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之所在,无问西东——“温州人精神”征文作品(高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高中习作 2020-06-10 手机版


 瑞安十中1808林炜珞

温州古城,山川秀丽,人文鼎盛,素有“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具有江南水乡的柔情,又有繁华市井的锋利。钟灵敏秀,人杰地灵,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温州模式,孕育了独一无二的温州精神。

“千帆竞秀,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温州活力,取决于温州人民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实践。从三国和南宋的战乱开始,大量中原人民南迁,居无定所、无拘无束的生活为温州人埋下了不安现状、不屈不挠、敢于创新的种子,匮乏的耕地资源迫使温州人突破“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为四海为家的经商之路开辟先河。

黎戈曾说:“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树,触着流云和微风,踩着最卑贱的泥,每一天都在隐秘成长,很踏实。”树木坚守本心,有序生活,却无时无刻不在向高处攀升,向远处眺望,这就是每一个白手起家的温州创业者的真实写照。做鞋王、包飞机的大事业,温州人干,擦鞋、修鞋的小手艺,温州人也干。他们踏踏实实,勤劳务实,不焦虑浮躁,不投机取巧,不左顾右盼。正如经济学家费孝通给温州的题字“小商品,大市场”,温州现代经济就是从经营一颗纽扣、一枚徽章、一只开关开始的。理学家朱熹曾讥讽以“事功学说”立身的永嘉学派,“泰山之高,不敢登,见小土堆便上”,这恰恰反映了温州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精神,直面现实,尊重规律,整饬有序,果断抓住每一个细小渺茫的机会,从而有所作为,这也是“温州模式”不倒的奥秘所在。实际上,温州人志在登泰山,但不弃“小土堆”,脚踏实地地仰望星空,即使身在苟且,也从不断积累经验中追求诗和远方的田野。如果说,有序性体现了仪式感,那么创新性则蕴含了好奇心。温州人的创新不是被动地改变旧事物,而是本着对新事物的想象与追求,积极主动地改善,为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能,其先进性,开放性,灵活性可谓温州模式的精髓所在。温州桥头纽扣市场创新经营理念,以百姓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凭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成为“东方第一大纽扣市场”,足以见温州模式的优越性。当人们为计划和市场踌躇不前的时候,温州人正抓住先机,埋头苦干;当人们对民营经济存在忧虑和怀疑的时候,温州人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跳出当地到世界各地创业。正是“通世变”的温州精神,成就了今日温州的泱泱大潮。

有人说,所谓的温州经济不过是自私自利的商业手段。其实不然。 “温州人从家(四海为家)天下,再到家(社会责任)天下,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由索取到奉献的变迁,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在商业背后,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宋绍兴初,温州邑令刘默,带领乡民修筑刘公塘,改土河堤为石堤,增高拓宽,疏浚河道,以誓死保护民众的责任心冲锋于一线,写下了温州抗洪浓墨重彩的一笔。又如此次疫情,温州在做到自身完善防控措施的同时,向其他灾区伸出援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献上自己的心意。温州民众以巨大的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原则,齐心协力,互帮互助,这何尝不是温州精神富有团结性和亲和性的重要体现!“永嘉学派”的“义利并重”思想虽与儒家学派的“重义轻利”主流观点相悖,但不等同于功利与拜金,是理性下的感性,是与温州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基因,符合发展的客观规律,并长期影响温州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此外,温州独特的锦绣山河为温州精神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温州明代进士朱谏曾为江心屿题诗:”江山如有约,云水暂为家。”既描绘了空灵明净的山水风光,又显示了人的感性与柔情,表现了温州精神的恬淡与温情。

其实,温州精神无从定义,但鲜明地展现在受其影响的温州人及非温州人身上,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共性,也有自身的个性。它是一条鲜活流淌的河,浩浩汤汤,滋养着温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也滋养着每个温州人的心灵。怀温州精神者,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以梦为马,四海为家,毅之所在,无问西东。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