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实用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0-11-04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品读探究,感受作品的语言之美。体会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2.通过分析文中景物描写,学习散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秋景中渗透的“雅趣”之美。

3.感悟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眷恋之情以及悲凉、伤感之音。

4.激发对自然的珍爱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古典诗词导入,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人,他们眼中的秋景也不同,因为他们的情感有别。的确如此,“一片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散文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吧!

明确目标:

读,故都清秋之情;品,文章的写景艺术;悟,作者的人生心境情感;写,自己的眼中秋景。

文本解读:

一、读

自由诵读课文,思考问题:

1.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有着什么特点?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文眼)

2.作者对故都的秋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感情:热爱  眷恋  向往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二、品

1.小组合作探究: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描写秋的语句或段落,反复品读,并说说这些语句是如何体现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五幅秋景图,庭院清秋、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奇景。

重点赏析一二幅。

赏析角度参考(自由选择)

感官角度:调动感官,品秋味;

品味语言:结合手法,品效果;

情景交融:置身语境,品景情;

细节描写:抓住关键,品细节。

2.同学发言,集体讨论。

①第三段,庭院清秋

“听得到青天驯鸽的飞声” 以声衬静,写出了环境的宁静。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冷色调,写出了清、悲凉。 

“一椽破屋”“破腰壁”写出了环境的悲凉。 

②第四段,秋槐落蕊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柔软的触觉。”听觉、嗅觉都无从把握,只能通过“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来感受那其中的美。写出了环境的静,心的静。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还觉得有点落寞。”看到扫帚的丝纹,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细微的扫地的声音,在原本繁华热闹的故都,连扫帚扫地这样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正反衬出故都的静寂,写出了环境的清、静,心的悲凉。

3.根据赏析示例课后自主赏析。

③第五段,秋蝉残声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蝉多是哀怨、忧伤、忧愁的象征。 “衰弱”突出蝉声之小,而着一“残”字,则让萧瑟的气氛笼罩着故都,让人顿生悲凉之感。文章所渲染的那种冷清,寂寞的氛围也就不言而喻了。这里用反衬的手法,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写出了故都秋的静和悲凉的特点。 

④第六至十段,秋雨话凉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息列索落”这个拟声词写出了秋雨的不喧闹,不缠绵;雨后“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一个“卷”写出了秋雨经过之快。几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秋雨忽来忽去、干脆利落的特点。都市闲人的着装举止、神情声调悠闲中透着清、净、悲凉。 

⑤ 第十一段,秋枣奇景

“像鸽蛋似的着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颜色的时候......”“淡绿微黄”,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枣子由淡绿到微黄再到红完。作者以枣子颜色的变化写季节特征。枣子由淡绿到微黄再到红完,正是秋由始至终,由盛至衰的过程。透露出对清秋胜景的无限留恋,及无法挽留的无奈之情。 

可以说,五幅秋景图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正是郁达夫所独有的审美体验。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闲适而略显忧郁的情调,是郁达夫这样一位传统且对故都怀有真挚眷恋的读书人才能体验得到,也才能表现得这样细腻而深挚。

三、悟

虽然说似乎中国人长期都有一种悲秋的传统,但也不乏写秋的壮美诗词。比如李白写:“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刘禹锡在《秋词》中一反常态,歌颂秋天的壮美。

1.为什么郁达夫偏偏钟情于秋的清、静、悲凉呢?

前期经历:幼时艰辛,性格忧郁

青年经历:日本十年,歧视凌辱    知人论世:伤感文人、冷落阴影

创作当下:日寇侵华,北平衰颓

作者很自然以“清、静、悲凉”当做文学雅趣。

同样可以从《故都的秋》这个标题得到印证。为什么不以“北平的秋”或“北国的秋”为题呢?

家国之思、眷念之情、文化意味、悲凉之感。

2.要表现故都“秋味”,作者为什么没有选取北京著名文化地标,如故宫、颐和园、香山、天坛等,而是通过描写牵牛花、槐蕊、秋雨、秋枣等平凡细小的事物来着重表现?

北京著名文化地标,如故宫、颐和园、香山、天坛等:富贵繁盛与日常遥远。

作者心境:更愿意接近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带着一股老北京所特有的悠闲自如;萧瑟景物、冷色调更符合作者清静悲凉心境。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作者的心境直接影响他对文中景物的选择。

2.为什么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味如此悲凉,却有特别之美?

审美情趣:逃避鲜艳,追求淡雅

超脱世俗:无意富贵,远离喧嚣

物哀之美:衰败景物,感悟生命

小结:言为心声,文见其人。

文中的秋景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全文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四、写

1.一片落叶就是一个季节,一个季节就是一点秋意,一点秋意就是一番心境,一番心境就是一篇散文。

请你走进自然,寻找秋天,写下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2.根据第一二幅秋景图的赏析示例,任选后面三幅秋景图(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奇景)之一进行自主赏析。

寄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带着文人特有的审美,体现着文人的雅趣。同学们眼中的秋展现着新时代青年人的生机勃勃。有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亦如四时之景,有繁花似锦时,有燠热难耐时,有寒蝉凄切时,甚至还有酷寒凛冬。

无论你我处在怎样的境况中,但使内心澄明如镜,过一日便有一日的快乐。即便秋风带凉,亦能够沉浸在宜人秋色里,忘却烦忧。

幸福的人,每一天都不辜负生活的馈赠。

愿我们都是幸福的人!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清        人生经历

净                     

悲 凉       审美情趣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