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0-03-01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左传》的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了解本文 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 写作手法 

4.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5.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

1.在 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曹刿的 民本思想对战争的影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左传》的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理解文章内容; 熟读课文。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又何间焉(  )    牺牲玉帛(   )   登轼而望之(    )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靡(   )   曹guì(    )     肉食者bǐ(     ) fú(     )敢专也 

小惠未biàn(   ) 大小之yù(   )   小信未fú(    )   下视其zhé(    )

1. jiàn     bó     shì   fú    mǐ  刿  鄙 弗 编 狱 孚 辙

2. 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选自______,这部书传说是______时期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______  史书。是历史上______的著名战例。

2.《左传》  春秋  左丘明  编年体   以弱胜强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 齐师伐我(    )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3)既克,公问其故(     )(4)彼竭我盈(     )  (5)夫大国,难测也(  )  3.(1)伐:攻打  (2)间:参与   (3)既:已经   (4)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5) 测:推测、估计

4.通假字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4.徧:通“遍”,遍及,普遍 

5.古今异义。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1)古义:猪、牛羊等祭祀 用的祭品。   今义: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他牺牲了自己的青春) 

(2)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6.一词多义。

既克,公问其故(       )             民弗从也(        )

彼竭我盈,故克之(        )           战则请从(    )

曹刿请见(        )                 又何间焉(        )

战则请从(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6.原因  所以   服从 跟从  请求 请让我  参与 夹杂

7.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公将鼓之 

(3)忠之属 也:        (4)公与之乘:       (5)下视其辙:

7.(1)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名词作动词.击鼓.(3)形容词作名词,尽力做好 份内的事.(4)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名词作动词,下车 

8.翻译下列句子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⑷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 ⑴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⑵ 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 

⑶ 大大小小的 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⑷ (这是)尽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合作探究

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10.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

10.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之属也。可以一战。

11.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11.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12.曹刿的 “远谋”体现在 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12.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当堂测试

(2016.天水)阅 读下 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3.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13.(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14.(1)“徧”通“遍”,普及的意思;(2)取得信任;(3)击鼓;(4)第二次。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5.(1)我看到他们车辙混乱,战旗倒掉,因此去追 赶他们。

(2)这是尽了忠于职分的事,可以凭借这打一仗。

16.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16.战前和战后;战争过程。

17.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17.能听取不同意见;能任用贤能;忠于值守,体贴下属;身先士卒,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例如: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表明他体贴下属。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 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 

2.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3.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4.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自主突破

1.按照课文内容默写。

(1)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           ,          。

(3)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        ,        ”。

(4)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

(5)小惠未徧,               。

1.(1)一鼓作气   ⑵虽不能察,必以情(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望其旗靡(5)民弗从也 

2.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辍耕之垄上   

C.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D.何陋之有

2.C  解析:例句中的“之”作结构助词“的”C项与此相同;其他三项分别为:作代词 /作动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加强语气。

3.下列句子中加 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乡人曰              其真不知马也

B.又何间 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D.公问其故             马无故亡而入胡

3.D  解析:此项的“故”都解释为缘故;A.“其”分别为:他的 /加强反问语气;B.“间”分别为:参与 /暗地里;C.“加”分别解释为:虚报 /给予。

4.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⑵(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找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5.C  解析:题目中的“论”主要指曹刿论战。

合作探究

6.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

6.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7 .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7.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其“辙乱旗靡”之时 

8.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

8.(1)政治清明,民心所向 (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2)上下团结 君民一心 (团结曹刿 知人善用) 

 (3)掌握策略 以逸待劳 (不盲目于强齐硬战) 

(4)把握战机 后发制人 (彼竭我盈 一招致胜)  

9.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9.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拓展延伸

10.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 

10.答案示例: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战例如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

当堂测试

(2017.甘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补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 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肉食者鄙

(2)小惠未徧

(3)再鼓之,必走

(4)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11.(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通“遍”,遍及、普遍。  (3)击鼓进军。   (4)快,急速。

1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 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1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

1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14.【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乙】文详写战争过程。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