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精品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0-09-07 手机版


 【学习引导】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篇文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一篇人物通讯,记述了一位“党的好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事迹,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伟大信念。

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特别注意文章通过典型素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的写法。也可以对照小标题,概括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具体事例,并思考这些事例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着重把握文章“以言见人”的特点,要从中概括出“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素养目标】

1.分析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归纳主要事件及蕴含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

2.分析文章“以言见人”的特点,分析语言的特色。

3.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掌握人物通讯的写法,学习焦裕禄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分析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 “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穆青所写的作品有:《管得宽》《一厘钱精神》《驯水记》等。

冯健(1925—)原名樊煦义,1925年生,河南新野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和解放前夕他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撰有通讯《英勇搏斗一百天》《管得宽》等。1949年后冯健被调新华社工作。1965年冬,他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迹,写出了那篇曾经感动了亿万读者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周原(1928—2011),原名乔元庆,河南省偃师县夹沟村人。1948年,周原选择了新闻工作,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与穆青等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使他闻名全国。

2.了解写作背景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1964年12月份,新华社为了摸清河南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采风。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并深为震撼,随后,穆青带着新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和干部中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在耗时一年又两个多月采访、座谈、写稿、改稿,七易其稿后,1966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全中国!

3.了解兰考县

今日兰考风貌

55年前,焦裕禄拼尽一生,发誓改变兰考面貌。55年后的今天,兰考迎难而上,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

“今天是兰考85万人民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兰考戴了几十年的穷困帽子终于摘掉了,兰考脱贫了!”3月27日上午,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兰考县退出贫困县”新闻发布会上激动地说。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扶贫办主任张继敬宣布: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第三方对兰考贫困退出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数据显示兰考县贫困发生率为1.27%,低于2%的退出指标,符合退出标准。省政府已正式批准兰考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

据此,兰考成为我省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退出的贫困县。

兰考县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兰考县委、县政府作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承诺。当时,兰考还有115个贫困村、7.7万贫困人口。

4.走近中心人物—焦裕禄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5.解题

“县委书记“是焦裕禄的身份,“榜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写作目的,“焦裕禄”是这篇通讯的写作对象。由题目可知,本文是通过介绍焦裕禄的事迹,赞扬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精神。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盐碱()鲜血()抡着()

淤塞()跋涉()部署()

颤抖() 噙着()巍然()

2.解释词语。

来龙去脉:

不辞劳苦:

白帐子猛雨:

滔滔不绝:

神情自若:

泣不成声:

(二)初读课文。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顺序。

【思考2】划分层次

(三)有感情的朗读文本,感受焦裕禄的精神品质。

三、文本研究

【思考1】文章是如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焦裕禄形象的?

【思考2】品读语段

61548; 任务活动:读完文章,哪个地方令你感触最深,为什么?

①第十五段: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集中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②第十九段: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最后一条”

③第二十四段: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④第三十二段: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强按着肚子在作笔记。显然,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情形,忍住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看起来还是神情自若的样子,说:“说,往下说吧。”

【思考3】鉴赏本文“以言见人”的特点

61548; 任务活动:找出各部分典型的语言,并分析其作用。

(一)导语部分:

(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三)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四)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五)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六)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思考4】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思考5】“他没有死,他还活着”中的 “他还活着”有几层含义?

【思考6】总结概括文章中体现的焦裕禄同志的品质

小标题 品质

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思考7】总结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及现实价值

61548; 精神内涵:

61548; 现实价值:

四、技法点拨—人物通讯的特点

【技法指导】人物通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 

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

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任务活动】分析本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五、明晰主旨

六、素材积累

1.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 ——(奥地利)阿德勒

2.要重返生活就须有所奉献。 —— (前苏联)高尔基

3.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 —— (德国)海塞

4.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唯有辛劳泪水和血汗。——(英国)丘吉尔

5.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前苏联)高尔基

七、拓展阅读

“燃灯者”邹碧华(节选) 

与世界不分离,把生命置于阳光之中,一生就不会一事无成。不管处在何种境地,遇到何种不幸或失望,我的所有努力便是重新去寻找与阳光的接触。——邹碧华喜爱的加缪语录

大道煌煌,法如青天。一灯如豆,汇作汪洋。

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中国,曾与法治遥不可及。如今,决策层正将全面依法治国坚决楔入国家治理基石,迅速推进司法改革,筑起捍卫人权、捍卫公平正义的安全屏障——这是一个足以让法律人激动、让百姓受益、让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间,有“燃灯者”邹碧华用生命迸射的一线微芒。

司改之碑,足耀千秋;而司改之难,超乎蜀道,需要志士仁人戮力担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志在横绝峨眉的壮士邹碧华,不幸累倒在钩连司改天梯的途中。

2013年深秋的一天,时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的崔亚东约谈副院长邹碧华,派给他一个活:担任即将成立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工作重点是结合中央、市委、最高院要求,参与制定上海法院整体司法体制改革方案。邹碧华神色一凛:“这活分量重啊!”崔亚东深深望着他:“你能行!”

邹碧华把自己绑在日夜疾驰的司改战车上。十八届四中全会擂响全面依法治国鼙鼓;全国司改,选择上海率先试点……春节长假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公布,65项司法改革举措中,也凝聚着他的心血。

然而,他却不能和同道举杯相贺了。

时光回到那个阴冷的冬日。

2014年12月9日晚,邹碧华又加班到9点才回家,钻进小书房准备次日工作。经妻子唐海琳提醒,他抽空给上大学的儿子打了电话,祝贺其21岁生日。零点左右,他嘟囔了一声“累了”,比往常提前一两个小时睡下。

12月10日中午,在上海市委政法委开完司法改革会议,他直奔徐汇区法院,另一场司改座谈会在等着他。突然,一阵剧痛击中他的心脏,他倒在小车后座,顶住意识的涣散,让司机打电话给上海高院政治部主任郭伟清,替他参加下午的会。

当司机载着邹碧华赶到瑞金医院,他已无力举步……

唐海琳感觉天塌了!碧华,你昨晚路上来电话,让我给你泡杯好茶。我心疼地赌气:又这么晚回家,不管了!你笑着“威胁”:“你要后悔哦!”为什么我等得到和你一起出门,却等不到你回家,我后悔啊!

崔亚东热泪难抑:碧华,那天他们拿来接待调研团报告,我举笔停了半晌,是不是派你去,担心你太累了,可谈司改你是不二人选,还是咬牙写下你的名字。我内疚啊!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贺小荣和司改规划处处长何帆,闻听噩耗,呆立路旁。“他是累死的!”傍晚,贺小荣发微信到朋友圈:“邹碧华,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全国法院司法改革领域的一位智者和勇士,今天下午永远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多少方案需要数据支撑,有多少部门需要沟通求情,有多少冷嘲热讽需要自己一人面对,有多少酸甜苦辣需要自己慢慢品味。碧华走了,留给我们太多太多……”

夜深人静,何帆敲下一篇长文,发在微信公号“法影斑斓”:《追忆老友邹碧华:搞改革,就不能怕背黑锅》。两天后,文章的点击量高达40万!

湖南律协在新律师培训课播放邹碧华纪念专辑,近千人起立致敬;北京“法律互联网的未来”论坛上,各界精英为他集体默哀;深圳律师足球赛前,全场为邹碧华默哀……

灯火常在,行者不孤。

邹碧华生命的最后一瞬,宛如时光王冠上的隋珠和璧,陡放光华。

探寻这位江西山里娃成长为屹立司改潮头“燃灯者”的生命历程,能掂出时代进步的力量和改革前行的希望。

八、作业

谈谈你对“焦裕禄精神”的感受,写一篇500字的短文。

答案

二、(一)1.

盐碱(jiǎn)鲜血(xuè)抡着(lūn)

淤塞(yū sè)跋涉(bá shè) 部署(shǔ)

颤抖(chàn) 噙着(qín)巍然(wēi)

2.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不辞劳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白帐子猛雨:雨下得又密又猛,好像天地间挂了白色的帐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神情自若:指神情态度十分自然,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二)【思考1】明确  小标题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进行分类,整体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安排。

【思考2】

明确 第一部分(第1—7段),介绍了兰考县的“三害”,以及焦裕禄带来的希望。

第二部分(第8—16段),焦裕禄率领的调查队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部分(第17—27段),焦裕禄处理灾情的具体工作。

第四部分(第28—36段),焦裕禄忍着病痛开会、工作,最终病情加重离开了工作岗位。

第五部分(第37—62段),焦裕禄病危、临终前对兰考县的牵挂以及他的离世。

第六部分(第63—71段),写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悼念以及兰考人民发扬焦裕禄精神,完成了焦裕禄的遗志。

三、【思考1】明确 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内涝、风沙、盐碱作斗争;二是同自己的病痛作斗争。文章正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了焦裕禄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

【思考2】①明确 这一部分采用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调查队冒着风沙、暴雨进行,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情形,给人以真实的感受;通过具体的数据来介绍焦裕禄带领的调查队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两者结合,共同表现了在焦裕禄的带领下,调查队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②明确 体现了焦裕禄遇事沉着冷静,考虑周到,有条不紊。既有高度的责任担当,也有过硬的智谋策略。

③明确 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集中体现了焦裕禄在风雪中关心群众的形象。焦裕禄不占群众一丝一毫的便宜,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对老贫农称“我是您的儿子“,这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发自内心,读来令人感动,体现了焦裕禄在处理群众和党的关系时,把群众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④明确 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焦裕禄受病魔折磨的痛苦,也侧面反映出了他的坚强和伟大,刻画出了大无畏的共产党人的形象。

【思考3】(一)导语部分:

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片白变成一片青!”

明确  当时是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他的语言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为兰考百姓打下一针强心剂!

(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明确   体现出焦裕禄身先士卒、敢为人先、事必躬亲的精神。

(三)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 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 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

明确   反映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表明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爱戴。通过这个故事,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

(四)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开会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住你了。”

明确 写出了焦裕禄的固执与执拗的性格,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

(五)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张自己的照片, 颤颤地交给张钦礼,然后说道:“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明确 这里体现了焦裕禄心系百姓、心系民生的奉献精神,以及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六)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 “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明确 通过百姓的语言,侧面写出了焦裕禄的精神品质的高贵。

【思考4】明确 ①语言铿锵有力。如: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必须”道出了送之“坚决”。

②形象生动,细腻准确,如:“一粒粒黄豆大的冷汗珠时时从他的额头上浸出来”的“浸”和“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的“掏”。

③语言巧用口语和俗语,通俗易懂,如“闭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和“大家心里热乎乎的”等。

④刻画真实,饱含情感。如:“赵文选呆了一下,突然放声痛哭起来”,“张钦礼迟迟没有回答。”

【思考5】明确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始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江灯。愈来有发出耀规的光芒。集裕禅同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人们以集裕得同志为樟样。不断开创新的奇迹。

【思考6】

小标题 品质

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 热爱群众,无私奉献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思考7】明确

61548; 精神内涵:

(一)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 

习近平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探寻治理“三害”的方法,在顶风冒雪的访贫问苦中,他常对乡亲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你们的儿子。”这看似简单的话,充分反映了焦裕禄“心里装着 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奋斗,这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兰考县一直被认为是最穷、最困 难县。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出现了坐等救济粮等消极情绪。焦裕禄任职后,没有被已有的困难吓倒,而是实地考察去为人民寻找出路,焦裕禄表示:“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三)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 

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如何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焦裕禄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做事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兰考的基本情况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大风中实地考察,根据风向找到84个风口以建设防风墙;面对严重涝情以实地绘制的地图为准挖出排水渠,使得30多万亩庄稼在暴雨中幸存,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四)知难而进的无畏品质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他没有半点畏惧,反而讲“兰考是重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 。

(五)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他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取过半点为官的名利,在工作生活中从来不搞特殊,在家庭困难、身体状况欠佳的情况下坚决拒绝接受额外的救济,争取把每一斤粮食、每一分钱都用在其他基层干部和老百姓身上。 

61548; 现实价值:

树立典型,发挥焦裕禄式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精神所承载的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应有的精神和品质,使得焦裕禄同志不仅成了县委书记的榜样,更成了全党的榜样。同时,这种榜样的力量也会在普通群众间,起到振奋人心,熏陶教化的作用。提高全民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四、【任务活动】明确①运用典型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真实地刻画人物形象。

如:典型的语言描写,“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明确 这几句写出了焦裕禄的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精神。

如:典型的动作描写,“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

明确   “踩、顶、揣、按、顶”这几个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他为了兰考人民而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坚持带病工作的无私精神。

②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将记叙、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内容更加的丰富,更富感染力。

如:第70段,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

明确 这一段文字使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它讴歌了焦裕禄的精神不仅改变了兰考人民的生活现状,重要的是他的精神越来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让兰考人民继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如:第71段: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

明确   这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使用第二人称,直接与人物对话,赞誉了焦裕禄的精神给后继者以极大的精神鼓舞,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属于后者,他的精神永放光芒,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值得所有共产党人学习!

五、明确 通过记录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的事迹,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同时,也点出了这种精神的价值及其影响。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