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师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9-12-31 手机版


 一、情景导入

展示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问:大家知道这句名言的出处吗?

解答:出自《进学解》,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

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假以老师的身份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 韩愈在《师说》中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的《师说》。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经历及思想主张,了解古文运动。

2.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3.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明确韩愈强调的从师的重要性。

4.联系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5.背诵课文第一段。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意义用法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理解本文的论点及对比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实际,强化理解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三、预习检测

1.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句读(       )          或不(        )焉   

经传(       )          传道(        )     

老聃 (       )           冉(        )       

李蟠 (       )         潘(        )     

苌弘 (       )           近谀(        )      

须臾 (       )           贻(        )

dòu                      fǒu      

zhuàn                    chuán      

dān                      rǎn     

pán                    pān    

cháng                    yú      

yú                       yí

四.作家作品

韩愈,字(  退之  ),自称 “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 “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67,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  “韩文公” )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五、写作背景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韩愈 “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即师所在。

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六、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师说”,就是“说师”,说说关于老师的事情。

七、朗读课文,梳理文言现象

1.听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8个小组分工,制作学习卡片,讨论合作完成)

(2)小组成果展示:(展台展示卡片)

其他组成员回答。

第一组展示:【通假字】

①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①受,同“授予”,传授    ②不,同“否”,不愿

第二组展示:【古今异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表结果。

③愚人之所以为愚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

④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随从;而,表承接,可不译。 今义:连词,因此就。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

少年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⑦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第三组展示:【词类活用】——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②或师焉

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名词作动词,低于。

④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小结:(一)名词的活用

第三组展示:【词类活用】——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②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③位卑则足羞

羞,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耻辱,以……为羞

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⑤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惑,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⑦其贤不及孔子

贤, 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

第四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名词,道理

会天大雨,道不通    名词,道路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名词,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

津津乐道              动词,谈论

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     名词,道理

②传

作七十列传                传记,一种文体,名词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名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达,传授,动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动词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③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词,指知识和道理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代词,他,代那个童子

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代李蟠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些

郯子之徒                  代词,这类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彼童子之师                 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             助词,的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取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结构助词,取独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取独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④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他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可怪也欤  

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第六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⑤而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连词,表并列,并且,同时

人非生而知之者              连词,表顺承,不译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却

小学而大遗                连词,表转折,但是

则群聚而笑之               连词,表修饰,不译

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目的

第七组:【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依据:者、也、是。

②.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及”后省略宾语“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前省略主语“人”)

判断依据:句子成分。

③.倒装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   (状语后置句)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状语后置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判断依据:

宾定语前置标志词:之

状语后置标志词:于。

被动句标志词:于、被、

为、所、为……所

②.固定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凭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表原因 ……的原因)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表示得出结论,因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表示反问,哪里……呢)

第八组: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①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教师点拨:

句中“是故”表示总结;“道”即“道理”;“无”,即“不论、无论” 。                                            

翻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教师点拨:

句中 “圣”形容词活用名词,“圣人”,“所以”为固定形式,“……的原因” “其”,表推测,“大概”。

翻译: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教师点拨:句中两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知句读,不解惑” “不”是通假字“否”。“小学”古今异义词,“小的方面学习”;“明”,“明智”。

翻译: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教师点拨:句中两个“不齿”是“不屑一提,看不起”。“乃”是“竟然”“反而”;“欤”,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翻译: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八、课堂练习

列句中红色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九、拓展提高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D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十、课堂总结

要想学好文言文,必要的文言储备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中,通过分门别类的方法整合文言现象,识记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牢记特殊句式的特殊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就能大概理解一段文言文的含义,从而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师说

韩愈

通假字

学习        古今异义              阅读

文言基础知识    词类活用           浅易文言文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