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温州高三语文“二模”主观题答题情况分析及反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2020-04-21 手机版


第5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失分主要原因:

第一空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只考虑上文而没有考虑下文,直接跟着上一句子,如答成了“出现了较多问题”“点赞狂魔出现”等等。

第二空是三个空格中准确率较高的一空,同学基本上能抓住“除有……外,还有……”句式,失分的同学也是因为没有抓住句式的特点及相关内容。

第三空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看出语段总分段的结构,没有理清语段内部的逻辑。同学就承接了上文不同点赞的心态,如答成了“无论是哪种点赞”;有的则仍没有联系上下文,如答成了“无论是在网络,还是在现实中”。

第6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失分的主要原因:

1.概括不到位,要点没答全

答题要点要求有“低收入老人”“捐‘巨款’”“引关注”三个方面内容,老人与事件这两个要点基本能答到,而同学将“引关注”遗漏了。

2.观点不鲜明,说理不充分

新闻点评要求观点鲜明,切中肯綮,对事件能作深层次分析与思考。而同学表述时观点不鲜明,有的只是表面上、口号式评价,泛泛而变。如答老人行为值得点赞、肯定等,但不言为什么,表现为陈述的理由不具体、不充分。有的思路不清晰,语句间缺乏逻辑性,不善于用关联词等逻辑性词语;还有的文字严重不足,答题文字量只有2行。

第9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失分主要原因:

1.概念不清

题目要求就知识付费现象在社会“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作回答,而同学将”知识生产“的积极意义答在“知识传播”上了,或者将“知识传播“的积极意义答在”知识生产“上了,甚至有同学把相同答案在”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两处都写上了。

2.概括不全

题目要求同学就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作概括,而同学概括不到位甚至是直接抄写文本内容,没有概括。

第10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满分4分,平均分2.07分。

学生答题情况:

1.没有点明特点。要求赏析“语言特点”,需要将特点点明。比如第⑤小点作出了关于“叠词”的赏析但是没有点明“叠词”而失分。

2.题目要修赏析,这里的第②小点写出了“语言特点”短句,但是没有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赏析,而是套用特点的一般作用。

3.没有分点答题。

4.有分点答题,但是内容重复。

5.仅从局部出发去抓语言特点,缺乏整体意识,比如,有些学生回答了比喻。

教学建议:

1.关注答题规范与习惯

2.构建并熟悉语言特点的知识框架。

第11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满分4分,平均分1.64分。

学生答题情况:

1.卷面不够整洁、字迹潦草的情况不少。

示例:

2.一段式答题大量存在。

3.套路化答题,堆砌术语又不结合文本,答案空洞无物。

示例:

4.审题有误,未能完全理解题意。

(1)题干要求回答“内容”方面的表达效果,学生答结构方面的。答题时会出现“线索”“铺垫”“照应”等作用。

示例:

(2)题干要求分析“共同作用”,学生分别分析各句的作用。

示例:

教学建议:

1.  强调书写规范,分点作答。

2.  强化学生的文体回归意识,答题时不能仅仅堆砌术语,要有文本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只有准确审题,才有可能准确答题,做题从读懂题意开始。

4.  引导学生练习新题型,复习时要注意脱模题型的训练。

第12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满分6分,平均分2.71分。

学生答题情况:

1.  答的内容多,但涉及的得分点少。

2.  审题不清,没有看清题目里的比较不同点。

3. 相当一部分没有分点作答,条理不清晰。

4. 还有少部分同学犯一些低级错误,段落写错。

5. 优秀答案展示

总体情况:学生基本能答对答案的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能答对其中一点,第四点能答对的同学寥寥无几。

教学建议:

1.强化审题意识。让学生先明确题目在问什么,然后再思考该答什么。

2.强调规范答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将答案有条理地表述出来;且有分点作答的意识,分点也要从不同角度分点,不要把一个方面的内容分作几点作答,写得特别多,其实还是一个得分点。

3.赏析某个段落要有全局意识,而不是仅仅局限某个句子或者某个词语。

4.鉴赏题我们既要讲一些常用术语,还要涉及一些非常用术语,比如这个题目的客观和主观的角度。

第13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满分6分,平均分2.78分。

学生答题情况:

1.  概括题当作分析题去答。概括题,只需要概括出特点即可,部分学生把它当作分析题去对待,费力不讨好。

2. 理解题干有偏差。本题第2问,“并指出这样写的好处”,大部分同学撇开“人生百态”去回答“围绕草巷口”这一写法的好处,有从线索角度去回答的,有从描写手法去回答的,有从人称视角去回答的。

3. 不结合内容,写套话。

4. 概括特点,不全面,不深入结合内容,罗列一些近义的形容词。

5. 忽视从主题角度回答。

教学建议:

1. 加大对散文的复习训练力度。

2. 脱模题目也应引起重视。

第17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平均分为0.91,整体得分情况非常糟糕。零分者多,和参考答案一致的答卷大约十分之一,两级分化明显。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读不懂乱划而出错。

2.“有识之士”“蒙其恩者”“独以其意”后面,停顿较多。

3.停顿过多,划八、九处者不少。

4.划线太短,或用笔太轻,难于辨认。

5.直接递交白卷。

具体情况:

1.这几处断得较好:志/而,赞颂/上之人,掩耳弗闻/,轻重于其间/。

2.以下几处错误较严重:

①“不幸偃蹇于卑服/竭力以行其所志”,主要是不知道“偃蹇”的词义,在此处若能辨出动词,“于卑服”为介宾短语后置,“偃蹇”在文中为“困顿,窘迫”之意。

②“蒙其恩者”、“有识之士”两处后面错断的多。很多优秀学生失手在“有识之士”后。

根据句意,此处两者都做主语,其后一般不该断,所以,在断句时有必要提醒学生关注词性,尤其是名词和动词。

③“者”“耳”后面错断的也很多。

学生可能误以为此处“者”“耳”是语气词,套用“语气词之后一般都断”的规律,导致错断,可见,准确理解文意很重要。

第18(1)答题及阅卷反馈

满分4分,平均分1.71分。

学生答题情况:

1. 把“所以”翻译成“……的原因”或不翻译。

2.“树立”或没翻译直接引用,或翻译错误,如立身、造反、树立自己、立足、确立,五花八门。

3.“自见”翻译问题多多。宾前特殊句式几乎全军覆没。“见”字很多学生都翻译成了“看见”“发现”“展现”“表现”“推荐”,与正确答案“显现”相似的答案有“显露”“显扬”“闻名于世”“彰显”“名扬”均已给分。

4.整体句意不通顺。一部分学生翻译写完后根本没去再读一遍自己的“作品”导致一部分语句读都读不通。

5.课内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自见”在课内文言中出现过。

第18(2)答题及阅卷反馈

(一)内容方面

主要失分点:

1.  介然之操,一是不会翻译“介”,有的直接“介然”抄下来,有的“介”不翻译,就翻译成“这样的操守”;二是句式理解错误,翻译为“操行高洁”“这种样子操行的话”。

2.为……所……,失分较多,没有翻译成被动,翻译成“因为”的较多。。

3.沮屈,总体翻译得都不准确。

这几个主要失分点,一是学生不能按照直译的原则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漏掉了采分点,二是不能做到课内外的迁移,如“介然”“为……所……”。另外此题空白卷感觉也挺多。

(二)书写方面

1.字迹潦草难辨的较多;

2.  部分学生涂改较多,笔迹较浓,导致难以辨认;

3.  少数学生修改之后的文字写到了答题区域之外,导致没有扫描进来。

教学建议:

1.勾连课文,强化课内篇目文言关键词的逐一落实;

2.培养学生的踩分点意识,学会踩分,踩准得分点,并有效得分;

3.多翻译高考真题文言文;

4.滚动训练,坚持不懈。

第19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满分2分,平均分1.88。

本题难度小,答案比较明确。   

第一空,少部分学生答成“溪光”。第二空,少部分学生答成“三尺玉”,也有个别学生因为粗心,“竹”字写得不规范,成了错别字,或将“丝竹”误写成“竹丝”。

第20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满分6分,平均分2.58分。

学生古代诗歌阅读的能力不强,对词中的虚实的变化解读不到位,特别是将下阕最后几句的虚写理解成实写,无法整体把握整首词,导致难读懂本首词的主旨。对词人的内心的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困惑,能读出来的学生寥寥无几。

1.审题不全面:

①一些学生没注意“简要分析”,只是概括地回答虚实结合和表达的情感思想;

②个别学生没注意到“虚实结合”,错误地将本题理解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于是抛开“虚实结合”,只就情感表达的方法组织答案,更有甚者干脆在分析各种写作技巧;

③一些学生没注意到“情感思想”,仅围绕“虚实结合”来答题。

2.答题思路不清:

①只是笼统地回答上阕实写或虚写,下阕虚写或实写,而没有具体分析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②把实写和虚写的所有内容分别举出,再说本词运用“虚实结合”,表达了哪些情感思想;

③从词的第一句开始分析,一直到最后一句,指出是实写或是虚写;

④整个答案里没有出现实写、虚写和虚实结合,只是说写了什么东西,表达了什么情感思想;

⑤“虚实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跟思想感情的概括不相符。

3.答题的规范意识不强:

①分点答题做得不理想,有些答案只是一大段文字;

②有分点,但是点与点之间没有间隔,连成一片;

③一些答案乱分点,最多的竟然写出8点。

第21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满分2分,平均分1.54。

1.第1空情况

基本上都能答出“信任”,或是与之意思相近的表述,如“相信”“信服”等。典型的错误答案如“归顺”“归属”等。

2.第2空情况

此空得分率相对偏低,可能是读不懂文本的原因,答案比较典型的错误如“信仰”“忠诚”等。

第22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满分4分,平均分2.02分。

1.学生缺乏归纳,泛泛而谈。部分学生的答案中,没有归纳出材料二、三中的交集——“义”。

2.答题繁复且不分点。建议将关键词提前,标点分明。

3.卷面涂改或字迹潦草者仍然比较多。错别字仍有出现,如“矛盾”的“矛”,部分学生少了一撇。

教学建议:

1.以本为本,加强论语文本、注解、翻译三朗读,三勾画。

2.加强对题目的翻译性的理解,然后仔细审题,针对性答题。

第24题答题及阅卷反馈

一、阅卷反馈

全市平均分41.65。

(一)审题不清,立意不准确。

这次作文基本不设审题门槛,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立场,然而作文批改中依然出现了以下几种偏离情况:

(1)脱离了人和世界关系的思考,孤立地讨论“人定胜天”和“敬畏”。例如有些学生全篇讨论个人的“自强不息”“自信自强”,例举古今中外的例子论述个人努力后成功改变命运的例子,只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学生全篇谈“敬畏”,人与人相处要敬畏,人在社会中立足要敬畏,怀抱敬畏之心生活等,将材料的“论述关系”转移到了“论述敬畏”

这些都属于只狭隘地、生硬地抠关键词,却未能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材料中对于“关系”的指向。

(2)对“世界”的理解不准确。“世界”一般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或身处其中的时代社会,根据材料语境,这里的世界尤其指向“自然”。有些学生把“世界”理解成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成长过程、成长环境等,讲人在社会中生活要如何自信或是敬畏,这是错误的。

(二)结构散乱,论证乏力

学生在论证过程中,不能扣住文章主旨说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而只是简单地将一些现象素材进行罗列,或者纯属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文章缺少内在逻辑联系,显得单薄又肤浅。

还有不少学生存在迟迟不入正题,内在逻辑混乱,自相矛盾,开头结尾(可能是背好的)与正文前后脱离、思维跳跃等问题,实在难以给出高分。

(三)素材单一,举例不贴切

此次能材料使用准确、新颖、共鸣感强的文章非常少。因为当下疫情的关系,作文素材几乎单一到只有疫情。“蝙蝠”“最美逆行”“钟南山”和《哪吒》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频率最高的。一些老材料也还在反复被使用,例如“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马云和阿里巴巴”。

在素材运用中,很多作品的事例都只是为了凑字数、装门面,和论点的联系不强,甚至无关。开头点题中间偏题结尾再点题的现象不在少数。

这些反映了学生素材的匮乏和运用能力的低下。

(四)字迹潦草,细节欠缺

很多学生卷面糟糕,字迹难以辨认,连工整都算不上。错别字较多,常识性错误也不少,有些学生语言表达不伦不类,完全不能显示出高中生的语言素养。这可都是硬伤啊。

(五)标题缺乏观点指向

“人与自然”“大自然”“我们的世界”“敬畏心”“我们啥也不是”…这是打算写本书吗?

二、我们的建议

1.最重要是审题!要有限制,要抓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来限制自己。绝不是什么都可以写的!哪些是关键限制信息?如何抓取?这个因材料不同而有差异,简单例举几类:

(1)单一事件陈述——要概括出事件的中心意思。 

(2)事件陈述+评论观点 ——紧扣评论观点,综合或结合材料所提供的观点对事件就事论事。

(3)多则材料或名言 —— “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寻找联系。

2.文体混乱实在有碍观感,一定强调文体特征,比如论述类作文,应该具备基本框架:现象叙述(作文材料引出)——提出问题(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成因分析(观点分析:为什么)——解决问题(反观自身:怎么办)。

3.论证时要有具体事例,缺素材的,接下来两个月多攒一些,不会是无用功。当然,如何恰当运用,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和训练。比如表述要简洁,也要多点题,明确传递讯号:我没离题!通篇找不到材料关键词的文章总是有问题的。

4.强调拟题意识:标题等于观点!有没有意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的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知道你是什么意思。

5.题目别忘写!2分等于部分学生选考再重整一遍。一定要完篇足篇。对于只能写400-600字的同学,接下来两个月就练围着关键词多“念”,多念出200-400字,就可以多得10-20分,“念”出20个就多1分,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事吗?

6.强调书写,至少做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