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参赛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20-10-13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课前学习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 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 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 乍: 读zhà,初,刚。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 将息: 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 堪:能够。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 得:捱得到。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 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 了: 概括。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2.查阅资料,填空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 婉约 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 《菩萨蛮》 《武陵春》 、《声声慢》等。 《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 婉约派正宗 词人。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 南唐后主李煜 和 南宋时期的李清照 。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 辛弃疾(字幼安) 并称为“济南二安”。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内容多是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多是怀旧悼亡,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词风凄婉哀怨。 课堂探究 思考一:1、《声声慢》创设凄凉意境,传达愁苦感情出奇美妙,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最突出的手法有两点,请把它概括出来,并举出具体例句。 答:(1)借叠字的运用,直接渲染凄凉心境。(直接抒情)例句:“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借情境意象的铺叙,间接表现悲苦心情。(间接抒情)例句: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2、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这一句话在形式上有何特点?在全词中起怎样的作用?又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答:(1)这个千古绝调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形式上特点是:巧妙运用叠字(14个字,7组叠字) (3)在全词中起的作用是: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使全词富有音乐美,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增强了感情。 (4)抒发感情的手法是:十四字,三个叠字句,从神态、环境、心情三方面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每一个层次的叠字之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同样是由浅入深地逐步推进,感情极为强烈。 思考题二:本文的诗眼是“愁”字,本诗借用淡酒、秋风、秋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抒写愁情, 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愁情的?(回忆所学诗句,探究意象的寓意)。 1.黄花喻 女子憔悴的容颜。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也是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同时寄托孤独寂寞的情怀。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感的寄托。 2.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3.雨是 哀伤﹑愁丝 的象征。 4.酒是 “愁” 的象征。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晚年凄凉惨淡 5.晚风渲染了一种 愁情 。 6.过雁是离愁、思乡的象征。 愁: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 主旨: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目标检测 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4.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抒发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5.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词人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等等,词人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答:1.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4.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5.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6.下面是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推荐语,请你为李清照的《声声慢》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有文采,不必拘泥于所给例句的形式,要突出该词的特点,不少于50个字。 这是一幅气吞万里的江山图景,一部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它用窥民疾苦的目光取景,用浩然正气构图,用报国热情调色,再用如画的语言将其装裱得浑然天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晓畅易懂;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意境优美;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情感真挚。一首《声声慢》,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 课堂小结 比较鉴赏 1.苏辛均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答:(1)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2)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答案二: (1)相同点:①景物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所写景物都雄奇伟壮,场景都气势恢弘,意境都雄浑壮阔。 ②人物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少年得志,婚姻美满,儒雅潇洒;赤壁鏖战时,他指挥若定,以弱胜强,建立功业。这样的形象充分体现出豪放气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孙权继承父兄大业,年轻有为,英明果断,积极抗曹;刘裕虽出身卑微,却能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势如破竹,成就北伐大业;霍去病,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廉颇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壮心不已,愿为国家效命。这些英雄豪杰均体现出豪放气势。 ③事件方面。两首词中展现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的北伐中原,西汉与匈奴之争,南宋与金之战等,都是历史的巨幅画卷,均能体现出豪放气势。 ④情感方面。两首词都是词人面对祖国河山,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两首词的结尾虽都有点儿感伤,但不同于婉约风格的伤感,而是苍凉、忧愤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情。 (2)不同点:①形象上,所写之景及人有所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主要写的是周瑜,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周瑜、孙权同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苏轼与辛弃疾却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周瑜高雅洒脱,春风得意,二十四岁做中郎将,三十四岁做三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而满腹经纶的苏轼却不但未被重用,而且被贬。苏轼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孙权十九岁成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二十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以少胜多。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②语言上,苏词开阔明朗,如:“穿”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陡峭,具有立体感;“卷”字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二字就蕴含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③手法上,苏词以描写为主,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而辛词以叙事为主,人物蕴含在事件之中。另外,苏词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乔初嫁”衬周郎;而辛词用典颇多,典中套典,自然精当。 ④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际遇,在感伤自我的同时,豪中带旷,即借周瑜的英雄气度抒写自己的豪迈、旷达;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刘裕等英雄的壮举来斥责统治者的贪图享乐、苟且偷安,流露出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豪放之中蕴含更多悲壮之气。 知识卡片 1.词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曲歌唱的歌词,叫曲词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章或诗余等。词牌不等于题目。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段在音乐上叫片或阕,阕是乐曲终止的意思。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一阕或多阕的。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全盛于宋代。词史上出现了“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 2.怀古诗 题材特征是标题中含有“咏史”、“怀古”“登某地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内容情感多是缅怀先贤,表达敬仰和惋惜;自比古人,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和伤感;借论古之得失,借古讽今,忧国忧民。手法多用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化用典故、借古讽今等。 3.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按其风格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比较狭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其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秦观、周邦彦、姜夔等。豪放词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内容上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其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等。 4.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5.衬托,也叫映衬。运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的作用大致说来有以下两种:①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②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 衬托的常见形式: 1.以景衬情,即通过对具体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2.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 此外,衬托的方法还有以小衬大、以丑衬美、以虚衬实、以反衬正等。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