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优质课教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0-10-30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2.理解并阐释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 3.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 2.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3.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类获取教养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一段话表明一个问题,即孔子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阅读足够的文献典籍和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研读经典是我们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提高自己修养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享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对于阅读、对于读书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 1.作者档案 ①简历: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 ②代表作品:《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③评价:德国作家、诗人。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黑塞一生不在乎世俗,一心追求自我实现,他的文字朴素笨拙没有废话,却有着直戳人心的力量。 2.写作背景 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他认为通过读书能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一篇鼓励人们读书的杰作。 3.略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初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①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②研读世界文学(研读杰作) ③爱的阅读 (2)字词检测过关。 ①涉猎:粗略地阅读;接触、涉及。 ②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指要做一件事情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③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④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篇章多而纷杂。 ⑤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⑥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⑦索然寡味:没有兴趣、兴致,缺乏意味。 (3)黑塞认为读书的目的和前提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目的: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同时还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4)行文解读 中心论点: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分段解读: ①(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意义: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 呈现形式:永远都在半道上,是努力的过程。 目的: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②(2~5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③(6~8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阐述对待经典作品的态度和方法(有选择、虔诚、反复)。 以儿童的阅读为例介绍两类阅读,以过程与结果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以自己的阅读来说明反复阅读经典后的感悟与发现。 3.精读:重点突破 (1)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是不是矛盾? 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完善”,而“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能力和本领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作者对读书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基础阅读)开始阅读。 ②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要读杰作。 ③要认真阅读杰作,花力气、下功夫。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因为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3)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作者的读书观:不追求数量的多少,更在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4)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有怎样的内涵?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我们要“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的“世界文学”就是指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他们的每一部杰作,只要你深入去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都能使你领略到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5)作为一篇议论性随笔,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列举自己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读书要以读者的个性或人格追求为前提。化抽象的说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②对比论证。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拿印度文学与中国经典著作对比,突出中国经典著作 “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的特点。再如读巴尔扎克作品的前后对比等,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③比喻论证。如“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形象地表现了获得修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短暂的功利性行为。 4.拓展思考 黑塞认为读书“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对于世界文学经典有人认为要“重复阅读”,要“精”读;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要“泛”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观点一:读书求知既要“精”又要“泛”。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读书也需要“泛”,“精”是好事,但是如果选择过于狭窄,则容易囿于局限,积累不够。所以在读书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要深入研究。作者所主张的“精”读,是指对待经典作品的态度,这样的作品往往历久弥新。但经典是需要筛选的,书海茫茫,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自己的品味和个性需求,只有读过了才能明确它的价值,才能确定它是否对自己修养的提升有所裨益。所以,“泛”读也是很重要的。 观点二: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读书也需要“泛”,“精”是好事,但是如果选择过于狭窄,则容易囿于局限,积累不够。所以在读书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要深入研究。作者所主张的“精”读,是指对待经典作品的态度,这样的作品往往历久弥新。但经典是需要筛选的,书海茫茫,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自己的品味和个性需求,只有读过了才能明确它的价值,才能确定它是否对自己修养的提升有所裨益。所以,“泛”读也是很重要的。 三、总结感悟 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常说“想了解一个人,看他读什么书”,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会影响他的一生。同学们要做到理解着读书,提高自己阅读的层次,认真阅读,真正下功夫、花时间,才能真正发现杰作的魅力和价值。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