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眼聚焦,劳动光荣——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0-09-29 手机版 | ||||
一、单元教学导语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劳动光荣”, 选入了三篇分别叙写袁隆平、张秉贵、钟杨事迹的人物通讯,一篇关于“工匠精神”的新闻评论,以及两首关于乡村劳作的古诗。“劳动光荣”的素养目标为 “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 ,深入体会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思想。所以,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这一真理,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是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从文体要求上来说需要把握新闻的特点,如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等;学会写作人物通讯与新闻评论以及与之相关的新闻传媒类文体;提升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表达交流的能力。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上来说,侧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思维品质提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关注社会中的劳动者,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阅读与分析文本,了解人物通讯、新闻评论的特点(抓住典型事件、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掌握新闻评论的行文逻辑)。 3、关注社会事件,了解新闻短评的特点,学会新闻短评写作。 4、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提高新闻传媒类表达与交流水平。 三、单元教学设想 1、注重时代性 在自媒体盛行与多媒体广泛运用的时代,学习跨媒介表达,把当时的社会生活与当下的时代发展联系起来,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 2、注重文体特征 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有新闻通讯、新闻评论、古诗等文体,教学中增加了宣传语、解说词、拍摄文案等。抓住文体特征进行针对性教学,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3、注重实践性 以任务为导向设计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 4、注重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活动任务中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探究、辩证思考等,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设计共五课: 第一课:千里眼——确定对象事件典型(2课时) 第二课:艺术眼——巧选角度细节动人(1课时) 第三课:黄金眼——直面事实立场鲜明(2课时) 第四课:今眼——理性表达逻辑严密(1课时) 第五课:古眼——颂赞劳动经典传承(1课时) 第六课:我眼——立足真实辩证思考(2课时) 第一课:千里眼——确定对象事件典型 第一课时 光荣的劳动 杰出的贡献 核心任务:熟悉第四课,梳理三位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魅力。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 2.梳理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的人物事迹和杰出贡献。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活动:通读本单元第4课,分别梳理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所做的杰出的贡献,并分析其中体现的精神品质。要求:用表格、思维导图或纲要的形式整理,组内评比,并将优秀作业张贴在班级作业展示区。 表格示例 袁隆平: 钟扬: 纲要示例 张秉贵 一团火精神——敬业——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忘我 精神品质: 1.热情、体贴入微 。例如:对抱孩子的顾客:孩子哭闹时给孩子糖果;对赶火车的顾客整的前面顾客同意后先进行服务;对气呼呼的顾客耐着性子满面笑容地接待;对不同年龄体质的顾客介绍不同的糖果……总之,不同情况用不同的对待方式。 2.忘我 敬业。例如:不因私事让顾客不顺心,了解糖果的生产制作流程,熟悉自己的产品。 3.不断反省、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作业区引导语: 劳动者辛勤、诚实地劳动,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使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社会进步在每一个劳动者的推动,而每一个劳动者都是一颗蕴含无穷力量的“原子”,构筑了我们这个时代稳定的基架。他们忘我、无私、热心、敬业……这些内在的精神将感召我们“后浪们”奔腾向前。感谢他们! 第二课时 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人物通讯之典型事件及表达 核心任务:学习新闻通讯的报道角度和写作方法;感受袁隆平、张秉贵、钟扬劳动者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涉及篇目:《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 学习目标: 1.了解选择新闻通讯的报道角度对于新闻通讯的重要性。 2.依据对本课三位人物事迹的了解,为微纪录片《工匠精神之人物选播》选材并写作解说词。 3.分析人物通讯语言的表达特点,理解其独特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所需资源:《新闻报道人物通讯写作方法探析》蒋海潮 学习过程: 任务一:新闻角度我来析 活动1:资料展示::新闻通讯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好的新闻通讯必须是有一个好的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新闻角度的选取在于追求新闻价值。选好新闻角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尽可能使某件事实发挥出对社会的最大影响。选择新闻角度一般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主题角度。(二)素材角度。(三)表达角度。 活动2:谈一谈第四课三篇通讯选择的新闻角度有什么异同? 分析:相同点,主题都是表现劳动者的精神,体现劳动的价值。表达方式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与抒情。 不同点,素材角度,《喜》素材多是集中于袁隆平水稻研究的过程,体现他的敬业、不惧权威、勇于挑战、坚持真理等品质;《心》素材多集中表现张秉贵在柜台上所思所做,主要体现他的热情、敬业、体贴;《探界者》材料选自钟扬生活工作的不同角度,从不同侧面体现他的忘我、责任感、崇高理想等精神。 表达角度:与《喜》《一团火》相比《探界者》多用现代社会的“新词”如“达人”“奇葩”“”,以吸引新一代的读者。 (说明:这一部分的分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报道有角度,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三篇通讯新闻角度的异同能简单说明即可。) 小结与过渡:“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得出的结论会不尽相同。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中,角度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物通讯更是如此,因为他直接关乎人物的价值能不能充分呈现。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当一回编剧,为微纪录片选一选素材,写一写解说词。 任务二:典型事件我来选 为杰出人物画像:假设我们是微纪录片《工匠精神之人物选播》摄制组的成员,要为这三位人物作专题报道,为了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需要你选择一个更细的主题角度表现人物的价值,你分别会选择哪一个片段或那一组事件(典型事件选择)进行拍摄?请写一段画外音进行说明。(100字左右)注意: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一个人物进行写作。(尽量引导同学三篇课文都有涉及。) 示例 作业展示与交流环节:在此环节的交流中,着重引导学生说明事件背后的精神品质。 小结与过渡:对于我们在座小编剧来说,我们能比较轻易地选择好一个或组画面来表现人物,是因为三篇通讯稿为我们提供了典型的事件。比如袁隆平在大年初二去田间工作、张秉贵面对不同顾客的不同服务态度服务方法、钟扬放弃武汉的副局级干部身份去做一名普通教师……。这些能体现品质的新闻事件正是文章魅力的源泉,因为典型的事件能充分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也能充分体现作者所选取的新闻角度。 在我们这个写作过程中,我们通过文章内容的重新整合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动,感受到三位人物身上的工匠精神,感受到他们的敬业、忘我、热情、周到……获得精神给养。我们能有这样优秀的画面旁白解说,也是得益于有优秀的人物通讯稿,那么,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出优秀通讯稿,就从分析他们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入手吧。 任务三:新闻语言我来品 比较阅读关于袁隆平《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前后的两段文字,试分析课文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 百度百科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20-21] 。 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阅读课文(13段-18段) 活动1:阅读这两部分文字,它们都写了袁隆平上个世纪70年代在水稻研究上的的成就。那么这两部分文字中呈现的袁隆平的形精神品质是一致的吗? 引导:不一样,百度百科的比较单一,这里的袁隆平是杰出的、优秀的。具体的精神品质比较模糊,可以说这里的人物是平面的。 课文中的袁隆平也是杰出、优秀的,但是呈现出许多精神品质:不迷信权威、坚持、热爱、专注。可以说这里的人物是有灵魂的。 活动2:同样是写袁隆平的文字,为什么阅读感受不同?你能举例说明吗 引导:阅读感受不同是因为文字表达的不同。百度百科的记叙平面、线性,重在陈述事实;课文选段围绕人物精神品质选择典型事件,同时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记录人物的具体思想和行为反映人物精神。 比如,在写他对权威态度时,百度的原文是“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课文的表述是“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前者的叙述很客观,用事件结果来表现人物精神。后者的语言中加入作者的评论,运用议论性语言,如“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勇敢”点明袁隆平在此事件中表现的精神品质“不迷信权威”,同时表达自己的的肯定和敬佩之情。在课文中,作者还推测袁隆平的心理活动,如短语“他知道”、“袁隆平坚信”,这些使人物形象如在眼前,也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到人物的品质和价值。 那么,课后大家也可以重读三篇文章,去寻找和品味那些精彩语言,体会他们在表现人物价值方面的作用。 课文小结:本课的三位人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燕京第九景――一位普通的售货员”张秉贵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他们用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一言一行感动着中国,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还有他们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传扬着中国的古话——“劳动最光荣”。当然,我们要感谢三位作者,用他们精准而精彩的新闻报道给我们再现三位人物的光辉形象,最后希望我们能继承先辈的精神,最终成为一个称职的甚至是优秀的劳动者。 课后作业: 教育局在网络上发起一个有关新教材的学习论坛,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主题栏目部分。网友们反映强烈,踊跃留言。现摘录几条: 钟扬院长必须成为我们的劳动楷模,他是一座精神丰碑,怎么解读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一个侧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达达爱国家 "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钟扬以他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感人至深的人生画卷,清晰、丰富、厚重、鲜活。 ——藏波罗花 袁隆平是这个时代稀缺的那种人。 ——漫步 从张秉贵身上,我读到了一个高尚的灵魂,一颗火热的心。 ——one more 你能否也写一段留言表达你学了这篇通讯后对三位劳动者的感想呢? 第二课: 艺术眼——巧选角度细节动人 小细节中的大境界 ——人物通讯之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结合描写手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2.借助人物话语,更加深入剖析人物心理,看到人物所彰显的时代精神。 3.试着抓住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这三篇文章都是人物通讯,见诸纸媒。 【环节一】小细节刻画大人物 课前阅读卡片 报道人物: 职业: 文中的主人公与你印象中的该职业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 (一)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形象 1.袁隆平: ①“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眯起”“打量”“跨过”“走进”“蹲下”等动作描写;“出神地”神态描写,展现了袁隆平扎根土地、实干、心系稻田的形象。 ②段6,“拍去”“掖着”等动作描写展现他的认真、焦急;“屏气静神”“欣喜”等神态描写,可见他有所发现时的紧张与开心。 ③“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可见袁隆平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扎根土地 ④“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 对于环境的细节强调以及动作的描写,可见袁隆平不畏艰难,克服困难的决心,“14天”,时间的强调,亦体现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这14天之前可能有着千千万万的14天。 小结:有着科学家基于事实、尊重事实不畏权威的科学探索精神;对真理温和而坚定的捍卫;更有着深入稻田、扎根土地的踏实与朴素 2.张秉贵: ①段6:“拿起”“放到”“又拿出包好”“塞进”“包捆结实”;“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可见其热心、细心、周到、体贴入微 ②“顾客看都不看张秉贵一眼,绷着脸从中间柜台向东头柜台”而“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可见张秉贵待顾客的热情 ③“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区参观访问……”详细展现了张秉贵对工作的认真、有上进心,刻苦钻研等 ④“同时开动,……抬头售货,解答顾客的询问,还要不停地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工作和下班后状态的对比,展现了张秉贵工作时极大的热情与专注,也正是因此下班后方感疲惫与力不从心。 小结: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是十几年如一日的热情洋溢;不仅仅是售卖糖果,更有着对顾客的人文关怀。 3.钟扬 ①“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针对肖像的细节描写可见钟扬的朴实以及对工作的认真。 ②“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工作安排:……”“而他双肩包里很多张小纸条显示出,他的工作依然很满……”对时间争分夺秒的利用 小结:对种子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能深入大山收集标本亦乐意走进基层科普知识; 在人物通讯作品中不仅可以借助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性格,还可通过环境、场景地细致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生动细节地刻画使得人物形象饱满而真实。 【环节二】小细节彰显大时代 张秉贵与袁隆平都成功入选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新华社组织编撰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钟扬2018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入选2018-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结合他们的话语,谈谈不同时代的他们为何能感动中国,他们又分别彰显着怎样的中国精神? 明确: 1.物质匮乏年代,袁隆平对梦想的追求也是富有家国情怀的责任担当,更是心怀天下的仁厚 2.张秉贵认真负责,忠于岗位,为人民服务的忱挚热情。他亦是众多平凡普通人民的代表——在新时代的中国满怀希望地积极而认真地期待明天。 3.钟扬对梦想有着执着不懈地追求与探索,他朝着“改变人类命运”的终点,争分夺秒地奋斗者,也在筑梦途中,以一己之力点亮、助推更多人的科学梦。 【环节三】小细节传达大情感 任选其一,你将如何从细节的角度讲述20世纪20年代伊始这场战役中属于我们的故事? 第三课: 黄金眼——直面事实立场鲜明 镜头下的劳动者 ——纪录片拍摄筹划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纪录片拍摄的流程,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提升媒介素养。 2.通过纪录片拍摄筹划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辩证分析的能力。 3.探究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活动准备: 1.观看纪录片《中国医生》。 2.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通讯。 3.组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摄制组。组长是导演。其他组员分别负责编剧、摄像、音乐、剪辑、宣传、灯光、制片等工作。相互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4.四开白纸、笔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 情境设置 风里来雨里走 一刻不停留 汗也撒泪也留 昂起头向前走 我们的幸福和权力 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 劳动创造了这个世界 劳动者最光荣 从昨天到今天到永远―― 劳动者最光荣 ——《劳动者赞歌》 假如你是一位时光的记录者,穿梭于时光中,用镜头去拍摄一部有关劳动者的30分钟纪录片,你会怎么做呢? 资料补充: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活动过程: 【活动一】确定主题 一部纪录片在拍摄时,一旦确立了主题,实际上就划定了一个拍摄的方向,从而使得拍摄工作在事件进行的过程中选择得当,不会显得无从下手,搞不清楚该拍什么不拍什么。所以,作为初学者,我们先确定明确的主题,寻找到一个小切口,更便于操作。 本次拍摄的主题范围已经确定,就是探究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各摄制组需要讨论并确定具体明确的方向,由导演负责说明具体主题及拍摄理念。 活动流程:教师确定主题范围——小组讨论——导演说明具体主题及拍摄理念 活动小结: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是一个需要辩证证思考的问题。在确定拍摄主题的时候,可以选择几个对立面如物质与精神、劳动分工的高与低、劳动价值的当下意义与未来意义等,或者以时间为纵轴来讲述故事体现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资料补充:选题检验 我们从自己最熟悉最有经验的东西入手设想了吗? 我们从自己最有感觉的人和事入手设想了吗? 我们从最有时代精神特征的东西入手设想了吗? 我们选择最新鲜、最生动的事和人了吗? 我们考虑了所拍摄内容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独特性了吗? 我们所拍的对象是当下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吗? 【活动二】选取素材 本次拍摄的素材必须包括《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通讯的内容,此外各摄制组可以自由取材。 1.收集人物资料,进行筛选。 2.前期采访(考察被拍摄对象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状态,从而对被拍摄对象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与被拍摄对象面对面的交流,与对方建立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得到对方的信任,从而了解更为真实的信息作为拍摄的辅助资料) 活动流程:小组筛选课文素材——小组确定其余素材——小组展示选材结果 【活动三】构思大纲 拍摄大纲就是为拍摄一部影片或某些场面而制定的拍摄要点。可以有粗线条式、段落式、分镜头式等多种写法。 本课采用的拍摄大纲以幕和场景为单位,内容包括整个影片的故事梗概(1-2段)、程序提纲以及与这些因素相关的详细信息,如可能用到的影像档案资料或者需要进行的专门的摄影和采访等。 【活动四】撰写解说词 在声画兼容的纪录片视听空间里,画面的主体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声音语言,特别是解说词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它对纪录片画面中上下的穿缀、历史的阐释、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叙述、主题的升华、情感的抒发、意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说词要求: 一、形象生动,画龙点睛 形象生动的解说词简洁凝练、优美流畅,能给观众带来无穷的韵味和美的享受。 二、幽默诙谐,情趣盎然 富有幽默感的纪录片解说词不仅能表达创作者的情致和感悟,传递画面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信息与感情,还能让观众在另一种“审美空间”中获得“审美期待”的满足。 三、抒情写意,落笔生辉 纪录片的解说词在风格上接近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诗情的注入,我国传统艺术创作十分注重写意,讲究 意境。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有了“意”的加入,会很有韵味。 四、饱含哲理,意味深长 纪录片通过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对社会深度的洞察、对人生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一种超乎现实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 活动流程:小组合作为一个分镜头撰写解说词——三个小组上台展示——学生点评 【活动五】定片名,写宣传海报 各摄制组为本组的纪录片取一个片名,写一份简短的宣传语。 要求:反映在拍摄纪录片后对劳动价值与意义的深刻思考。 活动流程:小组讨论——所有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示例: 片名 《致敬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 主题 平凡的劳动中蕴含着伟大。 素材之一 酸辣粉店的老板和老板娘的工作 2-1解说词: 晨曦初现,小镇的街面渐渐苏醒过来了。拐角处酸辣粉店的老板与老板娘又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了。这是一家在小镇开了18年的老店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老板与老板娘的动作及其麻利快速又井井有条。酸辣粉店的一天从袅袅升起的烟雾,酸辣冲鼻的香辛味,叮叮当当的刀剁声中开始了。 宣传语:人间烟火气平平常常不渺小 心中热忱情真真切切实伟大 资料链接: 1.百度百科、知乎 2.《纪录片制作教程》董春晓 浙江大学出版社 3.《纪录片制作教程》谭天 陈强 暨南大学出版社 第四课: 今眼——理性表达逻辑严密 袁隆平:大国工匠——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为例看新闻通讯与新闻评论的异同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能概括典型事例,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新闻通讯与新闻评论的异同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工匠精神所表现的时代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悟袁隆平身上的工匠精神并传承工匠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 新闻通讯与新闻评论的差异,并尝试修改新闻通讯为新闻评论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喊闪亮的名字——为工匠精神作注 活动环节一:看中国功夫——高手在民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小视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导入活动主题。 【情境】课前视频观看木匠阿木爷爷与鲁班锁,鲁班凳,引出工匠精神。 生畅谈观影感受。 师: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 他们拥有闪亮的名字,他们身上拥有这种共同的品质就是工匠精神。今天我们先通过研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新闻评论,看看文章对工匠精神的诠释。 活动环节二:我来下定义——我读到的“工匠精神” 设计意图:利用下定义的学生活动形式读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表达内容,梳理出新闻短评的观点以及厘清本文的观点脉络。 【情境】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仔细研读文本,以“工匠精神是……“为句式,使用课文原句或自己的理解,说说你读了这篇新闻短评后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总结:新闻评论就是媒体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发表的观点和看法。筛选好的论题非常重要。 活动环节三:设计表情包——还原劳动现场 设计意图:阅读新闻通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及设计表情包的活动,感知新闻通讯的叙述特征。读读重点段落,研究他身上的价值与品质。【情境】我们这个单元有一位名人——袁隆平,他拥有闪亮的名字,他平凡而伟大,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就是还原劳动现场,研读并梳理人物事迹,品读细节描写。用叙事法给同桌讲述他的故事。并为重点情节设计表情包。 师: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喜看稻菽千重浪》(重点赏析“曾 记否”6-11 段) 明确:《喜看》:具体事件——6-11段:用倒叙的手法,追述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挑战.这种挑战的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总结: 人物精神——袁隆平的工作方法-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作者立场——这种挑战的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 活动环节四:闪亮的名字——为工匠精神互注 设计意图:通过把新闻通讯与新闻评论两种文体之间的相互转换,体会新闻通讯与新闻评论在写作逻辑上的差异。活动前可以先提供两种文体的写作逻辑,即新闻通讯的讲述逻辑:具体事件、人物精神、作者立场;新闻评论的写作逻辑:新闻事实,观点判断。新闻通讯放大的是具体事件,而新闻评论放大的是作者的立场。 【情境一】校园开展“中国力量”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展示活动中有很多展板,请同学们设计其中一个展示板来展示袁隆平,以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形式,来表彰袁隆平身上的工匠精神。 【情境二】你作为校园电视台的记者来“中国力量”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现场采访设计者,请根据《喜看》的6-9段改写成一篇新闻评论。 学习任务二:写“大国工匠”专栏——为工匠精神打榜 设计意图:通过专栏写作新闻评论,认清新闻评论的特点和写作逻辑,并激发写作热情。 【情境】某校《某校》设计了一个专栏——“大国工匠”专栏,作为主编,你会为专栏取什么样的题目? 你还会让什么样的人走进你的专栏。请同学们尝试下面的写作,并尝试把自己的作品编写成册。 仿照《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为专栏写一篇新闻短论。以下三个题目任选其一: 《创造来源于锐意进取——袁隆平》、《普通人的工匠精神——张秉贵》《生命的高度与广度——钟扬》 课堂总结: 一稻,一心,一生挑战权威;多年,多情,多方谋求国祚。 谨以此联献给袁隆平:大国工匠 第五课: 古眼——赞颂劳动经典传承 品民生之味 展劳动之美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掌握重章叠句、赋等手法。 3.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任务情境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辛勤的劳动绽放了嫣然的花朵,结出了累累的硕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人民幸福的根本,劳动是最美的,这是因为那辛勤劳作中的痴痴执着,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坚持,更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冀。今天,让我们走进劳作之歌,亲历劳作的情景。 二、任务一:吟诵解说 “劳动之歌”展厅的一角,取用了四首古诗作为展览的题材,分别是《诗经》中的《芣苢》和《十亩之间》,杨万里的《插秧歌》和苏辙的《藏菜》。 补充资料: 《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藏菜》 宋 苏辙 爨清葵芥充朝膳,岁晚风霜断菜根。 百日园枯未易过,一家口众复何言。 多排瓮盎先忧尽,旋设盘盂未觉烦。 早晚春风到南圃,侵凌雪色有新萱。 (1)假设,你是“劳动之歌”的解说员,请为参观者有感情地朗诵所要展示的诗歌。 【参考】:朗诵的时候,要注意每一首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芣苢》:关注重章叠句;劳动的欢欣、劳动的热情。 《十亩之间》:关注重章叠句;劳动结束时的轻松愉快。 《插秧歌》关注口语、俗语,读出新鲜之意、活泼之趣;劳动的紧张忙碌、秩序井然,农人的勤劳和艰辛。 《藏菜》:关注律诗的韵律;对春日的期待,对朴素自然生活的向往。 (2)作为解说员,请为大家简要说说这四首诗歌的内容。 【示例】: 1.《芣苢》是周代南方妇女在劳动中即兴口唱的山歌。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2.《魏风8226;十亩之间》 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夕阳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夕阳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园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人渐渐走远了,她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却仿佛仍袅袅不绝地在桑园里回旋。《十亩之间》展现了一幅桑园晚归图。 3. 《插秧歌》 该诗是杨万里途经衢州,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的辛劳,所写的一首诗。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继而雨中奋战,浑身湿透仍插秧不辍。当家人送饭让农人歇息片刻的时候,农人不应却仍叮嘱家人别让小鹅小鸭来啄食秧苗。 4. 《藏菜》 冬天缺乏新鲜蔬菜,不得不在入冬前腌制蔬菜以供食用。苏辙这首诗就是在写家里人多口众不得不准备大量的腌菜,瓶瓶罐罐要准备很多,但作者一点都不觉得烦扰,反而少了许多忧愁。作者甚至还期待着春日早点到来,好有新鲜的黄花菜可吃,怎么看都像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农了。 三、任务二: 海报设计 “劳动之歌”展厅在对外宣传的时候,需要一张宣传海报,你会在海报的主图上画什么?请说明理由。 【参考】:(参考图表可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点评时再展示给学生) 表格当中呈现了主图的多种可能性,可任选一种,并说明理由。 【示例】: 主图选择:成群的妇女采芣苢的画面。 理由: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这样的图景是劳动的真谛。 四、任务三:诗意宣传 “劳动之歌”的宣传海报上,需要一段以“劳动是什么”为主题的宣传标语,试着写出。 【示例】 《芣苢》 1.劳动是什么?劳动是采摘芣苢的妇女脸上红润的笑颜,是为子孙升起炊烟的喜悦而羞涩的期盼。 2.劳动是什么?劳动是平原绣野间的悠悠农女歌,劳动是卷起布衣裙、袺襭满芣苢的劳作影。 3.劳动是什么?劳动是午后女子采掇芣苢的忙碌与欢喜,是对“多子多福”生活的美好期待。 4.劳动是在丛丛芣苢中穿梭采撷的乐趣,劳动是衣襟装满丰盛收获的美好。 《十亩之间》 1.劳动是什么?劳动是夕阳西下,碧绿的桑叶底下,一张张透红的笑脸。 2.劳动是什么?劳动是揣着满篮子的桑叶,呼朋引伴回家时吟唱的歌谣。 《插秧歌》 1.劳动是抢抓农时,插秧接力的忙碌;劳动是戴笠披蓑,雨中奋战的热情;劳动是唤食不歇,插秧不辍的辛勤。 2.劳动是大地回暖,秧苗生长的新气象;劳动是男女老少,合力协作的家齐万事康。 3.劳动是大儿小儿得力的和乐融融,劳动是鹅儿雏鸭乖巧的幸福洋溢。 《藏菜》 1.劳动是什么?劳动是粗茶淡饭的一日三餐,是瓶瓶罐罐的朴素日常。 2.劳动是什么?劳动是秋收冬藏的农家智慧,是冬蕴春生的简单期盼。 五、总结 从《左传》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谆谆教诲,到《诗经》中的“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再到《归园田居》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具体劳作…… 劳动,已经浸入我们的血脉,已经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不曾半步离开。劳动,有着艰辛、困苦的一面,但更充满着耕耘的幸福与自豪,充满着创造的乐趣与诗意。 播放视频《渔歌》(厦门六中视频),从中进一步体会劳动的诗情画意,体会劳动之美。 曾记得,囝仔时, 妈妈定定,带我去菜市, 买着我爱吃的鱼, 尚爱教我唱这首歌诗。 曾记得,囝仔时, 爸爸常常,带我去海边, 看船吹风淋雨出帆去, 听螺声响起啊,念歌诗。 天有多大,海有多阔, 讨海的人,赶潮落水, 希望有鱼来入网, 天有外大,海有多阔, 保庇大船顺风驶入港, 渔货满满,真多担。 第六课: 我眼——立足真实辩证思考 为热点事件写新闻短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和分析能力,了解新闻短评的特点,掌握新闻短评的写作结构(写作步骤)。 2.培养学生观察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一则新闻短评的优缺点,进行完善。 3.培养学生写作实践能力,学会为热点事件写新闻短评,为时评文写作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事件的习惯,提升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讨论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我看《主播说联播》 (以《主播说联播》为引,了解新闻短评之特点和结构) 导入: 在2019年下半年,一档由央视新闻媒体中心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栏目颇受年轻观众的喜爱,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该栏目是《新闻联播》开设的特别评论板块,内容聚焦国内外时事,密切关注新闻热点,,借用短视频形式,用年轻人喜爱的语言传递主流声音,实现了新闻语态之变、传播方式之变。 而这样一档全新栏目,以每个时长1分多钟的短视频对近来国内外热点事件展开简短精准评价,以鲜明的态度和观点俘获了年轻观众。而这样一种形式,在新闻领域,便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短评”。 定义:“新闻短评”——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 活动1:欣赏《主播说联播》中的两期短评,概括新闻短评的特点。 短评(一): (事件:2019年7月25日美国100名所谓对华强硬派人士最近污蔑中国推行“扩张主义”) 《究竟谁在全球到处欺侮恫吓他人?》 锐评说,美国100多名所谓对华强硬派人士最近污蔑中国推行“扩张主义”“利用综合国力欺侮和恫吓他人”,声称“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政治是常态,战争是例外,而中国恰恰相反”,这一观点荒唐得令人喷饭。 中国最新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明确“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鲜明特征。反观美国,自1776年建国至今,200多年里有90%以上的时间在打仗。2018年美国军费支出超过640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是排在其后8个国家军费的总和。 美国如此好战,却反诬中国“不是和平政权”,如果美国某些政客抱着霸权思维不放,奉行强权政治、到处欺负恐吓他人,充当“搅屎棍”,那么迟早要被21世纪全球化文明社会所抛弃。 短评(二): (事件: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湖北红十字会失职事件) 《把事情做好是救人也是自救》 这几天湖北当地的红十字会受到了当地的吐槽,大家主要质疑的就是他们在捐赠物资分配等方面做得不到位,透明度不够,效率跟不上。这个时候大家真的是着急上火。因为疫情本身就是十万火急,吐槽不是要去分散精力,而是要凝聚最大合力,相关机构把事情做好,把效率提高,不仅仅是在帮忙救别人,其实也是在拯救自己的公信力。疫情就是命令,没有含糊的余地,捐赠也不能搞成糊涂账,因为它关乎的是人命。谁犯糊涂,问责可不会含糊。“黄冈唐主任”的事就在昨天。 针对这两则新闻短评,谈谈新闻短评的特点。 1.观点鲜明。 由于要在极其短小的篇幅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短评的观点态度一定要鲜明。一般观点放在开头,但也可以在文末或文中提出,但论点一定要明确、有力。 析:“这一观点荒唐得令人喷饭”“如果美国某些政客抱着霸权思维不放,奉行强权政治、到处欺负恐吓他人,充当“搅屎棍”,那么迟早要被21世纪全球化文明社会所抛弃。” 这些语言态度鲜明,没有似是而非。 【拓展】 新闻短评的标题常常成为这则评论的核心观点,醒目鲜明。 如《“地域重视”不能变成“地域歧视”》 《美国是全球合作发展的绊脚石》 《“脚下”能踏实,心里就踏实》(近一段时间,地面突然塌陷、车子掉进去的事故出了好几起。接二连三出现脚下“坑”人的事故,影响的是人们的安全感。必须采取更多、更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尽最大努力防患于未然。脚下能踏实,心里就踏实!)等一系列短评标题,充分展现短评人的态度。 2.说服力强。 虽然只有短短200多个字,但说理论证还是非常重要的,说服力就成了短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短评选取的论据一定要准确,能够真实地反映论点,有力地支持论点,具有典型性、客观性。 析:《究竟谁在全球到处欺侮恫吓他人?》评论中,以中国最新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的“永不称霸、永不扩张”为论据,展开说理支撑。以美国建国至今的军费支出高居世界第一作为事实论据,支撑论点。 3.语言精炼。 短评的语言要一字千金,表述准确,不能东拉西扯,苍白无力。 4.脉络清晰。 短短一段文字中,要有观点、有论据,有概括、有阐述,只有脉络清晰,才能说清楚、讲明白。 析:《把事情做好是救人也是自救》一文中,“因为”“不是......而是......”“不仅仅是......其实也是......”等关联词的运用,使得短评脉络清晰,有张有合。 活动2:分析《主播说联播》中的一期短评,把握新闻短评写作结构 (事件: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湖北红十字会失职事件) 《滥食野味的野蛮要用法来治》 今天(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重要决定,,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我国“野味产业”的规模依然庞大,这就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点隐患。这次疫情可能就和野生动物交易有关。再也不能对滥食野味的现象无动于衷了。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面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前,专门通过这样一个决定,本身就是为战胜疫情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野味这两个字分开来看,应该就是“野蛮”和“危险”,一些人嘴上吃着野味,其背后是野生动物的“血和泪”,而从头到尾透露的是这些人野蛮的嗜好和品味。这份野蛮需要用法来治,如果继续无动于衷,就是对宰杀野生动物这种野蛮行为的纵容,就是对危险隐患的放任。拒绝野味,就是拒绝野蛮。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一条活路。大家都好好活着,不互相伤害。不好吗? 针对这则新闻短评,分析新闻短评的结构(写作步骤)。 1.叙(概述材料,简明扼要) 析:“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重要决定,,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三言两语概述材料,直接切题。 (叙事关键:三言两语,直接切题) 2.评(找准角度,观点明确) 析:“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面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前,专门通过这样一个决定,本身就是为战胜疫情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一句“决定本身就是为战胜疫情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旗帜鲜明,态度客观。 (评论关键:旗帜鲜明,客观辩证) 3.析(评析材料,清晰深刻) 析:我国“野味产业”的规模依然庞大,这就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点隐患。这次疫情可能就和野生动物交易有关。——我国野味管理现状 “野味”这两个字分开来看,应该就是“野蛮”和“危险”,一些人嘴上吃着野味,其背后是野生动物的“血和泪”,而从头到尾透露的是这些人野蛮的嗜好和品味。如果继续无动于衷,就是对宰杀野生动物这种野蛮行为的纵容,就是对危险隐患的放任。——食野味既是对野生动物的残杀,又是对人的野蛮行为的纵容 (分析关键:有理有据,清晰深刻) 4.结(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析:“这份野蛮需要用法来治。拒绝野味,就是拒绝野蛮。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一条活路。大家都好好活着,不互相伤害。不好吗?”中“拒绝野味,就是拒绝野蛮”“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一条活路”照应开头,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倡议。最后一句“大家都好好活着,不互相伤害,不好吗?”以反问收束全文,加强语气。 (小结关键:收束全文,提出倡议,融情于理) 任务二:我析“怀旧晒照潮” (以“怀旧晒照潮”为例,规避新闻短评之禁忌) 事件: 元旦假期,朋友圈被大家“晒18岁照片”刷屏了。据悉“晒18岁照片”的起源是,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生于1999年12月31日)将度过他们的18岁生日。这意味着,从法律上来讲,90后已全部成年,集体告别了少年时代。 针对90后集体“晒18岁照片”这一事件,许多网友做出了如下点评。 针对这些网友点评,结合刚才所学,谈谈它们的缺点。 点评一: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生于1999年12月31日)将度过他们的18岁生日。这意味着,从法律上来讲,90后已全部成年,集体告别了少年时代。这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应该晒。 (缺点:只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 ) 点评二:一群老东西,朋友圈晒18岁照片,小爷我今年才18岁,不好意思叔叔阿姨。一个个老得跟树皮一样,还十八十八。 (缺点:观点偏激,强词夺理,或只是发牢骚。) 点评三: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集体怀旧。但是,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种怀旧情绪?在很多人眼里,仍然是一个谜。何为美好生活?本质上来说“18岁”的时候就是。可谁都明白,没有谁能“永远18岁,永远热泪盈眶”,人们必须寻求一种像“18岁”一样的精神产品。化妆品和整容术可以让人看起来年轻,但是科技手段无法完全抚平人们心头的皱纹。 (缺点:条理不清,语无伦次。) 小结:短评的几个禁忌: (1)全文没有观点,只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 (2)观点偏激,强词夺理,或只是发牢骚。 (3)条理不清,语无伦次。 (4)字数太少或严重超标。 针对“晒照潮事件”,写下你的短评。 示例: 18岁照片刷屏,一阵怀念青春的风气席卷网络。人们纷纷晒照,不仅是在表达对美好青春的怀念,更是对当下自身的生活压力的释放。一批90后的成年似乎在宣告一代人的过去。其实,谁没有稚嫩芳华?谁又不会渐渐成熟?我们都只是在前行中铭记时光,在回忆中收获美好,继续前行。 任务三:我评“《囧妈》事件”(以《囧妈》事件为线,试写新闻短评) 事件: 原本预计春节档上映的7部影片撤档后,2020年1月25日零时,徐峥执导的《囧妈》独辟蹊径,在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免费上线。在无数观众欢呼并感动表示“徐峥,我欠你一张电影票”的同时,却有消息称全国多家院线公司就此事向国家电影局市场处反映,希望叫停《囧妈》的线上播映,认为该片行为“破坏行业基本规则”,“会起到破坏性的带头作用”。 针对这一热点事件,请写一则新闻短评。 1.概述材料,简明扼要(叙)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热点事件。 示例: 线下电影《囧妈》撤档后改为线上免费播放,引起褒贬不一评价,甚至遭到多家院线公司投诉反对。 2.找准角度,明确观点。(评) 3.评析材料,清晰深刻。(析) 那针对这一事件,我们再来看看,当时大家发出了哪些不同的声音。 216; 观众:“今年春节不一样,在喜庆中多了一份凝重。而《囧妈》线上免费播放为春节增添了一份欢乐,算是春节一道文艺大餐,使人特别感动其他春节档电影也应该效仿。”“《囧妈》此举将开创中国电影的“奈飞模式”,以此为节点,中国电影将从线下走往线上。” 216; 院线人士:“一次次出尔反尔,徐峥完全没把我们影院的感受当回事。”“不是怕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每年那么多电影,影院骂过谁了?是徐峥这次吃相太难看。” (析:受疫情影响,《囧妈》于年前率先宣布提档至年三十,并引发《夺冠》《熊出没·狂野大陆》齐齐提档,彻底打破多年来“年三十不上新片”的影市潜规则。当天下午,徐峥在微博向影院工作人员道歉,承认提档是为了“提升假期的票房”,但同时也是“为影院利益出发”,并承诺将以发红包的方式给影院工作人员补偿。而之后在1月23日的大撤档行动中,《囧妈》也如其他影片一般表示将“调整档期,具体公映时间待定”。但仅仅不到一天后,《囧妈》就改为线上播映。) (析:第一、本来定好了上院线的电影,在影院下映前就不允许上网络,这个是有相关规定的。第二、影院前期帮你把宣传造势全做好了,你先第一个带头提档搞得全行业年三十加班不说,现在影院因为配合防治肺炎春节档全部关停,你直接卸磨杀驴卖版权给字节跳动自己血赚,而不顾影院死活。这事真是徐峥两次都做得不地道。) 216; 电影同行:“此举明显违背了全球通行的电影行业规则,违背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将对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现在正是需要电影创作者和影院经理共克时艰的时候,但徐峥却转头就把所有人抛弃了。”“此举是徐峥等人损人利己的不道义行为。” (析:“在未撤档之前,《囧妈》的预售形势就不好,它在春节档的票房并不占优,如今改为线上播映,一来可以拿到一大笔线上授权费,二来也不用再跟院线分成,对于片方来说基本是一件稳赚不赔的好事。”该人士称,“这也是其他贺岁档片子如今骑虎难下的原因,一方面他们被《囧妈》道德绑架,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具备像《囧妈》那样‘弃暗投明’的条件。”) (析:事实上,《囧妈》的出品方欢喜传媒在该片宣布线上公映的同一天便发布公告,称其附属公司欢欢喜喜与北京字节跳动订立合作协议,两者将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后者将向前者最少支付人民币6.3亿元作为使用授权内容的代价。此外,截至1月24日收盘,欢喜传媒港股暴涨43.07%。需要一提的是,这次《囧妈》的线上播映平台中,除了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字节跳动的旗下品牌,唯一的“生面孔”欢喜首映APP便属欢喜传媒出品。因此业内人士称,很可能消息公布当天,所谓观众欠徐峥的电影票就都已“还”清了。) 216; 媒体评论人:“免费看片”“历史首次”“徐峥请客,头条买单”等言语一时间充斥舆论场,借由一场商业模式的“变革”,《囧妈》在大家未睹其真容前,便赚足了眼球。这是一场成功的“商业运作秀”。 结论:针对同一事件,不同群体对象从各自角度出发,进行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所以我们在选取角度明确立场观点时,应换位思考,力求客观公正,不能带有偏激片面的态度。 4. 总结全文,提出倡议(结) 学生写作,展示分享。 示例1: 近日,线下电影《囧妈》撤档后改为线上免费播放,引起褒贬不一评价,甚至遭到多家院线公司投诉反对。不得不承认,《囧妈》提前上网,无疑是在激烈的竞争红海中投下了一枚超级炸弹,让同档期影片的精神承压迅速加大,也使全国众多院线前期投入的电影宣传成本付之东流。 然而也得承认《囧妈》在危急之秋,通过实际行动,让普通大众在家也能观赏大片,增加了其节庆娱乐活动,而大片也可通过网播“拿钱换时间”,及时止损,诚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 春节档市场不会因一部电影,扭转竞争态势,更不会因临时改网播,即摧毁一个产业的根基。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应多些灵活应变,最大限度降低观众损失,也可以更安全利民的方式,将团聚欢乐带去千家万户。 示例2: 近日,线下电影《囧妈》撤档后改为线上免费播放,引起褒贬不一评价,甚至遭到多家院线公司投诉反对。然而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囧妈》免费上线,既填补了普通观众的消遣空档期,也实现了平台、用户和出品方的三赢的合作。 只不过,从院线行业的发声来看,《囧妈》上网对传统电影发行模式冲击不小,也将撼动既有视频业格局。孰是孰非,需监管方、参与者等共同在市场博弈中达成新的共识,而其根本评价权则掌握在人们手中——观众本就是影视业发展的“基底”,对此正视并思变才是该有的应对之道。 课后作业: 请为下面这则材料,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武汉晚报》2017年9月15日报道,“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 资料链接: 新闻节目:《焦点访谈》、《今日关注》、《时事辩论会》等; 报刊 :《杂文报》、《杂文选刊》、《讽刺与幽默》等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