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精品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0-12-25 手机版


 【学习指引】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的第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既是当时党的工作开展的具体指导,又是精辟的理论著作。文章观点明确、思想深刻、思路周密、逻辑严谨,展现出毛泽东思想的强大力量。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把握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分析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素养目标】

1.了解毛泽东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3.鉴赏文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

4.分析文章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学习重难点】

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学习文章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     。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

2.了解“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一历史进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时期: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曲折发展阶段。

(一)毛泽东思想的开始萌芽时期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1年至1927年,即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萌芽”的标志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最早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代表性文章。

  (二)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7年至1935年,即土地革命前、中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和“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形成。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代表作,《反对本本主义》是“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代表作。

  (三)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时期,即“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阶段”(时间大体上是自1935年至1945年,即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提出和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其原因多方面的。这主要是:第一,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即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又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折)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实践基础与历史经验。第二,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第三,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第四,全党思想路线的端正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四)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45年至1956年,即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继续发展”的标志是——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五)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57年至1976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3.写作背景

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毛泽东之所以要发动延安整风,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历程有关。

第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必须从思想路线上彻底解决。

第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一度引起党内思想混乱,必须予以肃清。

第三,皖南事变的发生,促使毛泽东思考如何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导火线。

4.解题

这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文献之一。“改造”是指这篇文章的具体目的;“我们”指的是中共党员;“学习”指的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制度。

5.了解“政论文”

政论文

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①政治性: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②指导性: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进而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③严密性: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前仆后继(    )        谆谆告诫(    )       谬种(    )     

有的放矢(       )     臆造(   )

2.解释词语。   

前仆后继:                             

可歌可泣:                             

夸夸其谈:                             

一知半解: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生吞活剥:                             

谆谆告诫:                             

等闲视之:                             

有的放矢:                             

自以为是:                             

徒有虚名:                             

(二)初读课文。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思考2】概括全文的论证结构。

三、文本研究

【思考1】研读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2.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思考2】研读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提出了党内存在的哪些缺点?有何弊端?

2.思考为什么当时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

【思考3】研读第三部分

1.试概括两种对立的态度。

2.这一部分的主旨在“反复地说明”,是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试从论证角度、论证方法方面作简要分析。

【思考4】研读第四部分

1.试概括改造的建议。

【思考5】品味语言

1.标题中为什么选用“改造”这个动词?能不能换用“改变”或者“改进”?

2.文章第二部分“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这句话能否直接表述为“但是,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

3.本文是政论文,是不是只能运用政治词语来进行论述呢?

4.本文在论述学风问题时使用了哪些特别贴切生动的词语?这些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思考6】分析手法

1.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效果。

2.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并完成表格。

内容 句子 论证方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思考7】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系统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经典文献,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年轻一代有哪些重要启示?

【思考8】对比阅读

反对党八股(节选)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⑹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从前许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常常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做“残酷斗争”,一个叫做“无情打击”。这种手段,用了对付敌人或敌对思想是完全必要的,用了对付自己的同志则是错误的。党内也常常有敌人和敌对思想混进来,如《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结束语第四条所说的那样。……总之,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只有靠了这个才能争取革命胜利,其他都是无益的。

……

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你们去看一看中药铺,那里的药柜子上有许多抽屉格子,每个格子上面贴着药名,当归、熟地、大黄、芒硝,应有尽有。这个方法,也被我们的同志学到了。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因为这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形式主义的方法,在我们党内很流行,所以必须揭破它,才能使大家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所办的事才能办好,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胜利。

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上面所说的那些,一方面是由于幼稚而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责任心不足而来的。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预先研究,不要预先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第七条罪状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第八条罪状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这两条意义自明,无须多说。这就是说,党八股如不改革,如果听其发展下去,其结果之严重,可以闹到很坏的地步。党八股里面藏的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毒物,这个毒物传播出去,是要害党害国的。

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

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节选)》这两篇文章在论证语言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四、技法点拨—分析写作特色

【技法指引】这篇文章写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既是当时党的工作开展的具体指导,又是精辟的理论著作。文章观点明确、思想深刻、思路周密、逻辑严谨,展现出毛泽东思想的强大力量。

【任务安排】从修辞、句式、词语运用等角度,分析写作特色

五、明晰主旨

六、素材积累—毛泽东名句

1、“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3、“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

4、“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

5、“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实行这样一个方针比较好,乱子出得比较少。这种统筹兼顾的思想,要向大家说清楚。”

6、“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七、拓展阅读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气派

汪建新

毛泽东诗词是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蔚为壮观的中国气派令无数人为之陶醉。

毛泽东诗词古朴典雅、对仗工整、抑扬顿挫,是运用旧体诗词形式反映现实斗争和现代生活的光辉典范。正如毛泽东对作家梅白所说:“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俯拾皆是。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腊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借以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毛泽东一向反对使用古奥偏典,故作艰深晦涩。他借用的典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颇为熟悉的,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牛郎神女、吴刚嫦娥。毛泽东引用或化用的名人诗句,如“一枕黄梁再现”“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唱雄鸡天下白”等,即使不注明出处、不进行解释,也不会产生歧义。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新鲜质朴、生动活泼。“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是行军路线、道路状况的真实描绘。“敌军国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是对敌我双方态势的分析判断。“当年鏖战急,弹洞千村壁”是战争遗址今昔对比的客观纪实。这种语言,经得起行家里手咀嚼玩味,普通读者也一看就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是毛泽东倡导的文艺创作原则。前者强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再现,后者主张既表明对现实的态度又体现对未来的渴求。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又洋滥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以《七律长征》为例,它是现实主义力作,也是浪漫主义精品。就纪实长征这一重大事件而言,它是现实主义的;从抒发红军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而言,它是浪漫主义的。每一句诗都概括了长征的某种特征,都再现了长征史诗的局部面貌,都赞扬了红军的钢铁意志和豪迈情感。真实的感受、磅礴的力量、澎湃的激情使《七律长征》成为千古绝唱。

八、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答案

一、1.字润之,诗人、书法家。

二、初读感悟

(一)1.明确字音。

前仆后继(pú)        谆谆告诫(zhūn)       谬种(miù)     

有的放矢(dì shǐ)    臆造(yì)

2.解释词语。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一知半解:指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不以为耻辱,反而以为是光荣的。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谆谆告诫:恳切耐心地劝告。

等闲视之:是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准确。

自以为是: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副实。

(二)初读课文。

【思考1】明确   开篇立论:提出要改造学习。

第一部分(一):总结历史和经验

第二部分(二):指出党内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第三部分(三):把“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两种态度相对照。

第四部分(四):提出改造学风的建议。

【思考2】明确  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即先提出主张,再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建议。

三、文本研究

【思考1】

1.明确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2.明确   点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的深刻历史,点明坚持正确的方向的重要性,为下文提出存在的弊端做了铺垫。

【思考2】

1.明确   缺点:①不注重研究现状;②不注重研究历史;③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弊端:这种作风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2.明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为使中国强盛起来,不少有志之士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去学习。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气,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这也影响到我们党内,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搞历史研究时只是习惯于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却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故而也是“言必称希腊”。

【思考3】

1.明确   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不实事求是,无的放矢,危害革命,是反科、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两外一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是无产阶级党性的表现。

2.明确   不是。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加充分。从论证角度来说,这部分虽也谈到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等,但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分析,将其分为做研究工作的和做实际工作的两种类型,并指出其主观主义的表现特点,在揭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应有的态度。同时,在这部分中不是单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将它与马列主义的态度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改造学风的迫切性。从论证方法来说,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例证法,这一部分则采用比证法、喻证法和引证法等,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增强了说服力。

【思考4】

1.明确   ①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②聚集人才,分工合作,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史。③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应以《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为中心的材料。

【思考5】

1.明确   “改造”在这里有“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改变”没有强调“立新”这一面,“改进”比较强调“有所进步”而没有强调“破旧”这一面,因此这两个词不能代替“改造”。 

2.明确   不能。书上的句子采用递进方式,肯定了成绩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与前段相照应;而改后的句子则抹杀了成绩,突出并夸大了缺点,容易引起误解。

3.明确   作为一篇政论文,本文中准确地运用了许多政治词语,如“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观主义”“革命”“党性”“立场”“观点”“策略”“规律性”等。但政论语体在词语运用方面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决不是只能运用政治词语,而是在以政治词语作为词语运用核心的同时,广泛吸收包括古词语、口头词语、熟语在内的各种词语,使语言表达不但显得准确、概括,而且显得鲜明、生动。

4.明确   ①富有生命力的词语:为之一新、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发号施令、生吞活剥、谬种流传、实事求是、哗众取宠、钦差大臣、华而不实、无的放矢、徒有虚名等。

②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词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钦差大臣’满天飞”“乱说一顿”等。

效果:这些词语有的凝练含蓄,有的通俗易懂,都使用得十分准确恰当,生动传神,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也不乏幽默风趣。

【思考6】

1.明确   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行文气势。从本文来看,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层递(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行文的气势,使论证更加有力。

②善于运用比喻,将抽象的事理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如“留声机”“山间竹笋”“墙上芦苇”“有的放矢”等,都是作者进行论述时采用的十分贴切的比喻。这些比喻,能有效地为理论阐述服务,体现了在准确、概括的基础上力求生动、鲜明的语言风格。

2.明确

内容 句子 论证方法

第一部分 时间顺序梳理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普遍真理与具体时间的结合。 以叙代议

第二部分 我们的许多同志… 例证法

第三部分 两种相互对照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教导我们…用芦苇、竹笋比喻 对比法、引证法、喻证法

第四部分 例如 例证法

【思考7】明确   观点一:要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现状。只有实事求是地研究现状,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作出正确的处理。我们年青一代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不论是从事实际工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应该系统地周密地调查研究现状,这对从事的工作影响巨大。

观点二:要认真全面地学习研究历史。目前,许多年青人则喜欢言必称欧美,忘记了自己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能够提升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个人奋斗的自信心,能够给予我们无尽的智慧。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不能忘记学习我们厚重的历史,而且要养成认真学习研究历史的良好习惯。

观点三:要有的放矢地去学习运用理论。现在,也有一些学生崇尚空谈,理论与实际脱节,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或者写论文时以大量引用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参考书目比文章还长,却不愿去了解实际情况,解决现实问题。“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一点危害相当大。青年一代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务必要切实养成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列主义学风,有的放矢,确保理论学习取得实效。

【思考8】明确   (1)语言富于情感,有感染力,气势恢宏;

(2)语言通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

(3)善于引用,又富有独创性,注重实用。

四、明确    (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行文气势。

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如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文中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

(二)词语运用生动形象,言简意赅

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上。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上。如“言必称希腊”“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三)句式多样、行文自如、富于变化。

一是长短结合,多用长句。如:“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长短句结合使得表意严密、灵活,行文简洁明快,节奏感强。二是整散结合。如:“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整散结合,使得语句灵活自然,语气舒卷自如。

五、明确   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