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0-02-28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

3.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作者 李可染 

评价 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2、文体常识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三、字词积累

1、重点字

意境(jìng)  灵魂(hún)  惆怅( chàng)   真挚(zhì)

赋予(fù)    夔门(kuí)   崇高( chóng)

易错警示

“境”应读“jìng",不读“jìn”;“崇”应读chóng" ,不读“cóng":"霭 ”应读“i”,不读“hé”。

2、多音字

(fēn)分开        (gáun)观察        (ji)分解 

分             观             解

(fèn)充分        (guàn)楼观       (jiè)押解

3、形近字

概(gài)气概          暮(mù)暮色

慨(kài)慷慨          幕(mù)幕布

惆(chóu)惆怅         掠(lüè)掠过

稠(chóu)稠密         惊动(jìng)惊动

4、重点词

[惆怅]伤感,失意。[真挚]真诚恳切。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的形容。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朝朝暮暮 [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四、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其“意境”观

目标导学二:文章初探,把握文本行文思路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目标导学三:深入探究,理解文本艺术内涵

1.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设计思路】

四个探究题设置均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题,由于大多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与基本鉴赏理论不足,得出答案并不容易;教学过程中教师宜从各方面引导分析,切勿将答案直接予以学生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目标导学四:赏析山水画,品味意境

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现秋色,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D)

A.意镜( jìn)       气概( gài)      风暴( bào)     渲染( xuàn)

B.灵魂( hún)       暮霭(hé)             汲取(jí)      创意( chuàng)

C惆怅( chàng)        借鉴( jiàn)      朴素(sù)     契约(qiè)

D.造化( zào)       横倒( héng)      茂盛( mào)    真挚( zhìi)

解析:A选项里“意镜”的“镜”正确的读音是“ jìng”;B选项里“暮霭”的“霭 ”正确的读音是“i”;C选项里“ 契约”的“ 契约”正确的读音是“qì”. 故选D。

2.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 项是  (A)

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 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B.要深人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C.经过长期的准备,他对如何赢得这场比赛早已胸有成竹。

D.这座画院虽然不及某些艺术殿堂那么金碧辉煌,但也令人神清气爽。

[解析]A项中“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而后面又说印象深刻,前后矛盾。

3.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 项是(D)

A.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B.毛主席的“沁园春”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 封,万里雪飘”,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C.一棵树,一 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  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D.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 雄,青城天下幽。”

解析:A项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中“沁园春”应 加书名号。 C项中第一处逗号应改为顿号。

4.根据课文第三段的观点,请再举一 个古诗的例子,分析诗中所包含的意境。

示例:如王维的《 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光如水,似乎将诗人的心灵也一.并洗净了;山泉淙淙,似乎带走了诗人的一切烦恼。此时此刻,诗人已经完全沉浸于这静谧、幽远的山景之中,景中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悠然、宁静。

阅读理解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谁许多画家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

5.请简要概述第段的论述层次。 

文章首先提出了空灵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的观点;接着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段作简要概括。 

画题富有诗意;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7.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 

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外象和诗意之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敞开胸怀。融于自然,感悟造化。

【真题体验】

(2017随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随着我市高新区截污排污工程的顺利开展,让工程所到之处的居民深切感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B.没有人可以否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丰富了当时及后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C.“一带一路”推动学校间的合作,不仅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国际化人才,也为中国高校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

D.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冠军的好成绩。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