们的生活真实而且美好。既不刻意追求,也不刻意虚饰。当我们的愿望实现,我们欣慰;当它不能梦想成真,我有也勿需忧伤,始终以一个凡人的姿态和心境去解读生活、感悟生活。笑看落花,静观流水,仰视苍穹,以一种直面人生的态度,让每一个日子都在充实和愉悦中度过。如余秋雨的那句话:“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比色彩斑斓的人生高尚得多。”简而不失其华,亦不显其涩,这才是我们现在需要的。

成长是永恒的话题。毛毛虫经历痛苦的成长最终破茧成蝶,在阳光之下扇动斑斓的翅膀;原石经过切磋打磨后变成温润有方的佩玉,在月色之下散发着莹莹光泽;土培熬过火焰的炙烧变成精美的瓷器,向世人展现光洁致密的品质。盛开的夏荷经历风霜的侵蚀、秋雨的滴落,青涩的季节远去,成长的骄傲让她得以变得成熟。何为成熟?大抵是余秋雨的那一句话:“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侯晓旭

  
相关链接:高中习作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