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围着“任务”审,扣着“任务”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0-04-05 手机版


 近年,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为新宠,“写作任务”成为它的鲜明特征。这一新的作文命题形式改变了高考传统的写作观和写作实践,更具体地说,它带来了从审题到写作的一系列变化。随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任务驱动型作文又呈现出新的命题趋势和特点:情境化任务写作,更多的要求是在真实情境下的任务写作。因此,必须积极应对,从容备考,尤其是在审题上,要围绕“任务”审;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紧扣“任务”写。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让劳动之花开遍华夏

标题含“劳动”关键词,且设喻巧妙。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劳动之花开遍华夏。

称呼语、问候语既合情境,又合演讲稿的开场白;“让劳动之花开遍华夏”,既点明了演讲的主题,又点明了内容指令的前半部分:热爱劳动。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你是否抱怨过卫生工作过重?是否把劳技课当成补作业的天堂?是否觉得劳动在这个时代正走向廉价?不论大家的回答是“是”或“否”,我也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思索:劳动之花,是这个时代绚丽的存在;劳动的价值仍在这个时代闪烁着它的光彩!

这个“问”问得好,既符合双方对话、交流的要求,又巧妙地列举现象,趁势亮出观点。

不如先让我们回头看看。“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古诗早已为我们呈现劳动最朴实而亲切的姿态。古语有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从农耕社会走来的华夏儿女从不止于视劳动为生存技能,劳动是一种生活方式,勤劳更是一种美德。

画线句子表明演讲主体与听众时刻处在交流状态。

你△看△那长城雄踞山岭,都江堰福泽千世,无不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力量、智慧。因此,从传承的角度去思考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我△们△更有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劳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早已渗透到民族的基因中。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先祖用劳动创造的文明花海,我们理应让劳动之花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新的美丽!

人称的使用,体现行文的读者意识。

语言具有鼓动性、感染力。

每个人终将承担应有的劳动义务,而新时代建设“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号召为我们指明了新方向,知识、素质、学习能力将成为劳动者的新要求;新时代对劳模精神的大力弘扬也向社会发出了信号:劳动平等、劳动光荣将是中国不变的价值。所以面对新技术对人力的冲击,面对劳动多样化带来的选择,我△们△不能纵容自己沉溺于其便利的温柔之乡中,而更应该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劳动素质,跟上新时代的大潮,当劳动之花被新时代的雨水滋润,它将会顺时而开,惊艳四方。

“我们”把演讲主体融入听众之中,有很强的亲和力。

而作为复△兴△中△学△学△生△的△我△们△,其实也是“种花人”的一员,社会早就对我们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抓住在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培养正确的劳动观,锻炼过硬的劳动本领。毛泽东曾对苏联留学归来的毛岸英说:“你还应该上劳动大学,才称得上毕业。”对△于△我△们△,社会就是最好的“劳动大学”,为何不投身于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寻找劳动的意义与乐趣?

再次彰显“对象”意识。

扣住内容指令的后半部分:从我做起。

讲到这里,我想,我们都有了新的思考。那么,就让我们从主动承担卫生任务做起,从认真上好每一堂劳技课做起,从对身边的劳动者抱有敬畏做起,呵护他人的劳动之花,种下我们的劳动之花。让我们凝聚精神上的劳动认同,塑造新时代的劳动者形象,让劳动之花开遍华夏,从而创造出更加美丽而光明的中国!

谢谢!

这是一篇完成“任务”很不错的考场作文,表现在:

①紧扣内容指令: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②合乎情景要求:演讲现场。

③对话意识贯穿始终。作为演讲主体的“我”与在座的听众——同学们,始终在对话,在交流。

④合乎演讲稿要求。本文遵循了演讲稿的写作格式,而且做到了紧扣主题,语言也具有鼓励性和感染力,可以说是一篇合格的演讲稿。

学点实招,找准提升门径

一、围着“任务”审

1.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特点

一般来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由“写作材料”“情景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下面以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题为例具体说明。

[题目构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内容说明]

这是写作材料,它是概括提炼立意的基础。

这是“情景任务”,是题目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以下内容:

①内容指令:如“收看……观后感”(它多以材料引导语形式出现,本题不太明显)。

②写作情境:如1919年5月4日学生集会,要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历史事件。

③写作主体:青年学生当事人。

④读者对象:集会学生;家人;同学;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

⑤写作文体:书信、演讲稿、观后感。

这是写作要求,也是写作的具体规范。

注意这些套话中的新要求:切合身份,贴合背景。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命题技术的成熟,所提供的情境将越来越真实、复杂,写作指令越来越多元、综合,进而对考生的审题综合化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2.围绕“任务”审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带来的审题变化,就是既要审材料,又要审“任务”,重点是审“任务”,不像一般型材料作文那样重点审“材料”。

(1)审准材料:理观点,析联系

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读懂材料,弄清并概括内容,抓住关键的要素(或对象);②概括不同对象的观点及原因;③围绕每个观点挖掘问题本质,对信息点进行辨析并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推理。

特别说明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少是复合型材料(如上面材料),理解时要关注两方面:

①将复合型材料从时间、空间、属性等多角度进行分类处理,找到碎片化材料的内在关联;②仔细研读“引导语”(即“内容指令”),即对前文材料起概括和总结的句子。

(2)审准“任务”:明确五项任务指令。

①围绕什么内容写的内容指令。这是审题的关键。有时考生难以把握命题者试图引导考生围绕一个什么问题展开议论,因而造成作文立意不明或立意不准的后果。因此,要把材料引导语认真仔细地阅读准,思考清。

②给了什么样的写作情境。

③写作主体是谁。高考作文“写作指令”对写作主体的要求不仅仅是“考生”的实际身份,而是置于真实具体的写作情境中的交际主体,因而对写作主体就有时代背景、身份、年龄、职业、经历等方面的显性或隐性规定。审题时一定要明确这一点。如上面材料“情境任务”第①中的写作主体,他是1919年5月4日的青年学生当事人,时代背景一下子变了,不再是作为考生身份的自己了。

④读者对象是谁。过去,高考作文写作是长期缺失读者对象意识的。如果有,也是以评卷者所好。现在,写给谁的,任务指令中已经很明确、具体了。

⑤使用什么样的对话文体。如上面材料规定的演讲稿、家信、观后感、慰问信等。

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成为新宠,意味着审题准确这一标准发生了变化,不只是要审准材料,更要审准任务指令。我们也只有转变审题重心和方向,以审读任务为主,才能更好地适应题型变化,才能准确地掌握“审题准确”的内容标准。

二、扣着“任务”写

命题的变化,既带来了审题的变化,更带来了写作要求上的变化。过去,为了保证审题准确,要求行文过程中扣“题”见“料”;现在,写作过程中不只是扣“题”见“料”的问题,更要在行文过程中完成多项写作任务。“任务”落实了吗,是否做到了全面落实,成为审题是否准确的实践标准。那么,如何在行文中一一去落实这些“任务”呢?

1.落实内容指令——依然要扣“题”见“料”

(1)拟题要含“内容”任务。如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标题中,标题最好带“劳动”二字。

(2)开头点明“任务”。

(3)段段扣“任务”。行文过程中,要有任务意识,每段文字都要有回扣任务的内容关键词或主题词。

(4)结尾回扣“材料”,再次点明“任务”。

2.在具体情境中落实写作主体和读者对象意识

“写作主体”和“读者对象”是构成“真实性”情境交际的要素,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表现在写作中,就是要在具体的写作情境中准确定位写作主体,确定清晰的读者对象,行文中要牢牢牵拉两者的对话交际意识,并且这种对话意识要贯穿全文。要彻底改变过去的写作习惯:习惯于自说自话,只管写作主体,完全抛弃读者对象;或者只在行文开头、结尾进行简单、形式化的对话,缺少“围绕”写作问题双方展开平等、深入交流的意识。

请看下面贯穿对话交流意识较好的写作片段。

作为看信者的你和寄信者的我,同样有一段美好的成长经历,而与我们一同成长的中国,在今时与在未来,必定有着千差万别。

千禧之年来到这个世上,来到这个中国的我,见证了许多许多中国在新世纪写下的篇章,牙牙学语时,杨利伟乘神舟探苍穹,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里程;总角之年,看到了电视屏幕上点起的奥运圣火,桌上的电脑,换了一台又一台,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快;量子通信的突破,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快捷支付的广泛普及等等,至今仍在改变着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慢慢站起来了:高铁由输入变为技术、中国标准的全套输出;面对别国的攻击,我们敢于举起铁拳,予以反击。中国的成长与我的成长何其相似:一路走来,既不乏磕磕碰碰,更多的是繁花似锦、暖阳和风。

那么你呢?十八年的成长,你又和我们的中国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呢?我想着你的日常生活的情景,大约如此:早上起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为你端上早饭,打点细节,电视上播报的新闻告诉你又多了好几位拿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文学家;上学校,你坐的是早已广泛普及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走进便利店,里面空无一人,你不用掏出钱包,用语音指令挑好商品,在走出去的那一刻刷脸完成支付……我想你一定会对我说:没错,这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国是科技强国,屹立于世界。

(节选自2018年广东优秀高考作文《18年与中国的一同成长》)

3.落实实用文文体要求

情境化任务写作往往伴随着实用文体的要求,如书信、演讲稿、辩论稿、解说词、专栏稿等。每一种实用文体都有写作格式、行文结构、语言风格、交际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写作时必须具体落实这些文体要求,否则,就是文体不明或者不合文体要求。

(1)书信

书信是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种类众多的一种实用文体,其格式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称呼(顶格写)、问候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可以紧跟“问候语”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福语(前半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半要另起一行顶格写)、署名、日期(这两点要放在书信最后的右下角,分别占两行写)。写作时,称呼、问候用语、祝福用语及正文语气、措词都要符合双方的身份。正文要抓住重点,力求写得充实、饱满。

(2)演讲稿

演讲稿也称演说词、演讲词,它是演讲者在集会或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演讲稿的具体写作要求:

①针对听众特点,有的放矢。写演讲稿时,首先要了解听众,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心理需求等,根据听众的具体情况组织演讲稿,使演讲稿适合听众的群体特征。这样才能达到宣传、鼓动、教育的效果。

②突出主题,语言要通俗生动。演讲要诉诸口头,写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讲稿必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同时语言要通俗生动,尽量运用贴近大众的生活语言,避免使用过分雕琢和修饰的语言。

③以情动人,富于鼓动。演讲只有具备深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才能起到鼓动和教育的作用。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感情的表达,采取说理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形式;同时还要调动一些积极的艺术手段,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热情的鼓动,感人的抒情,才能使听众与演讲者产生感情的共鸣、思想的沟通,才能达到演讲的目的。

演讲稿的结构要求:

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称呼、开场白、正文、结尾几部分。

①标题

演讲稿的标题无固定格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a.揭示主题型,如《人应该有奉献精神》。

b.揭示内容型,如《在省科技工作会议的讲话》。

c.提出问题型,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素质》。

d.思考问题型,如《象牙塔与蜗牛庐》。

②称呼

提行顶格加冒号,根据受听对象和讲演内容需要决定称呼。常用“同志们:”“朋友们:”等,也可加定语渲染气氛,如“年轻的朋友们:”等。

③开场白

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础。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无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④正文

演讲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讲的主体。a.记叙性演讲稿。以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生活画面描述行文。b.议论性演讲稿。以典型事例和理论为论据,用逻辑方式行文,用观点说服听众。c.抒情性演讲稿。用热烈抒情性语言表明观点,以情感人,说服听众,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物。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

⑤结尾

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的方法有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等。归纳法是概括一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引文法是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反问法则是以问句引发听众思考和对演讲者观点的认同。

演讲稿的结尾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读后感(观后感)

读后感,顾名思义,即“读”而后“感”。“感”可以是一种认识、一个观点、一种评议,也可以是一种情感、一类现象。但无论“感”是什么,作者都必须先将所“读”的内容对读者进行交代,所以,就结构而言,读后感必须首先对所阅读的材料加以引述;引述之后,作者必须用简洁的语言向读者表明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读后感里,作者的“感受”是文章的中心。读后感的第三部分是“展开联想”,即围绕中心展开论述。因此有人认为读后感的结构一般有四个层次,即启、承、联、合。具体说来,即:

①简述原文有关内容。介绍阅读材料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等。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

②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③围绕基本观点展开联想,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它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进行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④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实战演练,练就写作技能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四十年来,不同时期青年的流行语:

(1)敢喝头啖汤——“头啖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俗语言,指煮出来的第一口汤。青年一代率先探索和尝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2)从我做起——1979年清华学子率先喊出这一口号,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当时青年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与工作的最强音。

(3)网民——注重艺术性、创造性的新型网络平台,成为引导青少年兴趣发展的新领地,带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环境。

(4)创客——近年来青年流行语,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努力实现个人梦想、创造个人价值。

(5)志愿服务——青年一代回馈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由此带动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在爱心奉献、助人为乐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6)世界范——百年探索,40年铺垫,如今的青年越来越自信、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

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读了上面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训练 

审读材料

流行语(1)的内涵:

流行语(2)的内涵:

流行语(3)的内涵:

流行语(4)的内涵:

流行语(5)的内涵:

流行语(6)的内涵:

六则流行语共同的内涵:

审读任务指令

(1)内容指令:

①材料引导语:(可画出)

②主题:(可画出)

(2)写作情境:

(3)写作主体:

(4)读者对象:

(5)文体要求:

审读写作要求 (共性要求,不作为审题重点)

答案 审读材料: 

(1)“敢喝头啖汤”,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70年代末,青年们深刻感受到时代春风后,敢闯敢试、积极奋发的焕然一新的面貌。

(2)“从我做起”,体现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青年一代,在日益开放的社会背景中,不再一味复制权威,敢于审视自我价值,发愤图强,勇于担当的时代风貌。

(3)“网民”,体现的是90年代以来,青年一代随着网络等新媒介的兴起和发展,开始有更加多元化、艺术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空间。

(4)“创客”,体现的是近年来青年一代,在一个能执着追梦、重视个人价值的时代,具有创新理念,敢于自主创业的精神。

(5)“志愿服务”,体现的是当下青年一代在多元文化碰撞、自我价值的实现中,追求回馈社会、敢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6)“世界范”,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一代在合作、共享、共赢的国际交往原则中,自信理性的国际思维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

共同的内涵:六则材料所涉及的流行语其实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青年的实践探索及价值追求的浓缩。

审读任务指令:

(1)①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②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

(2)升旗仪式

(3)新时代的青年

(4)参加升旗仪式的老师、青年学子

(5)发言稿(演讲稿)

附:情景任务的详细理解

“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这句话是对上述六则材料的总结,明确指出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此处的“个人”毫无疑问指的是青年。通过对六则材料的解读,六个流行语指向的更多是不同时期青年的实践探索及价值追求。

但“不同时期”究竟是怎样的时期,这些时期各有什么特征,材料并没有明确的提示。这就需要考生的阅读积累、思想积淀,及临场抉择能力。六则流行语,就字面意思,推测一个大致的时代背景,大部分考生都可以。但要有思想深度或审题更加精准,则要求高了很多。例如,“敢喝头啖汤”,是在一个刚刚经历了挣扎、迷茫、怀疑的时代,在思想尚未完全解放的背景下,在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的情况下,冒着风险,摸着石头过河,去探索一条前途未卜的新路,这正是那一代青年的探索与尝试的意义所在。

另一个情景任务,就是主题任务——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考生需在写作中完成两个要求,第一个是“感知时代律动”,所谓“律动”,可理解为脉搏、节奏、变化、发展规律。所谓“感知”,一是感受;一是知道,也就是了解。然后要在对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感受及了解的基础上“争做新时代的青年”。简言之,考生在写作时要达成两点:一是要明确具体地概括提炼出相应时代的特征,要对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有所涉及、有所呈现。二是在“感知时代律动”的基础上再展开论述如何争做新时代的青年,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把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应时代之所需,顺时代之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个情景任务是“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因此写作时要凸显两点:一是“升国旗仪式”,强调家国情怀,考生要思考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发言稿”,写作的交际功能,包括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语言等都需要注意发言稿这个情景任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的基础上,经归口评审、统筹考虑,产生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孔繁森、邹碧华、杨善洲、郭明义等多名优秀模范共产党员入选,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柳传志等多位企业家上榜,袁隆平、厉以宁、姚明、郎平、屠呦呦、钟南山、鲁冠球、潘建伟、霍英东、李谷一、李雪健等知名人士也在列。

你生于改革开放,长于改革开放,一定听闻过他们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也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智慧。请选择其中2~3位拟表彰对象,并结合他们的相关事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改革开放时代,年青人该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方能不负时代的认识。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材料分析:这是一道材料新颖的作文题。紧贴时代,有很大的写作空间。材料中提及的人物既有“优秀模范共产党员”,又有“企业家”,又有“知名人士”,类型广泛。写作任务中也指明了写作方向,即“表达你对改革开放时代,年青人该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方能不负时代的认识”,议论文是最佳的写作文体。

立意提示:①榜样的力量,勇敢前行;②因为你,今天更精彩;③师法先进,共谱改革华章;④不负韶华,奋勇向前;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