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0-10-04 手机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是本单元的第三首诗歌。旨在让学生掌握相关文本知识的同时,明白诗人蔑视权贵、敢于反抗斗争的精神和向往自由、追求乐土的美好愿景,从而更好的体悟自己的人生,积极的把握未来。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并描绘梦境,体会浪漫主义诗风。

2、通过知人论世,分析诗人感情发展变化。                   

3、探究留别之情志: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中描绘的意象,理解借梦境表达现实的手法,学会欣赏诗歌。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诡谲凶险的梦境境,感受诗人的现实处境,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探究梦中仙境的内涵

2. 留别之情志: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受并描绘梦境

一、导入

作者李白:对于李白的诗、酒、剑,诗人余光中这样说过:“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诗:

a.体裁:传世900余首,但多为古诗(用韵自由;平仄不讲究;字数不一),《瓯北诗话》的作者赵翼说:“青莲集中古诗多律诗少。”

b.内容:(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抒发豪情壮志。

c.风格:豪放飘逸。是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诗风的源头是屈原,继承和发扬的杰出代表是李白,那请问,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有哪些特征?大胆的夸张、瑰丽的想象、引用神话传说。

二、解题:

吟: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

61548; 口述:送别诗的抒情类别:

(1)表达离别的愁绪

(2)表达劝慰、激励和关心

(3)表达心中积愤或心志

(4)综合表达: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也有劝慰激励之意

那么这首诗会是哪一个类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整体感知

1、师范读

2、齐读,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3、试用概括一下诗歌的脉络:梦因—梦境—梦悟

四、研读第一段

1、指定学生朗读,并解决字词疑难

2、诗人梦游的对象天姥山,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运用哪些手法去表现的?

①神秘奇特:云霞明灭或可睹

教师提问:题目既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

瀛洲”是东海三神山之一,把天姥山与神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了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因为“云霞明灭”的天姥山与“烟涛微茫”的瀛洲同样神秘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山的“或可睹”就成了一种强烈诱惑,产生了景仰和向往之情。

(我们对向往的地方又去不了通常会说:虽不能及,然心向往之。李白则说,虽不能及,然可梦之。)

②高峻巍峨:以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的名山赤城、天台相比以及下文“见海日”、“闻天鸡”(夸张、对比、衬托)——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等。

五、合作完成第二段

1、集体朗读,并解决字词疑难

2、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五个场面:①请分别用四字归纳;②概括各场面的特点,说明理由;③用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1)梦至剡溪  特点:清幽寂静  

描述:诗人一入梦幻,随即进入一个神幻空灵境界,一夜之间飞过镜湖,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又飞到剡溪,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眼见绿水荡漾,耳闻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静。

(2)山之日景  特点:壮美奇绝

描述:诗人穿上了偶像谢灵运当年登山穿的木屐,登上了他当年曾攀登过的石级——青云梯,就像脚下生风,直向高耸入云的山径攀登。山腰上,只见海日升空,只听天鸡高唱。好不壮观。

(3)天黑景象  特点:离奇险怪,甚至恐怖

描述: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好恐怖呀。此时,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

(4)神仙洞府  特点:壮丽辉煌,美妙无比

描述:闪电划过天际,惊雷震响长空。山峦崩塌,大地动摇。仙境的石门轰然一声从中间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云中的神仙们披着彩霞作为美丽的衣裳,驾着长风当作自己的宝马,纷纷赶来。你看,那弹琴的是温柔的老虎,那驾车的是妩媚的鸾鸟。仙人们济济一堂,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多么盛大热烈的场面,像是在迎接诗人的到来。

(5)梦境消失  特点:魂悸魄动,迅速消失

描述:突然魂魄惊惧,猛然醒来,仰天一声长叹。环顾四周,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那些美妙的梦境都消失不见了,好失落呀。

3、再读梦境,加深体会。

六、作业:背诵第一、二节。

第二课时  

知人论世,理解李白用浪漫的手法表达自己傲岸个性和追求

一、检查背诵

二、完成第三段学习

能活在梦境中的人是幸福的,鲁迅如是说,然而总有梦醒的时候。诗人由梦而醒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留恋惋惜和失落)梦里行了千里路,醒来还在床上,这不是我们都经历的正常现象吗,诗人怎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失落感呢?

我们知道,梦是现实的影射,是现实的反映。我想,梦中的经历和他的人生经历是密切相关的,那这种失落感就是源于现实,那么诗人在现实中经历了什么不公平的待遇呢。根据诗人人生经历和描绘的梦境,请你说说诗人的情感在这里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补充诗人从政经历: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道士吴筠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以为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就要实现了,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又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受到排挤,天宝三年(744年)被“赐金放还”。

明确:

场面一:征召入宫,供奉翰林     意气风发、飘然快意、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李白

场面二:御用文人,宫廷词臣    (没有察觉,不以为耻,反以为傲)沉迷陶醉的、乐而忘返的李白

场面三:才非所用,难酬大志     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李白

场面四:放浪形骸,蔑视权贵     飘飘欲仙的李白

场面五:遭遇排挤,自请放还     失落怅惘的李白

三、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手法,描述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一样的梦中之境,梦中的奇幻变化,也是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变化。那么诗人写的这个梦境,究竟想表达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并交流。

留——抒情言志:

①人生志向(选择和追求):宁骑青崖白鹿访名山       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

寄情山水的自然自由自在的随性生活      受拘束束缚压抑的官场生活

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的思想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唐寅: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②人格精神:不妥协,敢反抗的蔑视权贵的精神!追求个性的自由张扬,人格的独立和傲岸。              

人格是独立的,站立的,对立的。——人格不自由,不独立,矮化的

追求和向往神仙世界是为了保持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无论是显荣还是失意,都是清高脱俗,豪放旷达。

四、研读全文,探究李白诗歌豪放洒脱,清新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

提示:从诗歌的意象选择、手法运用、意境营造和思想情感等方面考虑。

1、意象选择:有超尘脱俗之气,雄浑瑰丽之象。——雄山之高,动物之猛等。——雄壮气、神秘气、脱俗气

2、手法运用:夸张、想象。——崇高气、浪漫气、

3、意境营造:梦境——仙人出场。气势非凡,富丽堂皇。——壮阔气

4、思想情感:崇高品质,傲岸气质。——刚烈气、豪迈气、奔放气

五、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六、就诗人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写一篇文学短评。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