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青春,气贯如虹——《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高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0-09-14 手机版


 一、教材简析

部编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包括五首诗歌和两篇当代小说,这些作品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旨在让学生体验青春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学表达,从而唤起对“青春价值”的思考。

《沁园春·长沙》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不仅在选材上,更在诗歌意象和语言鉴赏上具有典型性。本课尝试通过对《沁园春·长沙》的分析,以点带面,为学生对本单元其他青春作品的赏析提供方法指引,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赏析作品,从而在群文阅读中获得自主审美体验。

二、教学目标

1.找出词中的青春人物,把握青春人物形象。

2.抓意象和关键词,品味本词选词炼句的精妙之处,体会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

3.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意象和诗歌语言的分析,把握青春人物的形象特点。

2.领悟诗人所表达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情感。

四、教学方法

引导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对照单元学习任务:分析相关意象,品味重点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作品 写作

时间 时代

背景 作品形象 形象特点 意象 意象特征 作者寄寓的情感 青春蕴含的价值

《沁园春·长沙》 “我”

同学少年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我”

《红烛》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我”

《致云雀》 云雀

《哦,香雪》 香雪

作品 写作

时间 时代

背景 作品形象 形象特点 意象 意象特征 作者寄寓的情感 青春蕴含的价值

《百合花》 通讯员

新媳妇

“我”

(二)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展开分析,学习鉴赏文本方法

1.朗读词作,整体感知

“我”与“同学少年”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

2.把握意象,品读语言

思考一:作者站在橘子洲头,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景物?这些词语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思考二:诗人眼前的这些景物特点,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3.知人论世,把握诗人形象

理解“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

写作背景:1925年,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当时革命形势高涨,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镇压。

拓展资料: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李白《梁甫吟》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词

小结:诗人形象:具有革命先觉、胸怀天下、特立独行的青年。

4.析青年群像,悟思想主题

思考:“携来百侣曾游”,词人想到了以前他上学时曾和同学们一起到橘子洲旅游。请你找一找,下阕中,哪一句话是直接描写上次游览橘子洲的句子?

思考: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味?

探究:“曾记否”一词,诗人在问自己,是在问 “同学少年”,还是在问着近百年后的同属于青年的我们?

(5)回归单元群文表格,根据所讲内容进一步完善表格。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表格剩下内容,根据课堂所学方法鉴赏现代诗四首。

2.背诵《沁园春·长沙》 

徐娜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