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优秀学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0-11-10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师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櫆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二、整体把握

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等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

2、讨论: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3、思路(板书)

第二课时

一、研习第一段

1.汶水、济水怎样分流?

2.古长城在哪里?

3.作者怎样介绍日观峰?

4.给第一段图画命名。泰山地理概貌图。犹如电影的远景镜头,又如绘画中的

二、研习第二段

1.全段由几幅画组成?根据画面划分层次。(三幅)

2.为第一幅画命名: 

3.划出自京师至泰安的有关动词,品味其作用。

4.为第二幅画命名:

5.划出登山的时间及自山麓至山顶的途径。

6.请用一个字概括途中景象特点,并说明是如何在文中体现的?

7.为第三幅画命名:

8.登山固然艰难,但登上极顶,那陡然呈现的气象万千的景色,又激动着姚鼐的心。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组成一幅其妙无比的泰山夕照图,尺幅千里呼之欲出。你能把这幅瑰丽的风景画描述出来吗?(学生自由朗读,描述画面)

9.你认为这幅风景画中哪些词语用得精妙?

第三课时

一、研习第三段

1.画出时间词语以及对应的景象变化。

2.这段主要写什么?为这幅画命名。与夕照图相比有何不同?

3.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观?重点写了什么?

4.作者的观察顺序、描写顺序各是怎样的?

5.品味作者描写日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法。

二、研习第四段

品读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

三、研习第五、六段

品读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为这幅画命名。

六、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语解释

1.古今异义

(1)阳谷皆入汶(古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阳。今义:阳光;表面上)

(2)世皆谓之天门云(古义:语气助词。今义:云彩)

(3)至于泰安(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件事情)

(4)是月丁未(古义:这,此。今义:判断词)

(5)戊申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6)多平方(古义: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2.通假字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通“于”,在,在……的时候)

(2)须臾成五采(“采”通“彩”)

(3)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

(4)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二、词类活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照)

2.汶水西流(西,方位名词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西)

3.济水东流(东,方位词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东)

三、文言句式

l.判断句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表判断)

(2)余所不至也(“也”表判断)

(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皆”表判断)

2.省略句

(1)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省略主语:余)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宾语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

(3)生石罅(“生”前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

(4)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

课堂小练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汶(wén)水 济(jǐ)水 南麓(lù) B.摴(chū)蒱 山巅(diān) 若偻(lóu)

C.瀑(pù)水 石磴(dèng) 石罅(xià) D.徂(zǔ)徕 岱(dài)祠 须臾(yú)

2.下列短语中加线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极天云一线异色 僻不当道者

A.尽力 偏僻 B.尽 偏僻 C.尽力 不在 D.尽 不在

3.对下列句中的“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始循以入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

A.①②③用法都相同 B.①②③用法都不相同

C.①②用法相同,③用法不同 D.②③用法相同,①用法不同

4.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C.世皆谓之天门云 D.或曰:此东海也

5.阅读并回答问题。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晦(          ) 须臾(          )绛皓(          ) 偻(          )

(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文中多处侧面烘托了日观峰的高峻,请用 标出。

(4)用“∥”标出本文写日出之景的层次。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隆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间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世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方以长:长方形。

B.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教授:当时官名。

C.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 遗风余思:存留于后人心目中的.典范德行。

D.晋王右军墨池 王右军:文中的王君盛。

2.下列句中“岂”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B.岂其学不如彼邪?

C.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D.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及”相同,两个“推”不同。 B.两个“及”相同,两个“推”也相同。

C.两个“及”不同,两个“推”相同。 D.两个“及”不同,两个“推”也不同。

4.翻译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羲之之书,晚乃善。 译: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达到精妙的地步。

B.教授王君恐其不章也。 译:教授王先生担心它没有章法。

C.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盈间以揭之。 译:写“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楹柱上。

D.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译:被后世人继承又该怎么样呢?(意即一定会发扬光大。)

5.对本文文意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记叙为主,围绕“墨池”写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经历和成就。

B.本文以议论为主,虽承认王羲之的先天因素,但更强调其后天的努力,因而鼓励人们成就事业要勤学苦练。

C.本文以记叙为主,主要交代了“墨池”的由来,同时也写了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D.本文以议论为主,由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联想到学习的重要性,指出特别是深造道德,尤不可废学。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C 2.B 3.B 4.B 5.(1)月末的一天 须臾:一会儿 绛皓:红色、白色 偻:弯曲;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 (2)略 (3)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数十立者,山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而皆若偻 (4)略

【创新能力训练】

1.D 2.C 3.D 4.A 5.D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