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第7单元《不朽的红楼》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0-03-03 手机版


 本单元所讲内容对应“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我们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楼梦》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根据课后学习任务重点阅读前五回、六回至八十回、八十回至一百二十回,重点完成任务中的其中两项。

[方法指导]

1.阅读《红楼梦》这部文学著作,利用书中的回目、序跋、注解等,学习搜集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对作品相关评价等资料,进行深入研读。

2.梳理全书回目,把握情节主线,大致了解小说的结构;依线索勾画圈点,力争读通读懂;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分析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关注人物形象塑造;反复阅读和思考,鉴赏小说的语言特点。

3.阅读整本书,应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为主,泛读精读相结合,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撰写读书笔记、统计阅读数据等巩固阅读成果,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资料链接]

一、作家名片

曹雪芹(约1715—1763),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除夕,因贫病无医而逝。

二、著书背景

(一)时代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二)学术背景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自此正式步入学术之林,被称为新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20世纪末21世纪初,红学发生分化,主流红学遭遇瓶颈,民间红学奇谈怪论迭出,红学整体的学术品质和社会声誉均呈下滑之势,同时又给人很多想象空间。

红学纵向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横向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红学具有高关注度、高吸引度、高参与度的特点,上至政商学,下至工农兵,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不乏红学爱好者,甚至跨越国界、跨越语种,其在国际上的热度堪与莎学(莎士比亚学)比肩。

三、学术价值

《红楼梦》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笔法,为我们徐徐铺开了十八世纪钟鸣鼎食之家的日常生活画卷,让我们看到了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由鼎盛而至衰颓的过程,也看到了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的众女儿的不幸命运。

这部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红楼梦》被王国维誉为“艺术的绝大著作”,被周汝昌先生评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和集大成”,被王蒙赞为“生活的百科全书,语言的百科全书”。

[阅读指导]

一、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回目前五回 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阅读任务

(略读)请阅读整本书的回目,设计一张有关《红楼梦》的思维导图,涵盖“阅读一本书”需了解的基本信息。

[参考示例]

红楼梦1.作者:曹雪芹生卒年:约1715—1763人物生平:出身豪门、秦淮残梦、家道中落、贫病而逝作品:《红楼梦》《废艺斋集稿》2.主要情节背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主线:宝、黛的爱情故事内容:围绕宝、黛两人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3.主要人物性格贾宝玉:聪明灵秀、温柔多情、乖张顽劣、重情重义林黛玉:坦率纯真、才华横溢、自尊自重、多愁善感、孤傲清高薛宝钗:博学多识、世故圆滑、阴险奸诈、豁达大度贾探春:敢作敢为、果敢决断、心思缜密史湘云:豁达开朗、热情豪爽、心直口快、单纯乐观、文采不俗袭人:温柔和顺、处事稳重、心机深重晴雯:聪慧美丽、叛逆果敢、爽直莽撞、机敏尖刻、疾恶如仇4.艺术成就结构庞大而精致人物塑造成就突出调动了我国诗歌、散文、绘画、音乐、建筑等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造诣极高5.主题思想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各方面进行了深刻批判提出了朦胧的带有进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二、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前五回 1.梳理小说的整体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提高提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2.反复阅读品味,体会小说的主旨,通过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提升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能力。

阅读任务

1.(略读)请阅读《红楼梦》前五回,绘制荣、宁二府主要人物关系图表,并将其中各类人物的关系体现出来。

[参考示例]

   

2.(略读)阅读三个神话故事和三个现实故事,初步了解《红楼梦十二支曲》的寓意,猜测其中隐伏的作者对人物命运的设定,绘制出人物命运的思维导图。

[参考示例]

金陵十二钗贾府亲戚林黛玉书香世家木石前盟:还泪相思、爱情、泪尽而逝才:菊花诗、葬花吟、海棠社薛宝钗商人小姐金玉婚缘:包办、守空房才:诗、画、佛史湘云侯府千金(失双亲)趣:花荫醉眠、雪池荷内情:青梅竹马(宝玉)、金麒麟(卫若兰)贾府媳妇李纨:善良、守寡、教幼子王熙凤:精明能干、当家做主、见风使舵、泼辣狠毒秦可卿:托梦、乱伦、天香楼自缢贾府女儿贾元春:贾政之女、宝玉长姐、贵妃元宵省亲、暴亡贾迎春:贾赦之女、性格懦弱、嫁给孙家抵债、病亡贾探春:贾政赵姨娘所生、聪明能干(承包制)、远嫁贾惜春:贾珍胞妹、出家巧姐:凤姐之女、被刘姥姥搭救其他——妙玉:仕宦之女、在贾府栊翠庵带发修行、聪明美丽、掉入泥潭

3.(略读)“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参考示例]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4.(精读)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什么会这样?

[参考示例] 木石前盟:林黛玉本是仙山上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要枯死的绛珠仙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终于让它重新存活,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所以贾宝玉第一次见了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绛珠仙草林黛玉也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上辈子有恩于自己,所以决定这辈子要用眼泪来偿还恩情。

三、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第三回~第九十七回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欣赏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提升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

阅读任务

(略读)请阅读《红楼梦》相关内容,绘制出林黛玉身份、事件、情感等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小说中林黛玉命运的发展轨迹。

[参考示例]

林黛玉身份其父林如海,其母贾敏皆病亡;幼弟夭亡贾母外孙女,深受其疼爱幻境画:枯木、玉带判词: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曲:《枉凝眉》排名:第一事件孤女入京:寄人篱下宝黛争吵:不是冤家不聚头,半含酸,为“金玉”争吵金兰互契:戏文把柄,宝钗说教,黛玉心服展示诗才:参加诗社,中秋联诗宝玉结婚:焚毁诗稿,泪尽而逝情感一见钟情:前世渊源(木石前盟)两小无猜:日同行,夜同息两情相悦:共读《西厢》,认定对方金玉威胁:金配玉,满府言情深意重:互诉肺腑——定情帕、“你放心”;紫鹃试“玉”——“不许走”“带了我去”

四、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第六回

第二十一回

第一二○回   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借以理解小说的主旨。

阅读任务

  (略读)《红楼梦》中袭人与贾宝玉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受到贾府主子喜爱,为什么却只是列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不但次于《正册》,而且次于《副册》?

[参考示例] 宝玉出走后,王夫人把袭人打发回了娘家,袭人“不得已”与蒋玉菡结了婚。小说中说:“看官听说: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此袭人所以在又一副册也。”原来是从封建观念出发,因袭人未能守节而贬低她。

五、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第二回

第十八回

第二十一回

第三十二回

第四十一回 反复阅读,善于发现,在阅读中善于捕捉信息,形成独到见解。

阅读任务

(精读)在世人眼中,贾宝玉是个“废物”,请说说这一说法在文中有何根据。

[参考示例] 贾政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宝玉却无意于此,因而常被骂作“逆子”;他读《西厢记》之类的禁书读得津津有味,一沾到科举程文就头痛不已;他整天和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如胶似漆,却不乐见正经宾客;他是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听到别人劝他讲究“仕途经济”,便直斥为“混账话”……

六、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第三十三回   阅读品味,深入探究,分析情节,由果索因,体味情节背后的深层意蕴。

阅读任务

  (精读)《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试分析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

[参考示例] 宝玉与金钏儿说悄悄话被王夫人听见,金钏儿被王夫人打后羞愤投井自杀,贾环向贾政诬告此系宝玉逼奸不遂引起。同时,宝玉又因留恋戏子蒋玉菡被告了状。二罪并罚,宝玉因此挨打。这还是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父子间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七、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第五十六回   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价值与意义。

阅读任务

  (精读)请简要叙说《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

[参考示例] 探春理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节流”,省下一些哥儿小姐重复支取的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钱,还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这样不但大观园里的鸟食、插花等开销可免了,还可收受租金,一年下来,足有四百两银子的进账。

八、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第二十七回   欣赏小说的语言,把握文本的丰富内涵和精髓,培养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阅读任务

  (精读)《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郁不平之气,所表现出来的是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请结合诗句作简析。

[参考示例]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九、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第九十七回

第九十八回   通过自主阅读,概括小说情节,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提高相互合作的能力。

阅读任务

  (精读)具体说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和贾宝玉得知黛玉死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参考示例] 黛玉得知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后,忙往宝玉处问询,回来后,将题诗的绢帕和一本诗稿烧毁(焚绢毁诗),病倒在床。在宝玉娶亲之时,黛玉大叫着:“宝玉,宝玉,你好……”就悲惨死去。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而不是黛玉,哭闹着要去找黛玉。得知林妹妹已死,他便昏死过去,醒来后,坚持去了潇湘馆,哭祭黛玉。

十、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第五回~第一一八回   通过分析小说的内容,欣赏艺术技巧,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提高鉴赏审美情趣。

阅读任务

  (精读)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中大家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请分析她在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参考示例]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她对人坦率纯真,待人以诚。她是封建叛逆者的形象。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其中,他或用西施、比干等人物的传说烘托、映衬人物外貌特征,达到“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或用饱含传统文化因子的古代典型文人如屈原、陶渊明等的品格、个性来丰富林黛玉的内在性格,使林黛玉的形象内涵丰厚,耐人寻味。

十一、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前八十回   反复阅读,前后勾连,筛选整合重要信息,归纳概括小说关键内容。

阅读任务

  (精读)贾宝玉被刻画成了一个天生的“情种”,请说说文中有哪些表现。

[参考示例] 一岁时抓周,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七八岁时,他就会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更有一句因林黛玉而起,对紫娟说的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作烟,如何?”情已经成了贾宝玉生命的唯一意义。

十二、

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

第六回

第二十一回

第一一九回

第一二○回   把握小说线索,梳理故事情节,弄清人物作用,探究作者意图。

阅读任务

  (精读)简述刘姥姥的三次进荣国府的过程,简析其情节安排的意义。

[参考示例] 小说写了刘姥姥的三次进府:一进荣国府是故事开始时,刘姥姥小心谨慎,凤姐不冷不热,草草打发。二进荣国府是贾府鼎盛之时,刘姥姥左右逢源,打诨逗趣,风光了一阵。三进荣国府是贾家衰败之后,刘姥姥挺身而出,耿直仗义。这个乡下老太太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