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0-02-14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欣赏西湖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3、学习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具教具 搜集西湖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搜集的西湖的诗展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学生回应) 可是? 如果诗人的心中一片寒冰,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探究新知 (一)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检查朗读的正确熟练情况。 (二)译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对照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2、作者什么时间去的? 是:这;更定: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的计时单位。 3、作者是怎样去的?几个人去的? 引导学生明确: 拏:撑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拥:穿着、带着;独:独自。 第二步(出示两张图片,然学生配上原文内容,并说明理由) 第一幅图:帮助学生理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第二幅图:帮助学生理解——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出示第二段的翻译,设5处错误,让学生寻找。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更会有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痛)喝了三大碗(杯)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做客(客居)。 急忙(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 (三)赏读课文。 1、这篇短文中作者犯了一个颇严重的错误------前后矛盾,请你把它找出来。 预设:文中开头是说“独往湖心亭”,应该是一个人,可是后文又出现了一个舟子在说话。 (学生讨论) 2、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张岱的形象,请你找出来。(痴)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3、你看“天与云与山与水”,一连用了四个“与”,如果去掉,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这四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们就有界限似的。 四个“与”字就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有这四个“与”,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显得更有气势。 4、分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湖中人两三个而已。” 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原来痴人眼中有痴景,是因为有个“天人合一”。 达 标 检 测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张岱《自题小像》 请结合你今天品读到的张岱,尝试思考:张岱的困惑:之人耶有用没用。 课堂 小结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美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对作者这种消极避世的意绪,还应该批判地对待。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选做)思考与探究一、二、三。 曹东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