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名师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20-02-24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2.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3.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作者 沈尹默 原名 君默 评价 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作者 评 价 戴望舒 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代表作 《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 作者 萧红 原名 张廼莹 评价 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代表作 成名作《生死场》/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作者 卞之琳 原名 笔名季陵 评价 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 主要诗集还有《三秋集》、《鱼目集》、《十年诗草》等 二、字词积累 1、重点字 寂寞(jì) 墓畔(pàn) 一 束(shù) 装饰( shì) 舵手(duò) 漫(màn) 2、重点词 漫漫: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装饰]打扮,修饰。 舵手:操舵驾驶船的人。 埋没: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 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 3、词语辨析 装饰 点缀 两词都有“装扮”的意思。“装饰”主要是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进行艺术加工的手法;“点缀”则主要表示加以装饰,使原有事物变得更加好看。 三、欣赏诗作 (一)合作探究《月夜》 1.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二)合作探究:《萧红墓畔口占》 1.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2.小结: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三)合作探究:《断章》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四)合作探究:《风雨吟》 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五)合作探究:《统一》 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目标导学四: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四、主题归纳 1.《月夜》:全诗仅四行,,却清晰地勾勒出一 幅和谐统一的“月夜”场景:箱风,月光、高树和” 我”。诗人在清南寒冷的月夜在山林中与树相伴,于淡的孤独中透露出某种遗世独立的淡定从容。 2.《萧红嘉畔口占>:名为惊亡诗却不见悼亡诗句。诗人用墨极为克制,于轻描淡写的克制中透露出一丝凄美的哀怨和-种深沉的怀念。 3.《断章》:这首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表现了陌生人之间因偶遇而产生的相知相惜的缘分。 4.《风雨吟》:这首诗写大有翻天覆地之势的暴风骤雨,是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的象征。“我”面对变故,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5.《统一》一诗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件很小的东西里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隐藏着大智慧。 基础积累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B.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C.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D.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解析:A项正确划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 A.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 D.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解析:A项运用了比喻; B项运用了对偶、借代;C项运用了比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 B.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C.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惬意。 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解析:A项,“用途便捷”搭配不当,改为“使用便捷”;C项语意重复,“徜徉”“漫步”意思相近,保留一个;D项,“不超过”与“左右”矛盾,删去一个。 4.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诗眼:“我等待着”。这是诗人对情景的现场说明,也是诗人对自己在时代与人生中所处的位置的一种解释;更进一步,还是他对自己在那样一种位置上所展现的人文姿态的一种省察。 “等待着”什么呢? 它们纷繁复杂,涉及人生、自我、生与死。时代的背景,个人的前途,心灵隐秘的渴望。 阅读理解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选刊》 有删节) 5.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扬花的麦子 成熟的麦子 春夜小麦 收割麦子 赞美麦子 温情 饱满 努力生长 牵挂母亲 即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柔和美好) 6.请你谈谈对“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一句的理解。 “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是对小麦的真挚感恩,并使小麦显得更加美好柔和。(1分)因为敬畏与感恩,更加能够感受到小麦赠予的“安慰”与“安静”,并增加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2分) 7.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 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有递进关系的动词,充分表现了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 8.第段写麦子成熟季节时,还写到了楝子花开和石榴花开,有何作用? 写“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情感。(任对一点即得分) 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屈绍龙《麦与镰的季节》)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冯骥才《日历》) 以上两段文字都感悟岁月,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示例:只有奋斗的岁月和成长的生命才有醉人的芳香和永恒的价值。就像我们青春,岁月流逝,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以辛勤的耕耘去获取人生的精彩,才能将岁月的“葡萄”酿成生命的“美酒”,并永存为人生的“诗篇”或“画卷”。(围绕“珍惜岁月、辛勤耕耘、努力奋斗、创造价值”等主题谈,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共同观点1分,阐述内容2分) 【真题体验】 (随州)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宁知:谁也没有想到。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 中“珠”字的妙处。 答: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2分)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全县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2分) 【2019年中考语文随州考点解读】 怎样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简单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人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通俗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解答此类题的般步骤:(1)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评议再现画面;(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这首诗(此句)用...手法(或词语)描绘出了一幅....画面,...情感等)表现得.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