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名师导学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0-02-28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书有径。 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 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 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 ,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知识梳理

(一)走进作者

作者 培根 国籍 英国

评价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代表作 《新工具论》《随笔》《培根人生论》等

作者 马南邨 原名 邓拓

评价  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

代表作 《燕山夜话》《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

(二)字词积累

1、重点字

怡情(yí) 滞碍(zhì) 狡黠(xiá) 阐证(chàn) 豁然贯通(huò)   狂妄自大(wàng)

2.多音字

(hào)爱好      (nàn)诘难      (jiáo)矫情  

好           难           矫

(hǎo)好事      (nán)难关      (jiǎo)矫正

(jiáo)味同嚼蜡            (ji)不求甚解

嚼 (jué)咀嚼            解 (jiè)解送

(jiào)倒嚼              (xiè)解数

3.形近字

辩(biàn)辩论            诀(jué)要诀 

辨(biàn)分辨            决(jué)决心

馏(liú)蒸馏             诘(jié)诘难

溜(li)滑溜             拮(jié)拮据

4、重点词

[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着色。这里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高谈阔论]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 发议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甚,很,极。

5、词语辨析

狡黠  狡猾

“狡黠”是狡诈的意思;“狡猾”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狡猾”指诡计多端,不老实,耍花招,如他像狐狸一样狡猾。“狡黠”,聪明而狡猾奸诈,如他是个狡黠且很难对付的人。它们都是贬义词。“狡黠”是文言词。

(三)重点句子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排比一一句子分别以“读书”“讨论”“作文”为例

四、导学目标

目标导学一:理清思路,把握观点

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

第一方面 (从开头到 “全凭观察得之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方面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 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 (“读史使人明智 ”到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谈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 有可吞食者 ,,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 味同

嚼蜡矣。”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三种具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精读和摘要。 “犹如水经蒸馏,味同

嚼蜡矣 ”运用了比喻论证。 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 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

3.《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批驳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

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4.《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态度:养成 “好读书 ”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 “会意 ”。含义:第一,虚心,书

不一定都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5.《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驳论文。驳的是 “论点 ”,先全面阐述 “不求甚解 ”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 “ 不

求甚解 ”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 又从 “会意 ”角度, 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 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 ” 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目标导学二:分析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谈读书》 :(1)运用比喻论证。例如,用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

知如何修剪移接 ” ,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运用对比论证。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不求甚解》 :(1)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陶渊明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2)运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 “ 不求甚解 ”的读书人。 (3)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目标导学三:对比阅读,品味探究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两篇短文都是议论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 都是谈读书的;在写法上有所

不同,一是立论、随笔;一是驳论、杂文。 《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真正目的,以及读书的正确方法、读书的重要作用。论述全面,观点新颖,语言精辟,对我们的读书、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求甚解》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义, 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 “不求甚解 ”的观点进行批驳, 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 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 从而在读书的方法上给读者一些深层次的启发。

目标导学四:畅所欲言,抒发感悟

通过对两篇短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示例: 读书要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基础积累

1.下面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项是  (C )

A.提炼   纶理   欣然忘食    咬文嚼字

B.死抠   澡饰   寻章摘句   孜孜不倦

C.修剪   怡情   狂妄自大   因小失大

D.统畴  文彩   矫揉造作   开卷有益

解析]A项中“纶理”应为“伦理”;B项中“澡饰”应为“藻饰”,D项中“统畴”应为“统筹”,“文彩”应为“文采” 。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B)

A.航天工作严细认真,甚至吹毛求疵都不为过。B.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C.读一些只要你“不求甚解”的书,你用了“熟读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费。

D.科技工作者不是高谈阔论的理论家,而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解析]“味同嚼蜡”是形容写 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用在此处不合要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最近,来自“一带-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B.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C.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D.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是种”前面加上“它”,C项搭配不当,删掉“的过程”,D项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不求甚解》1—6自然段,完成问题

4.作者批驳的论点是什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 不好的。.

5.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述思路。

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读书的要诀, 全在于会意;然后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正反对比内容也可以分开论述):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

6.阅读第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7.第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答出一点即可)。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

8.你是否费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

赞同。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不赞同。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求甚解”实际上就是精读,强调的是读懂读透,这也是读书的种方法:以 上两种读书法各有利弊。“求甚解”和“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在读书过程L中应灵活应用,因 人因时因书因需而异。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李洪兴

  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一睹《四库全书》真容。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官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侍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有利于滋养时代的心灵。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有删改)

9.请简要概述第段的论述层次。

首先提出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这个观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文物开放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只有文物开放(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干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10.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有力论证了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的观点。

11.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

  感受文化芳香,滋养时代心灵;实现价值增值;涵养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观念、审美趣味;发展更全面,生活更美好。(答出四点即可)

综合性学习

12.4月23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说书成为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让读种生活方式”。请你根据发求,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  ,可你的家长借口太工作忙迟迟来读,看到他(她)正在刷微信,请你写几句话劝说。(60 字左右)

示例:妈妈,我知道您 L作很忙,但您可以用看手机的零碎时间来读书啊我都已经读了好多了,还期待着和您交流读书感悟呢!

(2)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 ,表达你的读书体会。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中串门儿,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

示例:读 书就是开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话,可以获取智慧,以欧就关量。购治性值,读书就是与高尚的人对慧,通养心性;读书就是遇到更好的自己,可以重拾信心,提升自我。

【真题体验】

(随州)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中科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是一项面向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所有在校学生的公益性科技。

B.中国国防部表示,中国没有窃取美军的先进武器设计,美国的有关报道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也低估了美国五角大楼的保安。

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重要事件,激发了公众对当代文学的关注热情,并带动了评论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D.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面临的亲情缺失、生活抚育、教育监护、安全保护等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