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钓胜于鱼”(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2020-12-17 手机版


文/梁永坚

很久以前,我教过一篇课文,题目叫做《钓胜于鱼》。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它写得真是太好了。是的,享受钓鱼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有时候比享受鱼获的喜悦更令人开心。为什么?这在敝人的读后感《成功在结果,更在过程》一文的阐述中已有答案,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今天,我要说的是,过程比结果更值得重视,这是我对“钓胜于鱼”含义的另一个拓展、引申。

任何事情,大多都有一个起因、经过、结果的过程;或者说,大多都要经历一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当然,也有胎死腹中,半途而废,尚在过程中就突然偃旗息鼓,不了了之的。总之,无论结果好坏、有无结果,过程都的不可或缺的。

“宝剑锋自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格言,我们耳熟能详,但不是人人都肯为那“剑锋”与“梅香”,去接受“砥砺”,经历“苦寒”的。过去,就有这样的人,一心只想着结果,却不重视过程,甚至不想经历过程。有一个成语“睹雁烹燔”,就是这种人的生动写照。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刘元卿的《应谐录》,故事名为《兄弟射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发现大雁在天上飞翔,得赶快弯弓搭箭,抢在它飞走之前把它射杀下来,再去想着怎样用它烹调出美味佳肴,好大快朵颐,但这两兄弟竟然舍本逐末,未捉到鹿就想着怎样脱鹿角,烹燔岂能不沦为“黄粱一梦”呢?

做任何事,想绕过过程,直奔结果,等于修筑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投机取巧走捷径,那是危险的,也是很难得逞的。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几乎送了命;邓稼先亲自去现场察看以便找到核弹不爆炸的原因得了辐射病,为什么?因为,他们深知,要得虎子就得深入虎穴;要得“剑锋”“梅香”,就得接受“磨砺”,经历“苦寒”。我们完成一项新的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有一个摸索过程,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也许会碰到困难、挫折,也许会遭逢失败、风险;当然,也会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理论。就这样,吃堑长智,量变质变,形成了困难、失败、教训、风险与成功、经验、理论的矛盾结合体,这就是最终的成果。

既然过程于结果必不可少,那就要老老实实去经历过程,想从陆路到拉萨,就老老实实地铺设进藏的公路、铁路。比如说,成功申报了一个课题,就得成立一个课题研究班子,撸起袖子,真抓实干,定好分工,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开设课程,进行研究,开展活动,举办竞赛,写教材、教案,出课例、作品,撰写论文、总结,还要在人员、场地、经费、设施等方面给课题研究提供保障,不让参与研究的老师有过重的其他负担,以便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地钻研课题,避免课题研究搭花架子,虚张声势,外强中干,务虚不务实,有名无实。

可惜,时下很多课题立项研究,就是为了那笔经费。拿到经费后的人,立马就成了给皇帝做所谓新装的两个骗子,装模作样,瞎忙一阵,而去巡查的诸位大臣明明看出了问题,也装聋作哑扮盲,回去向皇帝汇报,则报喜不报忧,跟瞎子一起做秀,一起去骗皇帝,这样,骗子钱赚到了,大臣政绩有了,乌纱帽保住了,皆大欢喜,至于那皇帝新装一样的课题成果、结题报告的内容是真是假,有无实际的研究过程,含金量多少,能否落地推广,就没人关心了,只剩下我这号老实巴交的“小孩”和一群吃瓜的群众。

另外,多说一句,《钓胜于鱼》一文说道,那教授在钓鱼过程中沉迷于看书,至于钓鱼,心不在焉,还说周末放下科研,到郊外钓鱼却不作为,不为钓鱼和鱼获,以钓鱼之名行看书之实,只享受那份放松悠闲,那样的“钓胜于鱼”,我不敢恭维,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你带钓鱼竿去干吗?钓鱼竿价格不菲呀!

最后,希望我们做事凭良心,说干啥事就干啥事,不来虚的,把过程经历好,让成果有经得起考验的干货;也希望我们监管别人做事的不要只着力评价结果,还看过程,做好过程的监督、跟进,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责令整改,不打马虎眼,与做虚事的一起走过场,晃虚抢,做现代诸葛亮,摆空城计。

梁永坚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