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0-11-10 手机版


语言建构与运用 理解中国建筑的“词汇”、“文章”和“文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明确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用找关键词法和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中国建筑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建筑是一种文化,文化在于创新,更在于传承,每一位同学都是文化的传承者,明确肩上的责任,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文章的人文精神。

初步掌握借助思维导图快速整合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

理解中国建筑的“词汇”、“文章”和“文法”;文化在于传承,体会到传承重要性。

一、课前导入

1、神奇的建筑

玉树7.1级地震后,一位记者在文成公主庙采访时看见,紧贴岩壁而建的寺院,外观没有明显损坏的痕迹,只有佛堂大门上的一幅壁画有一条裂痕。文成公主庙已有1300年的历史!

汶川8级地震后,报恩寺广场成了平武县城居民的临时避难所。这座古寺,只是部分墙体开裂。在这次地震前,在550年历史中已然经历过四次大的地震考验而岿然屹立。

中国建筑多么神奇,建造者多么智慧!正是它的神奇和独特,吸引无数文人,深情地为之描摹,讴歌,传诵,为这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注入更多的文化精魂。

2.作者简介

⑴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他是近代学者、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儿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他一生醉心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曾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其他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等。

⑵美丽的神话:他们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

(3)写作背景: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二、初读明文

1、 科普说明文

所谓科普说明文,就是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进行说明文章。 

2、字词积累

帷幕(     )屋脊(      )接榫(     )凤毛麟角(    )

埋怨(     )埋葬(      )翘起(     )翘首以盼(    ) 

点缀(     )辍学(      )厦门(     )高楼大厦(    )

角色(     )穹窿(      )门槛(     )直栏横槛(    )  

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a中国建筑的影响;b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c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d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

2、作者是如何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的?

文章前两段分别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即空间与时间层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3、重点品读第3-13自然段

思考: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别是什么?可概括为几个方面?(找出每一段的关键词)

中国建筑九大基本特征:

单独的建筑物由三部分(台基、房屋、屋顶)组成。

平面布臵:建筑群、轴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木材结构:立柱和横梁之间形成“间”,墙、门窗设臵极为自由。

斗拱:在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显著特征。

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主要特征。

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结构部分有高度装饰效果。

建筑材料的装饰性: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各色油漆、木刻、石雕、砖雕。

采用的说明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

4、作者在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

说明方法:

举例子:如“装饰部分”

作比较: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

引  用:诗经“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下定义:举折;斗拱

打比方:墙壁比喻成“帷幕”

作诠释:分析“个别建筑物”

摹状貌:斗拱、举折、举架

5、研读明法

(1)自然科学类小论文我们常在试卷中的第一大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里遇到。每每听到同学抱怨不喜欢,看不懂,读不进去。那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捕捉到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课件展示思维导图)

下面是第1、2段的思维导图,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75个字。下面是整个文章的的思维导图(课件展示思维导图)。这里老师留下了四个空,请大家锁定位置,快速阅读,填空作答。

提示:A.平面布置,通过第五段第一句我们能够确定答案,后面文字都是对它的解析,那中国建筑的平面是如何布置的?

建筑群,“一所房子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我们可以称它为建筑群。比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这几个名词我们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接触过。出示《林黛玉进贾府》课文。

平面布置还讲究左右对称。出示图片。房屋朝南。采光、冬季避风、取暖。

庭院砖石墁地。文中称他为“户外起居室”。起居室是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的空间,同理屋内起居室就是客厅。

B.结构方法。通过第六段第一句我们能够确定答案。首先找同学说一下木材结构的“间”是如何构成的? 房屋由什么承重? 我们今天的房屋主要由什么承重? 古代墙壁的作用是什么?

“墙倒屋不塌”,这句话概括出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的重要特点。框架结构原则在西方的建筑原则里直到近代才被应用,我们的建筑三千年前就具备了这个特征。

C.结构特征。大家可能看不出这个结构特征的优点,先看一下这几张图片。芦山震中的百年老屋,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等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

古建筑为何能抗震?它们又是怎么抗震的? 

绝招一:古建筑的台基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

绝招二:斗拱。

绝招三:榫卯是抗击地震的关键。“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D.写的是文章第14段到第17段的内容。关键词应该是“文法和词汇。”

6、小结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四、拓读明理

1.俗话说“文如其人”,从文章内容和语言我们可以看出梁思成是个什么样的人?

认真、严谨,深厚的学养,建筑学大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为人做事都体现出一个大家风范。

平津战役提供北京建筑图,保护北京文物。

对建筑的爱可以超越国界,保护日本奈良的建筑。

2.梁思成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向我们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及风格吗?从文中能看出先生的用意吗?

齐读最后一段。

明确:继承与创新。

3.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古建筑? 我们现在建造新建筑应该怎样设计(即怎样使新建筑继承优良传统)?

示例:“故宫红”为主色调。国家馆为“天”,地区馆为“地”。隐喻天地交。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4.用老师非常喜欢的一段对梁思成先生的评价作结。

是他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跋涉在深山老林里,寻觅着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部建筑史;是他发出居者有其屋、城市规划的最高目的是安居乐业的呼喊,为中国城市的理性发展筚路蓝缕;是他搏近全力为中国古代建筑请命,虽是屡战屡败,却痴情不改。 

周玮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