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陈祥书)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0-11-19 手机版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教学目的:

1、把握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2、学会高考材料作文的正确立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我体会,高考材料作文拥有两“最”:一是最能杜绝套题套作,考量真实水准;故而,常常为高考命题者所青睐;二是最难做到吃透材料,进行准确审题;因而,一定要讲究审题方法。倘不讲究方法,那就会产生失误,导致审题偏差: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那么,高考材料作文有哪些审题方法呢?

二、新授内容。

(一)关键法。

1、概括介绍:

有些材料,不光有关键词,还有关键句。而关键词如同“诗眼”,常常暗示着材料的中心;关键句好比“文眼”,往往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如果能抓住关键词,深入挖掘,那就能把住脉搏,切中材料的中心;如果能抓住关键句,进行突破,那就能迎刃而解,把握材料的主旨。

2、呈现材料: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3、找出关键词句。

指名回答后,进行阐释:

有人认为,数量是关键词:随着数量的增多,就能顶过诸葛亮,说明人多力量大,团结力量强。但是,如果你细细体会,就不难发现:关键词不是“一”“二”“三”,也不是“巧” “笨” “臭”,而是“诸葛亮”;关键句不是“没有好鞋样”,也不是“彼此有商量”,而是“胜过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胜过诸葛亮”是说“众人智慧多”。

4、根据关键立意。

根据关键“众人智慧多”,可推出中心或主题:众人的智慧能胜天,或要凝聚众人的智慧——要进行彼此商量,要听取众人意见,要提炼大家见识。

(二)原因法。

1、总体讲述。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有原因的,所有事物的发展与升华都是有结果的。如果能透过材料列举的现象,推究出本质原因,就能从因切入,找到材料的中心,赢得最佳立意;如果能洞察材料排列的结果,挖掘出实质缘由,就能由果溯因,找到材料的核心,获得准确的中心。

2、出示材料: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3、探究根本原因。

组织讨论后,作出诠释:

有文认为,和尚越来越多,结果却没有水喝,其原因是不团结,不齐心。但深入思考,其根本原因,不是不团结,而是心存依赖;不是不齐心,而是惰性作怪。因为一个和尚没处依赖,无法懒惰,只好挑水喝。两个和尚相互依赖,不肯独自挑水,只能抬水喝。三个和尚互相推诿,相互扯皮,结果只能没有水喝。而依赖、懒惰和推诿的根源,就在于不肯积极承担。

4、依据原因立意:

依据原因“不肯积极承担”,可形成中心或主题:要积极承担——要克服依赖思想//要防止惰性作怪//要反对推诿扯皮。

(三)结合法。

1、综合陈述。

如果提供的是多则材料,那材料之间肯定有异同点。拓展开来,肯定有相同点或相似点,有相关点或相对点,有相异点或矛盾点。而相同点或相似点就是结合点,相关点或相对点就是立意点,相异点或矛盾点就是中心点。如果能从关系切入,抓住其结合点,进行分析综合,那就能进行正确的立意,产生准确的观点。

2、默读材料:

不妨,将上两例合并起来,形成新的材料。

3、探求两者结合:

合作交流后,揭示结合:

有的作文指导认为,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因为不齐心合作。基于此,将其中心拟为: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事实上,前者蕴涵的不是齐心协力,而是凝聚众人的智慧;后者蕴含的不是不齐心合作,而是心存依赖惰性。其结合点,根本不是齐心协力。仔细揣摩,不难发现,它们有许多相同点:从量变来看,都是从一到三,发生了变化;就质变而言,都产生了质变,获得了飞跃。如此说来,其结合点应是由量变到质变。

4、按照结合立意:

按照结合点“由量变到质变”,可结合出中心或主题:科学使用量变到质变——对事物量变,要分清优劣;对优质量变,要积极推进;对劣质量变,要坚决防止。

(四)联系法。

1、整体阐述。

在材料作文中,有些材料属自然现象,有些材料属寄寓性质。如果材料是自然现象,那就必须由物及人,进行广泛联想:由自然之物联想到人,联想到人生,联想到与之类似的人生哲理;只有这样,才能挖掘真正内涵,引发新鲜见解,产生新颖中心。如果材料属寄寓性质,那就必须由物及事,进行多样联系:由寄寓之物联系到实际,联系到社会,联系到与之相似的社会现象;只有如此,才能掘出隐含寄寓,产生崭新见识,形成深刻立意。

2、思考材料:

何妨,将合并例还原出来,仍作独立的两例。

3、分别进行联系:

前则材料,属于俗话。要想由物到事,就必须联系到现实生活。由众人智慧来看,可以联系科技团队。后则材料,属于俗语。要想由物及事,就必须联系社会现象。就不肯承担而论,可联系政府机关的扯皮现象。

4、依照联系立意:

前则材料,依托联系“科技团队”,可托出中心或主题:团队的智慧能胜天——团队智慧能加速科技攻关,能引领创新发明,能成就科学事业。

后则材料,凭借联系“扯皮现象”,可联出论点或主题:要改革机关作风——要克服依赖思想,乐于承担;要去除推诿扯皮,敢于担当;要防止惰性作怪,勤于承当。

三、归纳小结。

应该说,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多种多样。然而,从其最常见的来看,无非是上述四种;就其最主要的而言,也不外乎以上四种。但无论是何种方法,最最关键的是读和浯。只有读懂读通,才能把握材料关键,准确掌握材料。只有悟深悟透,才能悟出新意,产生深刻见解。

四、迁移练习。

(一)展示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审题方法,拟出中心或主题: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地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二)评讲要点:

1、运用关键法。

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为材料关键句。抓住关键句,可形成立意。①小虽小,却能转变为大善:事物微微,却能发挥大作用;举动小小,却能引起大变化;事情区区,却能铸成大事业。②虽然小,却会转化为大恶:疏漏虽小,却会造成大损害;物件虽小,却会带来大危险/;恶习虽小,却会酿成大灾祸。

2、运用原因法。

蝴蝶为什么早已不在原处,远远退到更深的洞穴?探索原因,可获得立意:

追寻适宜的环境——防患未然,保护自己;崇尚宁静,追求最佳;有助成长,有利发展。

3、运用结合法。

从探险者与蝴蝶的关系上,寻求结合点,可成就立意:要善于与人相处——要学会时时尊重,要讲究相处方法,要警惕无心伤害。

4、运用联系法。

联系现实生活,人对自然过度占有、开发与利用,可产生立意:人要正确对待自然——人待自然要心怀有敬畏,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对自然要适度利用。

五、布置作业。

1、出示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运用原因法,拟出中心或主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参考答案:

①小孩角度:要敢想敢干——要敢于尝试,要勇于挑战,要乐于拼搏。

②乌鸦角度:要有科学态度——不能盲目模仿,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脱离实际。

③牧羊人角度:要量力而行——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选择适当方式,要考虑自身条件。

【板书设计】:

材料议论文

审题方法

关键法:关键词句  诗眼文眼

原因法:追根溯源  由果探因

结合法:相同相异  相关相对

联系法:由物及人  由物及事

【相关说明】

2013年6月21日上午第二节,用此教案向区教研室领导开课。其论文发表于《新作文》2013年第4期。

原载拙著《教案选粹》

 

陈祥书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