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推理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0-03-13 手机版


文/尹瑞文

我们先来看两则议论文片段。

片段1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真正的强者不会畏惧烈火的“烤”验,逆境往往成为强者的试金石。司马迁遭受宫刑,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最深重的逆境,如果在这种逆境下沉沦下去,他也就是行尸走肉一般,即使活着都没有意义。然而他坚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阐述了他的人生观。也正是这样的人生观让他放弃了沉沦,他虽然肉体受到摧残,但是精神和意志没有被摧垮,在有生之年终于实现了创作《史记》的宏伟目标。可见,逆境成就强者。

片段2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真正的强者不会畏惧烈火的“烤”验,逆境往往成为强者的试金石。司马迁遭受不幸,于逆境中写出了《史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曹雪芹在遭受一次次的打击,举家食粥的情况下,依然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朱自清上大学时,买不起被子,只能用绳子将破被的另一头扎起以御寒,但他刻苦学习,成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塞万提斯,在被捕入狱后,仍写出了《唐吉珂德》这样伟大的著作。可见,逆境成就强者。

尹老师点评:

这两个片断都以“逆境成就强者”为论点展开论述,但前者是“单例论证”,后者是“排例论证“(见划线句),后者的说服力明显强于前者。

所谓排例是指运用三则句式相似的例子,构成排比结构,排例的关键是句子要短,越短越好,切忌描述。比如下面这个片断: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尹老师点评:

这个片断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本段列举了西伯、仲尼、屈原、左丘明、孙子、吕不韦、韩非子等多个例子来证明“逆境往往成就非常之人”这个道理。每个例子都极短,且句式相似,这种举例方式就称之为“排例”。在议论文中,排例的说服力要远远强于单个例子。

为什么排例比单例更有说服力?因为排例的本质是归纳推理,而单例并非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指由个别例子推导出普遍规律,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如:

已知欧洲有矿藏,亚洲有矿藏,非洲有矿藏,北美洲有矿藏,南美洲有矿藏,大洋洲有矿藏,南极洲有矿藏,所以,地球上所有大洲都有矿藏。

金受热后体积膨胀,银受热后体积膨胀,铜受热后体积膨胀,铁受热后体积膨胀,可见金属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谭木匠讲诚信走向成功,格力讲诚信走向成功,三元牛奶讲诚信走向成功:可见企业要想成功就要讲诚信。

孝公用商鞅之法,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获楚、魏之地千里。惠王用张仪之计,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三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谏逐客书》)

尹老师点评:

归纳法的局限性在于其前提是不完全的,且事物之间看不出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仅仅根据该类事物部分对象的单称判断就跳跃到关于该类事物所有对象的全称判断,其结论必然带有较大的或然性。只要前提中出现一个反例,其结论就是假的。提高结论可靠性唯一办法是尽可能增加前提(例子)数量,例子越多,结论越可靠,这就是排例比单例好的理论依据。

同理,为什么议论文提倡把中心论点分为多个分论点来论述?因为多个分论点的本质是归纳推理,分论点越多,中心论点越有说服力。

[实战演练]在空格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逆境能锻炼人的心志,而强韧的心志是成就事业的必备要素。

归纳推理升级版:分论点+排例+假设推理+结论

假设推理一般用关联词:

“如果……那么……”

“如果……就……”

“假使……那么……”

“倘若”

“若”

“试想……”

不走寻常路,昭君迎着漫天飞舞的黄沙,走上遥遥和亲之路,谱写了一首民族和谐的诗篇,芳名永存;不走寻常路,屈原汨罗一跃,与祖国同去,却英魂永存;不走寻常路,李白将华丽诗篇铸在了大唐的山山水水上,永传于世。试想:如若昭君安于现状,屈原顺从圣意,李白同他人一样浅吟低唱,追求浮名,他们又怎会有与众不同的辉煌人生?

聋耳的贝多芬一生都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不因他出身卑贱而看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出使秦国。要知道,蔺相如此一去凶多吉少,入虎狼之国,虽有勇有谋,毕竟势孤力单,未必能旗开得胜。试想,如果缪贤怕承担风险而不敢举荐蔺相如,那么赵国就很可能加速灭亡,也会失去和氏璧,可见,只有心胸开阔才能有所成就。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古人诗赞云:“古砚池中起墨波,右军书法妙如何?”假如王羲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世上就会少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名作。

孝公用商鞅之法,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获楚、魏之地千里。惠王用张仪之计,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三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华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在数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童第周,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终完成了享誉世界的生物学者。倘若

[实战演练]以“立足于人文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论点,写一段归纳推理。

范例一:

立足于人文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圣西门说过:“对全人类来说,只有一种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学的进步。”科技诞生的最原始的目的就是造福于民,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推动。爱迪生苦心钻研发明了新式的灯丝,使人类获得更加长久的光明;卡尔本茨发明汽车,使人类突破距离的限制,推动了人类的交通史;齐奥尔科夫斯基为了使人类走出地球,日夜辛劳,从零开始建造起了航天理论的大厦。正是致力于人文的目标,才使得一个个伟大的科技成果横空出世,造福人类。试想,伟大的科学家们若是不为人类社会着想,各种尖端科技还会有用于生活的机会吗?如此一来,为战争服务的科技想必会层出不穷吧。因此,科技应该立足于人文,为人文服务。

范例二:

苏轼说过,“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是一种人文情怀的美,恬淡之中却带着若隐若现的微笑,有着对未来的幻想,能够引领着科技向着人类期望的未来踏步迈去。《海底两万里》中有着遨游海底世界的幻想,于是有了潜水艇;《环绕月球》有着对探索月球的好奇,于是有了卫星和火箭;《机械岛》中有了对机器人的期盼,于是有了工厂里无数双机械手臂。这就是人文情怀带领之下的科技,用智慧一次次将人类对未来美好期盼的幻想变成了现实。设想一下,假如科技不受人文情怀的束缚,任其自由发展,会有罗素、爱因斯坦等人对原子弹的反对吗?会有冷战时美苏双方紧紧控制住发射核弹的欲望吗?未来的战场上,是否会如《三体》中那样,远在千里之外,漫不经心的随手一丢,然后一个星系都毁了吗?由此可见,科技在人文情怀的带领下,才能为人类的未来创造希望。

范例三:

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科学本是人们传播幸福的载体,但如果一个科学家失去了良知那么所有被创造出的所谓的科学都不过是在亵渎这个世界。城市里一座座耸立而起的大烟囱夜以继日地排放害人的毒气;纯净剔透的河水被多少随意排放的污水染上了致命的颜色;“731”实验室里传来的阵阵惨叫声至今惊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倘若这种违背人性的行为得不到制止,那么人类的生存环境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失去良知的科学害人不浅,唯有充满人性的智慧可以带来幸福。

范例四:

曲道奎说过: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所以,科技与人文传统是相互促进的,科技不能离开人文。我们前行既要用到科技的帮助,有要人文的治疗。在《三体》中的歌者,哼着轻快的歌,向地球发射了二向铝,体现了懂科技,热爱浅显的文化,冷酷无情;二战的两颗原子弹,这是当时科技的结晶,但使用者失去了人文主义,使无数的人失去生命;还有非洲大草原中的偷猎者,没有人性的用高科技陷阱与精神毒药,使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倘若任凭这种科技与人文分裂的情形继续发展,我们将会失去这个可爱的世界与宝贵的生命。科技的发展与人文是必须要紧密发展的。

范例五:

“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 罗曼·罗兰的话告诉我们科技与人文不能脱节,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创造美好。 从古到今有很多事与人都诠释科技立足人文的重要性。樊锦诗用科技数字化体系,为敦煌的珍贵壁画做了很好的保护。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让东汉生灵免于震灾。爱因斯坦积极探索原子和宇宙的奥秘,同时也深切关怀着人类幸福的与自由,抢先建议停止原子弹发明。假如这些大师只是一味的重视科技的力量,而不关注人文与幸福,那么这个世界会变得浅显、无情、灰暗,这个世界那些缤纷的色彩就会在时光的漫漫长河里黯淡。所以我们要保证科技与人文相连。科技与幸福相系,才能让科技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范例六:

科技的最终目的是受益于人受益于整个世界,从而实现其最大的价值。高尔基曾经说过“科学家的成要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人类的进步正是由于跨国的科技发展进步来共同实现,而其中离不开人文主义。1990年开始,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各国的科学家共聚一堂,为破解人类生命奥秘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至今成果显著。想当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蔓延,中国科学家不顾艰难险阻,坚持命运共同体理论和人文主义精神,研制出了埃博拉疫苗,为非洲抑制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试想如果有些国家掌握了他国人的基因序列,只是为了制造基因武器,那么这个世界终将成为人间地狱。所以科技应与世界结合,人道主义的光辉下,与人文主义相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