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固定结构解说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高考复习指导 2020-06-04 手机版 | ||||
(一)、 表示选择问的固定结构 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译:(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2、此类结构中间可插入宾语“之”或各种短语,具体说出所疑。 (1)、"如……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8729;汤问》) 译: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2)、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史记·滑稽列传》) 虞姬,虞姬,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3)、若……何。可译为“对……怎么办?”。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译:(已)诱敌深入了,对他们怎么办? 若楚惠何?(《城濮之战》) 译: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 3、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 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4、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译: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1)其它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如: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所……的是什么?) 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何为……?(为什么……?) 如:君何为生我家? 二、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 1、何以……为、何……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何”为疑问代词,“为”是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崤之战》) 译: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 译: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 何以贷为?(高考题) 译:为什么还要钱财呢?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注意:上述句式中的“何”换成“奚”,意思是一样的。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译:为什么要到九万里高空再向南呢? 2、“庸……乎”,译为“哪管……吗”、“难道……吗”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3、“岂……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译:那么我就可以偿还此前受辱的欠债,即使一万次被杀戮,难道我还会后悔吗?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译: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 译: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 4. "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 难道……吗?"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 5.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 译: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 独不怜公子姊乎? 译: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译: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 6.“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 这也是用以表示反问的习惯句式,不过语气较为委婉,中间有一种揣摩的意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不也……吗?”“不会……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译: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译: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译: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7.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译: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8.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译:勾践回答说:“如果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9.……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译:这些人的可耻人格,卑贱行为,与这五个人相比,轻重究竟怎样呢?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 译:少卿您看我对妻子儿女怎么样呢? 10. "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 11."非……欤"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12. "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译: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译: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13. "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远方的国家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14. "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译: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其它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 A、何……哉(也)?(怎么能……呢?) 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何可胜道也哉? B、安……哉(乎)?(哪里……呢?)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 C、如之何……?(怎么能……呢?) 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D、顾……哉?(难道……吗?) 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表示选择问的固定结构 1、 “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这是在比较的前提下表选择问的句式。原为“与……孰”的格式。 吾与徐公孰美?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 译: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 译: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其它表示选择的固定格式: A、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B、……欤(耶),抑……欤(耶)?(是……,还是……?) 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四、表示感叹的固定结构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译: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2、“一何……”、“壹何……” 译为“多么……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拔剑割肉,壹何壮也!(《汉书·东方朔传》) 3、“……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译: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其它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C、惟……耳!(只是……罢了!) 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D、亦……哉!(也真是……啊 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鸣呼,亦盛矣哉! 五、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 1."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 译: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 2.无乃……乎(耶)?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求,无乃尔是过欤? 译:恐怕要责备你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译: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 其它表揣度的固定结构: A、……庶几……欤?(……或许……吧?) 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B、得无……乎(耶)?(该不是……吗?)(兼表反问) 如:若辈得无若贫乎? C、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如:其可怪也欤? 六、其他固定句式 1、无以、无从。多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译: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译:由于家境清贫,没法买书来读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译: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有以。多译作“有用来……”的办法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译: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 。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 译: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译: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 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如有所语。(《核舟记》)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 译:(也)颇能用写文章来安慰自己;我描写的各种事物象用水洗涤过一样,鲜明生动,又能概括各种形态,无论什么都逃不过我的笔端。 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辞》 5、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译: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我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别的强盗进来和防备发生意外变故。 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 译: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6.是故(以),“所以,因此,因而。”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译: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译:(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 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陈情表》 译:因此,有此拳拳奉养之心,不愿放弃奉养的责任,远出做官。 7.以故(是):可译为“所以。” 以……故:可译为“因为……的缘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褒禅山记》 译:由于这个缘故,以后就把这座山称作褒禅山。 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诗序》 译: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们。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窃符救赵》 8.有……者。译为“有个……人”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译:华阴县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长期考不取。 关键实词:童子 (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 售 (引申为“考取”) 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如果这样,那么”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译: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泰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 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诗序》 译:而这些却正好与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 译:既然如此,那么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 10.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11.可以,可译为“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译: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12.所谓,可译为“所说的,所认为。”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登泰山记》 译:中间山谷中的水绕过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祭十二郎文》 译:所说的天公啊,实在让人难以推测;神明啊,实在让人难以明白!这真是天理不可推究,寿命不可预卜啊! 13.谓……曰……,可译为“对……说,告诉……说;把……叫做……。”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译:(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译:老婆婆常对我说:“那里,就是你母亲曾经站立过的地方。 14.于是,可译为“对……,然后就”,或仍译为“于是”,相当于“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译:于是为长安君套马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译: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着船边唱起歌来。 15.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译:左师公说:“从现在往上数三世,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译:六国到了被灭亡的结局,是理所当然的 16.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让我(子路)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17.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译: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19.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译: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简略格式): 1)表示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例如: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所……的是什么?) 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例如:未辞也,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例如:如太行王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 例如:吾孰与城比徐公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F、安……乎?(怎么……呢?) 例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G、独……耶?(难道……吗?) 例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H、何为……?(为什么……?) 例如:君何为生我家? (2)表示反问: A、何……哉(也)?(怎么能……呢?) 例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何可胜道也哉? B、何……为?(……干什么呢?) 例如:何辞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C、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 D、如之何……?(怎么能……呢?) 例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E、岂(其)……哉(乎,耶)? (哪里……呢?……哪里呢?) 例如:岂若吾相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未报秦施而代其师,岂为死君乎? F、安……哉(乎)?(哪里……呢?)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 G、不亦……乎?(不是……吗?)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H、……非……欤?(……不是……吗?) 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I、宁……耶?(哪里……呢?) 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J、顾……哉?(难道……吗?) 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K、独……哉?(难道……吗?) 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例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例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G、不亦……乎?(不是……吗?)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H、……非……欤?(……不是……吗?) 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I、宁……耶?(哪里……呢?) 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J、顾……哉?(难道……吗?) 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K、独……哉?(难道……吗?) 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C、惟……耳!(只是……罢了!) 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D、一何……(多么……啊!) 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E、亦……哉!(也真是……啊!) 例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鸣呼,亦盛矣哉! F、……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例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A、无乃……乎(耶)?(恐怕……吧?)(兼表反问) 例如:求,无乃尔是过欤?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得无……乎(耶)?(该不是……吗?)(兼表反问) 例如:若辈得无若贫乎? C、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例如:其可怪也欤? D、……庶几……欤?(……或许……吧?) 例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A、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B、……欤(耶),抑……欤(耶)?(是……,还是……?) 例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C、其……,其……也?(是……呢,还是……呢?) 例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巩固练习题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贤哉,回也!( ) 2、君何以知燕王?( )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豫州今欲何至?( )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 6、会于西河外渑池( ) 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8、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今以钟磬置水中。 1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1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1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4、父母唯其疾之忧 15、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一、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二、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 A.1、7/2、6/3、5/4/8/9 B.1、4/2、3/5、6/7/8/9 C.1、2/3、4/5、8/6/7/9 D.1/2、3、4/6/7/8/9 三、下面的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的是 A.齐人勿附于秦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两见权于柴桑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四、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四、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五、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罗伯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