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型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教学设计(高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0-12-10 手机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明确考纲要求。 

2、了解诗歌鉴赏(炼字型)题型,学习诗歌鉴赏(炼字型)答题模式。

  (二)过程与方法:

讲练结合,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炼字型)答题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歌鉴赏(炼字型)答题模式中,提高学生学习诗歌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内涵,学习诗歌鉴赏(炼字型)答题模式。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内涵,(炼字型)答题模式在高考试题中的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 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成为五言联句。”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请同学们思考,苏小妹填的“扶”、“失”好在何处?

明确:“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 “失”准确地写出了淡淡的月光下月、梅融为一体,点点梅花若隐若现的朦胧美。 

二、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炼字”的诗句或故事?

(杜甫.唐)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唐)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顾文炜.唐)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陶渊明.晋)诗可数年不写,不可一字不真。

(曹雪芹.清)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初定为“又到江南岸”,后改为“入”字,再改为“满”字,最后用“绿”字。 

“推敲”的典故。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古人非常注重炼字)

三、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谴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四、“炼字”型诗歌鉴赏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哪些?

明确:(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词)?为什么?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诗中某个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说说(简析)某个字在诗中的作用。

(5)诗中某个字换作某个字好不好?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

五、“炼字”型诗歌鉴赏答题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释字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1)点出其运用的艺术手法:修辞、是否构成语法现象等。或者

(2)把该字放回原诗句,在解释含义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效果)

六、例题精析:

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着力描绘了红杏枝头,花开烂漫的景象。

(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例题2:链接高考

望 庐 山 瀑 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明确:(1)“挂”字本用来写静物,此处把瀑布形容为一幅可挂的图画,化动为静。

(2)描绘出遥望瀑布飞泻时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

(3)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七、课堂练习:

1、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明确: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头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杂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冷”。(第一步)

“咽”即呜咽之意,“冷”即阴冷之意。(第二步)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三步)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表现了作者悠然、恬静的心境(第四步) 

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素秋:秋天的别称。

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明确:“敌”字更好。(第一步)

“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第二步)

“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 “对”字偏于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第三步)

八、拓展延伸:  “炼句”型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分析

(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某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二)答题步骤:

步骤一:点明该句的句式特点(构思技巧、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步骤二:分析诗句内容(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步骤三: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点出该句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表情达意中有何效果或作用)。

(三)例题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明确::(1)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和以动写静的手法; 

(2)北风吹走了一片云雨,几座清瘦的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3)作者造语新奇,给人一种新鲜感,更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初见嵩山的喜悦心情。

九 总结归纳,反思升华

通过今天对“赏析炼字型”考题的分析与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鉴赏诗歌时,要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并玩味推敲,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所抒发的情感;同时,在下笔答题时要审清题干,无论题目怎样变形,始终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规范作答,严谨细密,定能突破诗歌鉴赏拿不到高分的困境!

十、布置作业:

西    江   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吴义欢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