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之夜 萧红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现代文阅读 2020-05-29 手机版 | ||||
为什么要失眠呢!烦躁,恶心,心跳,胆小,并且想要哭泣。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思虑罢。 窗子外面的天空高远了,和白棉一样绵软的云彩低近了,吹来的风好像带点草原的气味,这就是说已经是秋天了。 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 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点缀在天上;就又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的。 昨天我到朋友们的地方走了一遭,听来了好多的心愿——那许多心愿综合起来,又都是一个心愿——这回若真的打回满洲去,有的说,煮一锅高粱米粥喝;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珍珠米,老的一煮就开了花的,一尺来长的;还有的说,高粱米粥、咸盐豆。还有的说,若真的打回满洲去,三天两夜不吃饭,打着大旗往家跑。跑到家去自然也免不了先吃高粱米粥或咸盐豆。 比方高粱米那东西,平常我就不愿吃,很硬,有点发涩(也许因为我有胃病的关系),可是经他们这一说,也觉得非吃不可了。 但是什么时候吃呢?那我就不知道了。而况我到底是不怎样热烈的,所以关于这一方面,我终究不怎样亲切。 但我想我们那门前的蒿草,我想我们那后园里开着的茄子的紫色的小花,黄瓜爬上了架。而那清早,朝阳带着露珠一齐来了! 我一说到蒿草或黄瓜,三郎就向我摆手或摇头:“不,我们家,门前是两棵柳树,树荫交织着做成门形。再前面是菜园,过了菜园就是门。那金字塔形的山峰正向着我们家的门口,而两边像蝙蝠的翅膀似的向着村子的东方和西方伸展开去。而后园黄瓜、茄子也种着,最好看的是牵牛花在石头桥的缝际爬遍了,早晨带着露水牵牛花开了……” “我们家就不这样,没有高山,也没有柳树……只有……”我常常这样打断他。 有时候,他也不等我说完,他就接下去。我们讲的故事,彼此都好像是讲给自己听,而不是为着对方。 只有那么一天,买来了一张《东北富源图》挂在墙上了,染着黄色的平原上站着小马,小羊,还有骆驼,还有牵着骆驼的小人;海上就是些小鱼,大鱼,黄色的鱼,红色的好像小瓶似的大肚的鱼,还有黑色的大鲸鱼;而兴安岭和辽宁一带画着许多和海涛似的绿色的山脉。 他的家就在离着渤海不远的山脉中,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哼……没有,这个地图是个不完全的,是个略图……” “好哇!天天说凌河,哪有凌河呢!”我不知为什么一提到家乡,常常愿意给他扫兴一点。 “你不相信!我给你看。”他去翻他的书橱去了,“这不是大凌河……小凌河……小孩的时候在凌河沿上捉小鱼,拿到山上去,在石头上用火烤着吃……这边就是沈家台,离我们家二里路……”因为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缘故,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 《东北富源图》就挂在床头,所以第二天早晨,我一张开了眼睛,他就抓住了我的手:“我想将来我回家的时候,先买两匹驴,一匹你骑着,一匹我骑着……先到我姑姑家,再到我姐姐家……顺便也许看看我的舅舅去……我姐姐很爱我……她出嫁以后,每回来一次就哭一次,姐姐一哭,我也哭……这有七八年不见了!也都老了。” 那地图上的小鱼,红的,黑的,都能够看清,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 “买黑色的驴,挂着铃子,走起来……当啷啷当啷啷……”他形容着铃音的时候,就像他的嘴里边含着铃子似的在响。 “我带你到沈家台去赶集。那赶集的日子,热闹!驴身上挂着烧酒瓶……我们那边,羊肉非常便宜……羊肉炖片粉……真有味道!唉呀!这有多少年没吃那羊肉啦!”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 我在大镜子里边看了他,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 而我,我想: “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我想着这样说了。 这失眠大概也许不是因为这个。但买驴子的买驴子,吃咸盐豆的吃咸盐豆,而我呢?坐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 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 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原野上的鸡鸣。 1937年8月23日 【注】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东北作家群”重要成员之一。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代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文中的“三郎”即指萧军。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高粱米粥、咸盐豆等家乡美食和地豆、珍珠米等家乡物产,表达了朋友们渴望打回满州老家去的强烈愿望。 B.文章对蒿草、黄瓜、柳树、菜园、山峰、牵牛花等家乡景物的描绘,勾起了作者对家乡往昔美好亲切生活的回忆。 C.“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这种一反常态的矛盾心理表明,作者与三郎的内心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 D.文章结尾段,写这失眠持续到黎明,并且在高射炮的声中听到了家乡一样的鸡鸣,丰富了情感,深化了文章主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失眠为主线,贯穿朋友的愿望、家园景色、凌河回忆等多个片断,形散而神聚。 B.本文有多处景物描写,家乡秋天、我和三郎门前的不同景色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C.本文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自己失眠之夜的复杂心情。 D.本文语言细腻真实,质朴可亲,叙述不枝不蔓,在不经意间就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8.作者失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4分) 9.萧红散文善于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三处加以分析。(6分) 【分析】(6)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7)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9)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指出手法,分析句子。④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解答】(6)B.作者的往昔生活并不美好亲切,从注释可以看出。柳树、高山、牵牛花等不是作者故乡的景物,而是三郎的故乡。 (7)C.没有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8)抓住第1段“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思虑罢”,可见,失眠是因为作者思念故乡,而故乡被日军侵占,“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原野上的鸡鸣”更让作者感到彻夜难眠,体现出对家乡被侵占的苦闷无奈;“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可见作者对自己能否被三郎家人接受也充满顾虑;“而我呢?坐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可见,也有对“家乡”的含义的深入思考。 (9)“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用手比量,形象地写出了大家对家乡产物的自豪之情;“他的家就在离着渤海不远的山脉中,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在地图上应该是“指”,作者却用“爬”字,写出了人对家乡景物的思念之情;“因为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缘故,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因为急切地寻找家乡的景物,所以“扫”开发梢,反映出对家乡的思念;“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写出三郎对家乡的怀想与无法回到家乡的苦闷;“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美好的设想不能实现,所以把手的“抽”“放”“理”等小动作不断,反映出人物内心局促不安的心理。 答案: (6)B。 (7)C。 (8)①对家乡的思虑。②自己这个外来的所谓“媳妇”能不能被接受的顾虑。③对“家乡”这一观念的思考。④对家乡仍然被日寇占领的苦闷与无奈。 (9)①“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通过“用手比量”这一细节,表现了朋友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之情,充满了自豪感。 ②“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通过“爬”这一动作细节,表现了三郎想从《东北富源图》上找到自己故乡的急切之情。 ③“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通过“扫”这一细节,表现了三郎寻找家乡的专注神情。 ④“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通过这一肖像描写,表现了三郎那种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与苦闷之情。 ⑤“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通过几个连续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三郎那种美好愿望无法实现的局促之情。 【点评】文学类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相关链接:现代文阅读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