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0-10-12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教学难点】 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能客观评价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的超脱与感悟。 【教学方法】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的合作探讨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2012年,武汉大学王兆鹏老师和他的学生编写一本书,名字叫《宋词排行榜》,从两万多首宋词中遴选100首来排名,排名的依据是自创作以来被人广泛传颂和研究的程度和此书以及各种被各种词选选入的次数,《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之无愧排在第一。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绝唱《念女娇赤壁怀古》 (补充:宋词排行榜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选取宋元明清以来有代表性的词选107种;二是互联网的权威搜索引擎谷歌和百度所链接的关于宋词的网页数目;三是根据吴熊和先生主编的《唐宋词汇评两宋卷》来统计历代有关宋词的评点资料;四是20世纪有关宋代词作赏析和研究的单篇论文;五是依据《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和《全清词顺康卷》来统计历代词人追和宋人词作的篇数。并分别以50%、10%、20%、15%和5%的比重进行参考和计算。 我们通常认为,今天大众熟悉的作品,古代也一定流传很广;当下人们喜爱的作品,历史上也一样被人推崇。但在看了这本书之后,确实会颠覆我们以往的认识。今天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历史上不一定有影响力;历史上曾经被多数人看好的作品,今人未必关注。排比出宋代词人三百家,遴选出影响力最大的十大词人:辛弃疾、苏轼、周邦彦、姜夔、秦观、柳永、欧阳修、吴文英、李清照、晏几道和贺铸。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绝唱。)二、作者简介 首先,我们先来见见老朋友,大家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在学习《赤壁赋》中对苏轼的学习吗?你能不能简单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1、说说苏轼: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 作为欧阳修的得意弟子,苏轼接过自己老师一代文坛盟主之位,引领着北宋文学走上一个发展高峰。可以说,最为欧阳修之后的文坛盟主,苏轼可谓当仁不让,他的诗文书画可谓样样精通,不仅精通,每一方面几乎都是个中翘楚。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与自己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诗歌方面独树一帜,与开创江西诗派的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创豪放派,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名列宋四家之首 可以说苏轼就是五百年难得一见的千古全才呀,旷世奇才呀。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奇才,在仕途上却历经坎坷,不禁自嘲“试问汝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2、聊聊背景: 在进入课文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没有同学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念女娇赤壁怀古》和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苏轼的《赤壁赋》是什么关系?苏轼在什么境况写下这首千古佳作的? 大家动动脑筋,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关键词:“乌台诗案”) 这首词和前面学过的《赤壁赋》几乎是在同一年写得,可以说是姐妹篇。我们知道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 时隔千年,人们记得不是苏轼为什么被贬到黄州,而是他在黄州留下的东坡和雪堂,人们记得的不是他杂政治上的与保守派或者改革派额纠葛,而是他在黄州留下的三篇千古佳作。可以说黄州虽是苏轼政治上的低谷,却是他艺术上的巅峰,黄州成就一个苏东坡,而苏东坡也成就了黄州。 这就是苏东坡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三、诵读全文,品味赏析 (一)感知全文 1、听录音,读准字音PPT: 初嫁了liǎo 羽扇纶guān巾 一尊还huán 酹lèi 2、大家在听录音时注意它的朗读节奏和停顿,你们也可以跟着录音朗读 PPT展示:课文节奏划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加着重号的表示重读,“~~”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 学生朗读 2、解题 从词的标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谈谈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 解释:《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赤壁怀古》是标题。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赤壁:地点(包含事件、人物) 怀古:内容情感(借古讽今/借古伤己) 3、字词详解 接下来,大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或者老师ppt上的注释,先自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什么? 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词句内容。 风流: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千古风流人物。 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风流才子/风流倜傥。 ③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风流案件/风流韵事。 ④轻浮放荡:风流女人。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本词中用“樯橹”代指水军,指明是水战,与“灰飞烟灭”的火攻相呼应,形成对照,更能表明周瑜“水上偏能用火攻”用计之巧妙高超。(有的版本用“强虏”,各有其妙。“强虏”突出了对方的强大,反衬周瑜英雄豪杰的本色。)、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之景 下阕:抒发怀古之情 四、合作探究 (一)分析上阕,感受豪放的气势。 苏轼这首词历来被当做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作,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词中哪些句子让你感觉非常有气势?可自由发言,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讨论,2分钟) 生: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为什么呢? 生:写得很好,其中的‘江’字,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开篇就定下了这种高昂的气势。 师:嗯,不错。这位同学选择了第一句。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看来大家果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对吗?(板书作画长江、浪花) 生:可以这么理解。 好,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营造一种怎样的意境?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师:“大江”就是指长江,以大修饰江,突出滚滚长江,浩浩汤汤,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给我们营造一种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千古”穿越时空,给人以深邃厚重的沧桑之感,则体现一种深邃的时间 所以我们可以概括,开头两句,融时间与空间于一体,营造了开阔高远、大气磅礴,气势非凡的意境,奠定了全词的豪放基调。(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从时间和空间上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把读者带到了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古往今来风流人物的无限怀念之情。) (朗读指导:因为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所以我们朗读时,要奇峰突起,语音浑厚,情感激昂。“大”要重读,一锤定音,定下全文豪放的基调。示范) “江水”比喻时光。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会想起这句“大江东去”。如此的磅礴气势,更让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我觉得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更有气势。 师:理由呢? 生:三个短语分别从形、声、视等角度结合起来写,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 师:哦,这位同学真是慧眼识英才呀。的确,这一句可以说是写出赤壁壮美之景呀,让人眼前仿佛看到波涛翻滚的现象。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苏轼是怎样把赤壁的壮美之景写出来的?哪些字用得极妙?(板书: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明确:(学生自由回答) “乱”——写出山崖岩石的险怪 ——“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穿:寓动于静,写出了乱石高耸入云的动势。描摹出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形状、动静)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拍:动态感极强,水石相搏,仿佛能听到一阵一阵浪花击打岸边的声音,描摹出赤壁水势汹涌澎湃。(声音、视听) “惊”——写出江水的来势凶猛,汹涌澎湃 ——“惊涛拍岸”是从声的角度写的。“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蟆钡囊庖澹饫锸恰绑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卷起千堆雪”则是从视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和波澜壮阔。卷:动感十足。雪:突出浪花的颜色。卷起千堆雪,表现出惊涛拍岸、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气势,给人展现出一幅雄奇壮丽的景象。(颜色、夸张、比喻)61558; 这三句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从形状、声音、颜色等多方面描写赤壁雄奇壮美、波澜壮阔的景象。面对如此景象,词人心中满是慷慨激昂的情感。 (朗读指导:正因为这三句波澜壮阔、雄奇壮丽,要读出这种感觉,语调就要慷慨激昂,情绪饱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几个形容词和动词重读。示范。)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 总结:同学们的分析都很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词的上阕第一遍,记得要读出这首词的豪迈气势。 苏轼站在赤壁之上,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波澜壮阔、气度恢弘的赤壁之景,不禁感慨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家思考一下,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即使对上文赤壁之景额概况,又是对下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的确,如画的江山,孕育出许许多多风流人物,“如画的江山”其实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所以接下来,苏轼就写到在这历史舞台上曾经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谁呢? 生:周瑜。 现在我们知道,苏轼前面描绘如赤壁之景其实只是他为周瑜搭建的一个舞台背景而已。 (二)分析下阕,体会苏轼的情感。 那么,苏轼会怎么来写周瑜,在他印象中,周瑜是个怎样的人物?接下来,我们一起走入下阕。同样地,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词的下阕 学生朗读下阕 站在赤壁之上,苏轼想到的周瑜是怎样的? 生: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师:那你觉得这样的周瑜有怎样的特点? (外貌)——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儒雅翩翩 明确:“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这样,我们就把关于“风流人物”一词解释清楚了。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 师:除了这一句,还有刻画周瑜的词句吗? 生: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师:“谈笑间,強虏灰飞烟灭”,如果说前面几句属于正面描写的的话,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句呢? 明确:侧面描写。用“樯橹灰飞烟灭”来衬托他的指挥艺术。 “谈笑间”与“樯橹灰飞烟灭”就是对比。前面十分轻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现了那么强烈的效果。 6、“樯橹灰飞烟灭”由于版本不同,“樯橹”有的版本作“”。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 明确:“强虏”好,强调了人的强大,恰好与“灰飞烟灭”形成一种强烈的效果,敌人非常强大,但是,在周瑜的镇定自若的指挥下,强大的敌人“灰飞烟灭”,变成了烟云。 ——“樯橹”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词,直接好呢,还是含蓄好?当然还是含蓄更好。“樯橹”,这里不应该只指舰船,更应当指曹操的所有八十万水军。“樯橹”更能够体现曹军的“水军”的特点,更可以让我们想起曹操的武装,就如同现在的什么驱逐舰、巡洋舰、鱼雷艇之类的一样。 师:这又写出周瑜什么特点? 生:从容淡定、胸有成竹 师:对,刻画了周瑜从容沉着,指挥若定,潇洒从容的形象,表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看来人家周瑜不仅有文化,有风度,能舞文弄墨,而且有智慧,有谋略,也能舞刀弄枪,而且有张良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华。 师:我发现大家在讲描写周瑜词句的时候,没有讲“小乔初嫁”这句?这一句在这里究竟表达什么意思?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生:不可以。“初嫁”强调的是时间,初,也就是表示周瑜还很年轻 “出嫁”则强调一种事实。 师:苏轼为什么要插入这一句呢? 明确:运用衬托手法(可伶大美人小乔变成绿叶,衬托起周瑜这朵大红花)以美人衬英雄,借周瑜娶小乔一事,说明他指挥战争时,年纪轻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衬托出周瑜风流倜傥的潇洒风姿。 师:总结上面大家所说,我们可以发现,苏轼笔下的周瑜是一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文武双全、年轻有为的人。苏轼苏轼为什么思慕周瑜的年轻有为?借此他想表达什么? 明确:怀古是为了思今。词人赞美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词人47岁,周瑜24岁)。 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的豪杰人物,来扭转宋廷不景气的现状啊!最最渴望的就是自己能象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这正是词人缅怀周瑜的原因之所在。 周瑜 苏轼 年龄:20几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明确:反衬自己的落魄无为 真是造化弄人,当年的赤壁是周瑜建立赫赫战功的战场,眼前的赤壁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相比之下,即使乐观如苏轼,也不尽自我嘲弄,发出一声浩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一句应该怎么理解。 师:这句怎么理解? ——苏轼是假设周瑜死后还有灵魂。苏轼想:如果周瑜的神灵还在旧战场上的话,知道我将近半百还在追慕他的年轻有为,还在想着建功立业,那么周瑜肯定会笑我,笑我自作多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抒发的是词人年岁将老、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总结: 在《赤壁赋》中,苏轼叙述的曹操的英雄业绩,而在这首词中,苏轼却给我们刻画一个年轻有为的风流人物形象——周瑜 怀古(周瑜): 作者站在赤壁之上, 你看人家周瑜,是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而我苏轼自己呢 伤己(苏轼):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志 这就是这首词的主题 怀古伤已:苏轼借周瑜的功业,抒发自己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六、拓展研究: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情绪,你怎么看?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明确:第一种更好些。因为就全诗而言格调比较昂扬向上。 ——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有感动,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想想自己,年华老大,而功业少成。可人家周瑜,仅三十岁,就已立下赫赫战功,名垂青史。自己能与周瑜比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有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当然,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 我觉得这一句并不消极。 “人生如梦”,是早年颇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词人,在仕途失意,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后,对人生的一种感慨。苏轼在本词开篇就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风流人物的是非成败转头皆空了,在风光的英雄人物最终也会消失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有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作者斟一杯酒洒向曾经见证了英雄人物功绩的江月,如此祭奠江月也可以看成词人对古人功绩的仰慕,词人依然渴望建功立业、具有积极进取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 他在《赤壁赋》中写到曹操时也这样说:“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从这种感慨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旷达洒脱。 苏轼对永恒的“江月”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在《赤壁赋》中还说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本词他也写到“一樽还酹江月”,江月见证了英雄人物的功绩,祭奠江月也可以看成词人对古人功绩的仰慕,词人依然渴望建功立业、具有积极进取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 五、总结: 用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的结尾总结全文 在《苏东坡突围》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六、作业: 背诵全诗。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 瑜 咏——怀——慨 苏 轼 七、拓展: 1.豪放和婉约也不是绝对的,豪放的苏轼也有柔婉的作品。如《江城子》,苏轼最典型的婉约诗。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2.与课文有关的杜牧的《赤壁》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考: ①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② “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③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①这一句表现手法是运用典故。 ② “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③曲折的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