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参赛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0-10-16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小说的行文思路,读后能概述小说主要内容。

2.体会细节描写的独特魅力,赏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锻炼速读技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力。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语言评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入作品情境,尝试演绎小说片段,激发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军民的深情厚谊,领悟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

体会细节描写的独特魅力,赏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军民的深情厚谊,感受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教学准备】

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最触动你的地方并做好标记。

一.激趣导入(5-6分钟左右)

(多媒体展示:电影《百合花》剪辑片段)

同学们,刚才电影里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与你们想象的一样吗?(点一位同学谈一谈,为本课分析人物形象作铺垫)

(多媒体展示:《红岩》片段)

请一位同学,朗读《红岩》中对许云飞的描写片段: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

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gǔ)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

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读完后有怎样的感受?(伟大、高尚、视死如归等)那么,这和《百合花》中的英雄形象一样吗?不一样的话,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不点同学回答,全班有这个思考角度即可。为探讨本文语言特点及风格铺垫)

二.初读印象,概括情节(5分钟左右)

请同学们速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小说中主要提到哪几个人物?明确:“我”、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2.请简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多媒体展示思考方向)

(本文篇幅较长,我选择给定学生思考方向便于节省课堂提问时间。这样能突出显示概括过程中人物、事件等要素的重要性地位)

明确:

第一部分:小通讯员(人物)护送“我”(人物)去前沿包扎所(地点)。

第二部分:小通讯员(人物)和“我”(人物)因部队被子不足(事件)去找新媳妇(人物)借被子(事件)。

第三部分:“我”(人物)和新媳妇(人物)在包扎所救助伤员(事件),小通讯员(人物)壮烈牺牲(事件)。

过渡语:同学们,虽然几句话就能将故事讲完,但相信你们在阅读过程中一定有很多触动你的地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人物。

三.研读细节,感受人物(15分钟左右)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前预习,说说本文最触动你的地方是什么?随机点1-2个学生回答,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他回答的片段属于什么描写,以及从中能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引入细节描写)

明确:(除了以下五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皆可)

(1)通讯员的枪筒上稀疏地插着几根树枝、后来多了一枝野菊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很美好的形象(7、40段)。

(2)通讯员给我的两个馒头-——善良、温暖(40段)。

(3)通讯员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勇敢、奉献(51、52段)。(若学生谈及这点,可以追问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表现战士勇敢杀敌、奋不顾身的描写,这似乎很正常,怎么你就感动了呢?前面也写了几个重伤员,你并没有感动,为什么这里就感动了呢?若学生不能回答。接着引导,这个通讯员“扑”的行为,说明他很勇敢,可他在女性面前呢?最后总结:这里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个见到女性就脸红、腼腆、忸怩、羞涩的通讯员,原来在战场上是如此勇敢无畏,这才是被感动的原因。也就是说,通讯员的完整形象是剥笋一样慢慢形成的。)

(4)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服破洞、把新的百合花被盖在通讯员身上——深深的内疚和悲痛之情(54-56段)

(5)11、45段对故乡的回忆——清新、温馨、温暖和美好。

教师小结:看来触动大家的地方几乎都是细节描写,看来细节描写可以是动作、语言、外貌或者神态描写,只要这些描写的细微之处能凸显人物的特点和情感。此时多媒体展示细节描写的概念,即细节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细枝末节之中。

2.细节描写在其他小说中也很常见,但本文独特之处在于大量的细节描写是前后照应的。茅盾先生这样评价:“作者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篇一气贯串,首位灵活。”下面让同学们寻找文中互相照应的细节描写,分析从中体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1)此类赏析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选择先举个例子:小通讯员的步枪筒。

第一次出现:(7段末)“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第二次出现:(42段末)“看见他的步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只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提问:“步枪”、“树枝”和“野菊花”三个意象有什么内涵?

明确:“步枪”一个是对生命产生巨大威胁的武器;而另两个则代表着对无忧无虑的向往以及自我蓬勃生长的强大生命力。看似矛盾交织,内在暗藏人物的精神品格。枪械是战争强加给小通讯员的武器,他无法选择;树枝和野菊花却象征着小通讯员内心依然渴望的期盼着的自然的生命力,并且他相信蓬勃的生命力必会战胜残酷的战争,这是他内心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也是青春活力的体现。

(2)在示范完成后,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训练学生查找归纳和分析解读的能力。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哪一处细节描写出现了四次和三次?如:

“四”——“我”对小通讯员情感的变化(着重分析小通讯员形象)

“三”——“百合花被”(着重分析新媳妇形象)

明确:

○1“我”对小通讯员情感的变化

“我”对通讯员的态度,最初“生气”,(5段末)然后发生“兴趣”,(6段末)接着“亲热”起来;(11段末)当看到他“傻乎乎”的样子时,竟然“爱上了”他。(40段末)

先找出文本中明确写出了表现“我”情绪的句子:“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因小通讯员不等“我”而生气,可见小通讯员不懂得怎样与异性相处。——憨厚

接着两人在一片庄稼地上,默默无声的展开了一场紧张的竞走比赛。“我”转变了情绪,对小通讯员发生了兴趣。思考小通讯员为什么和我拉开距离?有可能是因为敌人间歇的冷炮,拉开距离是为了减少伤亡,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太羞涩。休息时“我”以为小通讯员看不起我,先是着恼。但后面发现小通讯员是因为太紧张而不敢与我近距离接触时,“我”再次改变了看法,对最初生气的对象“越加亲热起来”。——青涩、腼腆。

最后“我”看见小通讯员想把借来的被子还回去时,被他的可爱和善良打动,彻底喜爱上了小通讯员。随着“我”情感改变的四处细节,小说情节也在不断推进,“我”对小通讯员有了一定的了解,继而被他身上的性格特征所吸引。——纯真、质朴、善良。

○2“百合花被”

第一次出现,“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大方、无私奉献

第二次出现,“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考虑周详、

第三次出现,“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新媳妇是一位个既开朗、俏皮又深明大义的女性角色,从借出自己惟一的新嫁妆便凸显出了这位人物的高尚品格。再到第二处将自己的被子铺在外面的屋檐下,更可见新媳妇考虑周详、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文章最后说的百合花是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从最初的作为嫁妆的百合花被,象征新媳妇的爱情,到最后她将被子铺在小通讯员的棺材中,这“小家之爱”便升华成为象征着军民情的“大家之爱”。

四、创设情境,演绎人情。(15分钟左右)

1.小说中的“我”作为叙述者,见证了故事的发展;而第一人称叙述,又会受到限制。比如说,“我”没有亲历新媳妇说的通讯员向她借被子时“受气”的现场,所以小说中没有出现这段描写。多媒体展示设想的“受气”情境,让学生思考怎样修改使其更符合本文情境。

小通讯员:(急切地)大嫂,大嫂——部队急需要被子,能借我一条被子吗?

新媳妇:(半嗔半笑地)不借。女人盖的被子怎么能给陌生男人用?

小通讯员:(无奈地)部队打仗也是为了保护老百姓啊……

估计学生会搞笑,对不到点子上。这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其他细节描写。多媒体展示下列内容,请几位同学分析。

(1)乡干部的出场。(说明工作繁忙,村里人手不够,便让包扎所的人自己去借被子。同时暗示新媳妇的丈夫也上前线去了或者参与后勤工作等。)

(2)通讯员“大姐、大嫂”地喊。“我”看到新媳妇“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说明通讯员傻乎乎地乱喊,不知怎样恰当地称呼新媳妇。傻乎乎的小伙子引起了新媳妇的好感,便想逗一逗他。)

(3)通讯员说“老百姓死封建”。(很可能是新媳妇说了“女人盖的被子不能给陌生男人用”,“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话,来逗通讯员。)

(4)新媳妇称通讯员是“同志弟”。(“同志弟”的称呼多亲切!新媳妇喜欢逗这位“同志弟”,而且两人年龄大小也表现出来了。)

(5)“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我”是这样说的:“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把这话移植还原成通讯员与新媳妇的对话,就很有戏了。在新媳妇看来,我哪里用得着你来讲这些大道理呀。这位同志弟呀,你只是个通讯员,你打过仗吗?你会打枪吗?遇到敌人扔手榴弹你怎么办?这些逗他玩的话很让同志弟“受气”。)

明确:新媳妇刚刚结婚,还沉浸在幸福之中。她是一个很开朗、俏皮的女性。她的丈夫不在家,很可能也是一位战士,此时就在前线打仗;或者如乡干部一样忙着支前工作。新媳妇看到通讯员,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也就没有什么隔阂,更没有提防——这就是战争年代的人际关系,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团结友爱,非常单纯。通讯员见到新媳妇,不知称呼什么好,先是称“大姐”,接着又称“大嫂”,加上他见到女性就害羞的性格,让新媳妇觉得他很可爱,于是就想逗逗他。这种逗人玩的心理,中学生很难理解。这是民俗民风,也是美好人情、人性的表现。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够开开玩笑,逗逗乐子,那就说明彼此融洽,有好感,心不设防。新媳妇年龄比通讯员大,可是这位通讯员却傻乎乎地向新媳妇讲起“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这样的大道理,让新媳妇觉得通讯员很好玩。在新媳妇看来,我家也是一个革命家庭,丈夫参军,这些“大道理”用得着你“同志弟”来给我讲吗?自己刚结婚三天,丈夫就上前线了,我深明大义,这些“大道理”我比你“同志弟”懂。但新媳妇并没蔑视通讯员,傻乎乎的通讯员让她喜欢。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两个人之间进行了一场颇有趣的“对话”。

2.思考若把新媳妇换成一个非常配合的老大娘可以吗?更能表现军民之间的深情呀?

明确:创作意图决定创作内容,作者不是简单地表现军民鱼水情深,而是借战争背景来表现美好的人情、人性。新媳妇喜爱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喜欢到忍不住去捉弄他,看他手足无措的样子,这里面既有青年男女间自然而然的美好情感,又有一种类似于姐弟的感情,甚至还有一种母性在里面。

作者自述:“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可见作者不是简单地表现军民鱼水情深,而是通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表达了对真诚的人际关系的向往,歌颂了美好的人情和人性。

【作业布置】

请大家根据上下情节发展之间的逻辑联系,结合前面我们分析得出的人物特点,发挥合理想象,设计“通讯员受气”的对话和情境,5-6行即可,注意语气词和称呼等。

【板书设计】

百合花

茹志鹃

赏人物 通讯员和新媳妇

细节描写     

品情感 军民情和人性美

参考文献

[1]汪政.不是爱情的爱情——再读茹志鹃短篇小说《百合花》[J].文学教育(上),2020(04):17-19.

[2]程翔.我教《百合花》[J].语文学习,2019(11):34-37.

[3]司徒佳娜.半瓣花上说人情——以《百合花》课堂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13):31-33.

[4]薛慧.也谈茹志鹃《百合花》的教学处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8):11-13.

[5]茹志鹃.《百合花》的写作经过.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05期 第3-4页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